- ISBN:978755982895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96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59828958 ; 978-7-5598-2895-8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胡从经先生是一位对中华文化在境外的弘扬有重要贡献的学者,他在香港从事文化工作时创办的《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在联合国首届世界信息峰会上荣获“世界*佳文化网站”大奖。胡从经先生同时也是一位拥有众多“宝贝”的藏书家,一位近现代文学史,尤其是香港近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他在本书中不仅分享了他与众位硕儒一道创立《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的宝贵经历,也分享了他的藏书趣事和他对近现代文学的研究心得。 本书记述名人佚事,纪实性强;文风质朴古雅、清俊沉稳,字里行间流露作者的非凡的见识与学养;文思巧妙,寥寥数语,源自本心,毫无矫饰。书稿中还配有多幅珍贵的照片、书影等,图文并茂,更为生动。本书能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硕儒先贤、更深入地品评香港文学及领略海隅之地的风物。 本书属“煮雨文丛”第四辑之一种。“煮雨文丛”第四辑延续了前三辑的风格,辑集谢其章、柳向春、艾俊川、胡从经等名家有文化含量的精文随笔,涉及书话、古籍、古画、古玩、文史、大学者等内容。这些著作文化气息浓厚,阅读轻松,是广受欢迎的闲雅之书。
内容简介
《柘园文录》收录的大多是作者南迁海隅后所写文字,主要有四个部分。“学人印象”是作者对硕儒、师长乃至前贤的印象式叙述,也有与侪辈友朋交游的简约素描之作;“香岛文踪”皆为作者所作与香港文学史有关的札记;“夜读偶记”是作者所作读书笔记,所读之书多为“九流三教之书,荒诞不经之典”;“海隅随笔”是作者南迁海隅后所作的杂文与散文,也有兴之所至的小考证等。本书内容涉及现当代名人名作,信息量大,纪实性强;文风质朴古雅、清俊沉稳,字里行间流露作者的非凡的见识与学养;文思巧妙,常取吉光片羽,寥寥数语,源自本心,毫无矫饰。书中还配有多幅珍贵的照片、书影等,图文并茂,更为生动。 本书属“煮雨文丛”第四辑之一种。“煮雨文丛”第四辑延续了前三辑的风格,辑集沈津、胡从经、谢其章、柳向春、艾俊川等名家有文化含量的精文随笔,涉及书话、古籍、古画、古玩、文史、大学者等内容。这些著作文化气息浓厚,阅读轻松,是受小众欢迎的闲雅之书,存在较为稳定的读者群体,对于树立品牌、赢得口碑具有重要作用。
目录
学人印象
001 炙人的热力 慈爱的胸怀
——追怀恩师汪道涵先生
007 金庸先生访谈录
011 华章不灭 恩泽长存
——追怀金庸先生
020 创造的欢愉
——饶宗颐教授一夕谈
022 悲怆与感恩
——悼饶宗颐教授
031 大写的人
——悼方心让教授
035 荒漠甘泉
037 之死靡他
040 白杨萧萧
043 余音袅袅
046 不灭的繁星
049 忆新波师(一)
051 忆新波师(二)
053 白金台与赤泥坪
057 中国出版界的寿星陨落
——追思赵家璧先生
059 伟哉顾老
061 读者的悲悼
064 萧乾遗爱在人间
067 “五四”老人的瞩望
069 红花与绿野
071 永远的林徽因
073 书衣大师
077 东吴畸人
079 不灭的薪火
——悼季羡林教授
082 郁郁盛会
086 小褚与《读书周报》
088 温流六十周年祭
090 诗人征军
092 无尽的温馨
094 藤野先生
096 嘤其鸣矣
098 王蒙一夕谈
101 作家身影
103 老柯新葩
105 妇孺之仆
107 陈子褒倡国语
109 记朴宰雨教授
112 袅然的追思
114 鲁迅的回响
119 日本“中国卅年代文学研究会”
122 淡墨素描
香岛文踪
136 鲁迅.胡适.许地山
——1930 年代香港新文化的萌发与勃兴
162 **本香港文学选集
——《时谐新集》(一九〇六)
182 拓荒者 耕耘者 收获者
——许地山与香港的中国语文教育
189 香港新语文教育的开山祖——陈子褒
197 为霞尚满天
——蔡元培晚年居港期间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06 新文化运动在香港回响与勃兴的实录
——读《陈君葆日记》
225 历史的跫音
——历代诗人咏香港
233 《香港文学大系》缘起与拟想
237 《香港文学史料丛书》拟目
夜读偶记
244 贺《文采》创刊
246 汉学新猷
——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
248 世纪箴言
250 书梦温馨
252 读《我所认识的汉学家》
254 《古典精华》编竣志庆
256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读《马鉴传》
258 《丽白楼遗集》
260 十年磨一剑
——《中国现代文学大辞典》
262 皇然巨著
264 “五四”的回响
266 怂恿编印《胡适及其友人》
268 诗怪笔下的香港
