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2334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0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010223346 ; 978-7-01-022334-6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近代戏曲界关于“十八般兵器”种的说法,即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18种,对这18组汉字依次著录编排,描述了每种兵器汉字字形的演变、详细阐释其字本身的多重含义和作为名词的兵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发现,以及与其有关的成语、歇后语、古诗词、民俗文化等丰富文化内涵,带领读者全面、深刻地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文化。
目录
前言
刀
一、“刀”字的形体演变
二、“刀”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刀”
四、民俗文化中的“刀”
枪
一、“枪”字的形体演变
二、“枪”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枪”
四、民俗文化中的“枪”
剑
一、“剑”字的形体演变
二、“剑”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剑”
四、民俗文化中的“剑”
戟
一、“戟”字的形体演变
二、“戟”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戟”
四、民俗文化中的“戟”
斧
一、“斧”字的形体演变
二、“斧”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斧”
四、民俗文化中的“斧”
钺
一、“钺”字的形体演变
二、“钺”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钺”
四、民俗文化中的“钺”
钩
一、“钩”字的形体演变
二、“钩”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钩”
四、民俗文化中的“钩”
叉
一、“叉”字的形体演变
二、“叉”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叉”
四、民俗文化中的“叉”
镋
一、“锐”字的形体演变
二、“锐”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锐”
四、民俗文化中的“锐”
棍
一、“棍”字的形体演变
二、“棍”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棍”
四、民俗文化中的“棍”
槊
一、“槊”字的形体演变
二、“槊”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槊”
四、民俗文化中的“槊”
棒
一、“棒”字的形体演变
二、“棒”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棒”
四、民俗文化中的“棒”
鞭
一、“鞭”字的形体演变
二、“鞭”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鞭”
四、民俗文化中的“鞭”
锏
一、“锏”字的形体演变
二、“锏”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锏”
四、民俗文化中的“锏”
锤
一、“锤”字的形体演变
二、“锤”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锤”
四、民俗文化中的“锤”
抓
一、“抓”字的形体演变
二、“抓”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抓”
四、民俗文化的中“抓”
拐
一、“拐”字的形体演变
二、“拐”字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的“拐”
四、民俗文化中的“拐”
流星
一、“流星”字形的演变
二、“流星”的含义
三、语言文化中“流星”
四、民俗文化中的“流星”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俊杰:男,河南柘城人。2007年毕业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2010年、2014年先后获得郑州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为安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博学院讲师。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先后在科学出版社,《考古》《文物》等期刊发表著作2部和学术论文十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文言浅说
¥11.0¥24.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偏见
¥21.8¥56.0 -
乡土中国
¥18.5¥2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蚂蚁社会
¥29.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