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杨义先趣谈科学丛书密码简史――穿越远古  展望未来

杨义先趣谈科学丛书密码简史――穿越远古 展望未来

1星价 ¥73.3 (7.4折)
2星价¥73.3 定价¥9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398711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121398711 ; 978-7-121-39871-1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本书是科学普及图书,高中以上文化的人都可以阅读。《密码简史》出自信息安全领域知名专家、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畅销书《安全简史》《安全通论》《黑客心理学》《博弈系统论》作者杨义先和钮心忻。 本书是一部关于密码的科普著作,既介绍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有重大影响的通信密码知识、技术、人物、事件及历史,还展望了量子密码、抗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和DNA计算机等未来密码。 本书既适合大众阅读,也适合信息安全及密码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

内容简介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密码始终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密码与政治和军事斗争密不可分,无论是在古代战场,还是在现代战争中,密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交战双方加密、破译、传递、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也因此成为许多影视剧特别是谍战剧中的重要元素。在当前信息网络时代,密码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密码不仅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法宝,也是构筑网络信息系统免疫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基石。甚至可以说,密码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不仅是保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性资源,还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本书是一部关于密码的科普著作。读者不但能从书中了解到外国古典密码、中国古典密码、近代密码、一战密码、机械密码、二战密码、现代密码等通信密码的前世今生,更能站在符号系统的全新高度,向前回顾密码对人类"占据并稳居生物链很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向后展望量子密码、抗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和DNA计算机等未来密码;不但让读者体会密码破译的精彩游戏,还提醒了密码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即"抗DNA计算密码”和针对特定人或事的密码"通用”破译系统。