270 默默耕耘者的劳作
272 读《戴望舒全集》
274 闲话杨家将
276 童年恩物
278 赤子之心
280 乡情如醉
282 素颜可亲
284 《与巴金闲谈》
287 色笼墨染写沧桑
289 学苑英华
291 功德无量
293 《林非散文》
296 喜读《海上学人漫记》
298 撒旦的礼物
300 心泉淙淙
——读《今夜星光灿烂》
302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近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新收获
305 揭开雍正的面纱
307 一位爱国船王的心路历程
——读《董浩云日记》有感
海隅随笔
321 童年珠玑
335 几代文化人的夙愿
337 东京鲁迅学术会议一瞥
340 与秋雨一夕谈
342 不灭的历史铭篆
344 文化沙龙
346 叹为观止的“东洋文库”
349 四十华诞
352 私书不私
354 月是故乡明
356 手的遐思
358 笑傲江湖
360 师恩湛湛
363 无题
365 说“国语”
367 “两文三语”必须坚持
369 有朋自远方来
372 在山西平遥民间中医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375 旭日砚考
379 “青溪道人”砚考
381 延寿寺遗址感怀
382 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奉献心力
——《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编辑札记
400 《灿烂的中国文明》大型文化网站简介
410 联合国电台采访的专题报道
413 答TVB 电视记者问
419 中国文化研究院建院十五周年感言
422 读书.藏书.教书.编书.写书
——我的读书生活,兼谈猎书与治学的关系
479 跋
节选
淡墨素描 诗人一瞥 萧萧白发,炯炯瞳仁,很难想象在这精瘦的躯体中饱孕着鼎沸的诗情。诗人余光中那柔和的江南口音,朗诵着震颤人心的《红烛》:“*后的一阵黑风吹过,哪一根会先熄呢,曳着白烟?……” 听过不少诗人或非诗人的诗歌朗诵,但从未有如聆听余光中朗诵那样引起心弦的悸动。 在座的香港作家询问余氏如何保持对生活的敏锐感受,他答得很好:切忌矫饰造作,从真情实感出发,方能从平凡生活中发掘出缕缕诗情。并举一例云,有次陪太太买了一根18 寸的珍珠项链,以纪念结婚30 周年,从那晶莹的珠串中,领悟到爱情弥笃有如浑圆的露珠,波折误会好似急骤的雨珠,隔地相思好像不断的念珠,正是它们贯串了相拥的日月,熔铸了共同的生命,同名诗作遂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与赞赏。 余光中的若干诗是足堪传世的,《三生石》组诗犹如一堵爱情诗的碑碣,在中国现当代诗人所作的无数爱情诗中,似乎很少有人能够超越。 遥念小沙 某刊发表了一篇沙叶新的访问记,读后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此公是不佞的同级同学,才气横溢且富幽默风趣, 其嘉言懿行, 大可载入《世说新语》。 沙有一张闻名遐迩的名片,其上书曰:“我,沙叶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暂时的;剧作家—永久的;某某委员,某某理事,某某教授,某某顾问—都是挂名的。”就中除了对追名逐利的鄙薄之外,更表露了自己对于剧作家这一无负于天下苍生的使命之自尊与自信。 沙叶新*可贵之处是他的真诚,他的无愧于时代良心的使命感,他的“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韧劲儿,他的不为“左”风所偃的硬骨头,还有他那对丑恶现象的揶揄、嘲弄、鄙视的不妥协的精神。 他读书与写作的勤奋, 在侪辈中是很出名的; 他的正直与无畏, 更得到人们的尊重,在他那颇为调皮,亦欠潇洒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炽热的心。 在中国文坛上,沙叶新太少了! 永葆青春的学人 精研修辞学史而蜚声国际汉学界的郑子瑜教授,其小传由英国剑桥与美国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智慧人物传》《世界荣誉人物志》及《世界杰出领袖名录》之中,诚为学界人物的殊荣。 笔者有幸与郑教授比邻而居达半年之久,亲见这位年逾古稀的学者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的苦学精神。每天早晨我上班时,就看见郑教授早已端坐在研究室里了;我的研究室就在他的隔壁,一般我都待到晚上近十点钟才离开,同样看见他老人家仍在挑灯夜读或奋笔疾书。我们的年龄虽然相差30岁,但对照郑教授勤奋不息的学风,我实在自愧不如。 郑教授虽然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与优厚的薪俸,然而却自奉甚薄,与学生们一道在食堂吃简单的饭菜,同样甘之如饴;可是对待朋友、弟子却非常慷慨,无论是内地来的学者,抑或异国来的朋友,都关怀备至,呵护唯恐不周,款待唯恐不丰。 待人热诚者必平易近人,郑教授从来不摆架子, 不仅没有学究气,而且时露未泯的童心。有一次在从沙田敦煌酒家吃饭出来的路上,郑教授一连讲了几个有关“招帖文字”的笑话,一边说一边还手舞足蹈地表演,我们一行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作为新加坡学者,郑教授对其生身之地的中国的教育事业非常关心,他还担任了复旦大学的名誉教授,一直对促进中国修辞学的研究尽心尽力。 默默耕耘者的收获 小思托她的学生带来了一本《香港文纵》给我,即用几个晚上读完了它,掩卷冥思,很为作者的坚韧与勤苦所感动,诚如黄继持教授在该书《序》中所言,不能不“为其繁复的材料与缜密的推证所慑服”。 《香港文纵》是一本有关香港文学史料的结集,其中包括《香港早期新文学发展初探》《香港文艺界纪念鲁迅的活动记录》《统一战线中的暗涌——抗战初期香港文艺界的分歧》,以及抗战期间香港两个文化团体“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中国文化协进会”的组织活动情况,还有陶行知、茅盾、萧红、丰子恺、戴望舒等文化人在香港的轨迹。内容相当丰富,考究也颇翔实。 难能可贵的是,以上绝非现成资料的厘剔梳理,而是并无依傍的发掘勘查,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在故纸堆中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耗费了难以估量的心血,而且这是一件寂寞的遭人漠视的工作,被认为是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其实有哪一位治史的学人不是躬自搜集史料呢?不尽量占有资料就无从攀登学术的峰巅,鲁迅如果不从浩瀚的典籍中辑录出《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其《中国小说史略》也无从写起,则是不争的事实。 《香港文纵》的作者是有志于撰述《香港文学史》的,她自称在条“无尽的探索长路”上跋涉,其实,就她的学识与耐力,路途并非遥渺无期,《香港文学史》的面世是指日可待的,我们期待着它的降生。 淡交如水 黄嫣梨博士在东豪地下醉蝶居宴请饶宗颐教授,不佞恭陪末座。席间,饶教授给我看周策纵教授写给他的一阕《扬州慢》词,吟咏的是扬州举行《红楼梦》第三届国际讨论会之事。以工整的蝇头小楷书写于深红色的卡纸上,本身不啻是一件艺术品。 以诗词相酬答,本是中国士大夫之间交往的一种形式,但时至今日已很少见,唯在传统文学造诣很深的师长辈中间或有之,我辈之功力修养不逮已甚。将来此风也许会绝响,倒是一件颇令人遗憾的事情。 不佞悠然神往的是这种万里飞鸿、章句酬答的君子之交,君不闻《庄子·山水》篇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乎,若种“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淡泊而复渊深的学者情谊,若种“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的清淳而复浓酽的文字之交,不是任何的世俗尺度所能衡估的。 读书人之间飞短流长、羽矢相加的现象并非罕见,相形之下,前辈学者之间淡泊如水、透明似晶的交游,更令人钦仰不已。 不同凡响 秦牧这位素所心仪的老作家遽尔仙逝了,中国文坛从此陨落了一颗不同凡响的明星。 所谓“不同凡响”,不仅指他的才情文笔,更指他不甘于随波逐流,耻于与流俗为伍。在五六十年代,文艺似乎成了图解政策的工具,有人就曾疾言厉色要求作家“大写十三年”,为“三面红旗”歌功颂德。 就在这时我读了秦牧的《艺海拾贝》,其中从创作实践出发而不甘于诠释某一圣典的清新气息,一下子吸引了我。《艺海拾贝》与《金蔷薇》(苏联巴乌斯托夫斯基作)成为文科大学生的心喜读物,正反映了对于教条的一种逆反心理。秦牧是个学者型的作家,学养丰厚,知识广博,加上他特具的文采,赋予他散文以不凡的风姿与感人的魅力。*近我曾送了一本秦牧的散文集《潮汐和船》给女儿,相信女儿会从中获取有益的养分。 三毛之父 闻知张乐平先生在沪病逝的讣闻,为之不豫竟日。不佞不敢谬托知己,然张先生作为熟稔的师长辈,他那面团团宛若弥陀的笑脸,一直铭刻在我脑海。 甫出校门,一度曾任儿童文学编辑,张先生是我们的基本作者,理应时常拜谒与请益的,有时他约我在距其家不远的文艺会堂品茗,倾听他那睿智而诙谐的言谈,确实是一种享受。当时我们出版了他《三毛流浪记》的合订本,记得是请文坛耆宿夏衍先生作的序。在我参与编辑的《儿童文学研究》丛刊上,也刊发了有关阐述他的创作道路的文章。 张先生赠我的一幅三毛像,在“文革”中被“掠”走了,而他签名题赠的一套三本《三毛从军记》(40 年代出版)保存了下来,曾成为儿子、女儿童年的恩物。 嗜酒恐是一般艺术家的天性,张先生与我的两位同事贺宜、鲁兵是有名的酒友,他们的酒量是论斤而记的。如今,贺宜墓木已拱,鲁兵亦垂垂老矣,然而他们三人终生献身儿童文学事业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忆念。 悼冯至 今日报载著名学者、诗人冯至逝世的讣文,闻之不禁黯然。 冯至早年是“五四”时代浅草社与沉钟社的成员,曾为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二三十年代以《昨日之歌》等赢取了抒情诗人的美誉。30 年代赴德国深造,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归国。50 年代以后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在培养新生研究人员方面不遗余力。其造诣更是学贯中西,罕有其匹。 70年代,经唐弢先生介绍而结识冯至先生,他们都住在北京建国门外永安南里,而且是比邻而居的近邻。曾就新文化运动及诗歌史方面的问题向冯至先生请教,得知其终生感怀鲁迅的诲导与关爱。鲁迅曾称许他为“中国*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推崇其作品为“幽婉的名篇”。我曾将冯至访问记收在1982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里。冯至的谦和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对于后辈可谓诲人不倦。80年代初他在我的一本册页上题写了一首纪念鲁迅的诗:“四十八年前旧事,笑谈虎尾记犹新;大田转眼迷阳尽,劲草春华竞吐芳。”展观遗墨,为之泫然。 赍志以殁 友人从上海来信,告知翻译家毕修勺先生逝世的消息,闻后为之黯然良久。毕先生享寿90 岁,本也算高寿了。可是他却是赍志而殁的,欲将左拉全部作品译成中文的夙愿终于未能实现。 毕先生早在20年代初就赴法国勤工俭学,1926 年学成回国时曾立志译介左拉的全部作品,并身体力行之。翌年5 月,与宅桴合译的《左拉小说集》出版,三四十年代译成了左拉《给妮侬的故事》《黛莱丝·拉甘》等6 种,50年代译成了《劳动》《崩溃》《萌芽》等长篇。 可是,正当毕先生译介左拉废寝忘食之际,却遭无妄之灾,身陷囹圄,从此度过了一二十年的铁窗生涯。虽然天假以年活到90 高龄,然而年富力强时代的光阴毕竟被迫虚掷了,将左拉作品全部介绍到中国来的宏愿,终生未能全部实现,这何止是毕先生个人的遗憾,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损失。 作为一个读者,谨致深切的悼念,并虔诚祈祝, 毕先生未竟的事业后继有人。
作者简介
胡从经,安徽徽州人,祖籍寿州凤台。学者,作家,藏书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香港大学哲学(文学)博士。历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顾问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研究员,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客座教授,香港演艺学院客座教授等。中国文化研究院创院执行院长,大型文化网站《灿烂的中国文明》总监兼总编辑(该网站荣获联合国颁授的“世界*佳文化网站”大奖)。现任中国大文化研究院院长。 主要著作有《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榛莽集——中国现代文学管窥录》《爝火集—中国左翼文学论丛》《芃草集——中国儿童文学史漫笔》《鲁迅与中国新文化》《柘园草》《晚清儿童文学钩沉》等,编纂有《简素情殷——胡从经师友鱼雁录》《历史的跫音——历代诗人咏香港》《香港近现代文学书目》等。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34.0¥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1.5¥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6.7¥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21.1¥49.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祖国旅店
¥24.1¥49.0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27.1¥63.0 -
我是一只骆驼
¥12.8¥32.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21.9¥49.8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9.8¥45.0 -
她们
¥15.0¥46.8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2.8¥39.9 -
在荒乱的生活中,求一点上进
¥11.9¥30.0 -
我在史铁生
¥19.8¥32.0 -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企鹅经典
¥13.5¥45.0 -
芥川龙之介小说精选
¥21.0¥42.0 -
一曲难忘
¥20.3¥35.0 -
茶馆
¥9.0¥36.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3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