目录

前言

第1章 外国古典密码 / 1

1.1 古埃及密码 / 1

1.2 古印度密码 / 5

1.3 古罗马密码 / 7

1.4 古希腊密码 / 11

1.5 阿拉伯密码 / 14

第2章 中国古典密码 / 19

2.1 商朝密码 / 19

2.2 周朝密码 / 27

2.3 宋元密码 / 36

2.4 明清密码 / 43

2.5 游戏密码 / 48

第3章 近代密码 / 59

3.1 专业密码研究者 / 59

3.2 巴宾顿密码事件 / 69

3.3 表格代换的密码 / 78

3.4 路易十四的密码 / 85

3.5 密码破译计算机 / 90

第4章 一战密码 / 99

4.1 密码密钥博弈 / 99

4.2 ADFGVX密码 / 105

4.3 齐默尔曼电报 / 110

4.4 一次一密密码 / 113

4.5 文盲密码专家 / 116

第5章 机械密码 / 123

5.1 杰斐逊密码 / 123

5.2 帕特森密码 / 131

5.3 矩阵类密码 / 135

5.4 恩尼格玛密码 / 143

5.5 波兰密码三杰 / 152

第6章 二战密码 / 161

6.1 英德密码战 / 162

6.2 美日密码战 / 169

6.3 英国密码精英 / 182

6.4 图灵传奇 / 189

6.5 美国密码精英 / 195

第7章 现代密码 / 207

7.1 密码过渡 / 208

7.2 香农外传 / 216

7.3 对称密码 / 227

7.4 公钥密码 / 236

7.5 密码认证 / 245

第8章 未来密码 / 257

8.1 密码破译前提 / 258

8.2 量子计算机 / 261

8.3 抗量子密码 / 265

8.4 量子密码 / 269

8.5 DNA计算机 / 275

第9章 汉字密码新破译 / 283

9.1 汉字字趣 / 283

9.2 中华文化趣迷 / 293

9.3 甲骨文预测表 / 309

9.4 汉字时光机 / 319

9.5 汉字的魅力 / 328

结语 / 345

参考文献 / 361


展开全部

节选

  密码学的起源到底该追溯到多远,这主要取决于将密码学的相关定义确定得多么宽泛;当然,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是,有两个极端是非常明确的: 其一,本书前7章介绍的密码,肯定是*狭义的密码,它们的主体,特别是近代密码、一战密码、机械密码、二战密码和现代密码等,干脆就是为保密通信而量身定制的加密和解密技巧;无论如何,它们都是正宗的密码,所以,有关它们的简史,将以述事、说理、讲故事为主。 其二,将以全新的角度,介绍*广义的密码,即所有符号系统都是密码,而狭义密码,显然也都是不同的符号系统;反过来,每种符号系统,其实也都可当成特殊条件下的通信密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语音密码肯定是人类*早的密码,因为在语言诞生前的人类,还不能称为“现代人”;文字密码虽然晚于语音密码,但是,从今天的狭义密码学角度来看,文字密码和语音密码可看成同一种通信密码。具体来说,说话或写字相当于加密,语音和文字就等同于密文,而听话和读书可以看作解密;不懂交流者的语种的人,若想试图听懂别人的交流,那他就相当于破译者等。 该前言可能是本书*有特色的部分之一,建议大家认真阅读。比如,对密码专业的专家来说,建议先按正常顺序阅读一遍,然后,在读完全书后,再回过头来阅读一次,以便对人类所有密码的符号学特性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有助于今后新型密码的设计和破译;而对普通读者来说,如果初读前言有困难,也可以先跳过该前言,待到读完本书后,再将前言与*后的结语一起阅读,从而理解整个人类密码史的统一、完整和系统性。 密码的起源 人类的密码起源于语言,或者说,语言是*早的密码。为什么会有如此之说呢?首先,人与动物的*大区别就在于人有语言,或者用专业术语来说,人能进行符号思维;所以,从认知角度来说,没有语言的古猿,压根儿就不能算是人,至少不是“现代人”。既然不是人,当然就谈不上人类密码了。其次,“一战”和“二战”的实践已表明:语言(特别是罕见的原住民语言)确实可用作通信密码。另外,动物的若干本能行为,如叫声、肢体动作等,虽然是相关动物自己的密码,但不是人类的密码,所以不属本书内容范围。当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动物,其主要原因恐怕就是:人类能破译动物的密码,知道它们的某种声音或行为的含义,从而可采取相应的对付措施;而动物却不能破译人类的密码,故只好被动挨打,任由人类宰割。这一点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详述。当然,情况也有例外,比如,由于人类还未破译新型冠状病毒的密码,所以,在2020年春节期间,人类一时显得比较被动。总之,上述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再一次表明了破译密码的重要性。 语言密码不仅是所有人类密码之源,还是使用期*长的密码;即使到今天,几乎所有人,每天也都仍在频繁使用语言密码。除非不张嘴说话,否则,即使是语言障碍者或婴儿,他们也都在使用语言密码,只不过一般人不能完全破译而已。 人类是从何时开始说话的呢?这当然不是要问“你是啥时说话”的,否则,你妈妈肯定知道准确答案;而是想问,人类作为整体,何时开始使用语言的。这个问题虽无标准答案,但下列说法却很有说服力。 从生理结构角度来看,人类大概在30万年前,就具备了清晰发出多音节语素的解剖学结构,即喉结下移到第4至第7颈椎之间,声带上方有一个扩大的咽腔;在这里,人类可对想发出的各种复杂声音进行自如的调整。据说,人类能发出超过二百种的声音,而每种语言所用到的发声,不过区区数十种而已,这便是许多语种听起来完全不同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哺乳动物(包括尼安德特人)的喉结,都在更高处,都不能发出复杂的声音,只能用口腔对声音进行简单调整,因此,不具备说话的生理结构。但是,动物的这种喉部结构却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可同时进行吞咽和呼吸;人类婴儿刚出生时,其喉结的位置跟黑猩猩差不多,但到两岁左右时,喉结便降低到正常位置,才能发出复杂声音。换句话说,此时的人类就已具备说话的“硬件”了。 从考古角度来看,早在25万年前,人类的运动性语言中枢,即负责说话的所谓“布罗卡氏区”神经中枢,就已非常发达并接近现代人了。换句话说,此时的人类就已拥有说话的“指挥系统”了。 从基因角度来看,大约在20万年前,人类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FOXP2基因发生了一次突变,而该基因关联着脑神经元的语言协调功能和其他认知功能;换句话说,此时的人类,终于拥有说话的“软件”了。科学家是如何发现FOXP2基因的这种功能的呢?原来,他们在英格兰发现了几个语言功能障碍的家族,他们说话虽没问题,却无法掌握语法;经认真筛查后发现,原来该家族所有成员的FOXP2基因都不正常。那为什么又是20万年前呢?原来,英国牛津大学遗传学家安东尼·玛纳克等,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老鼠和所有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有一种FOXP2基因。而在生物进化史上,当人类、黑猩猩跟老鼠“分道扬镳”之前的13亿年中,FOXP2蛋白质只改变了一个氨基酸。在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分手”的400万到600万年间,有两个语言基因中的氨基酸在人类身上发生了突变,并*终成为遗传性基因;但在这同时,其他灵长类动物却未受此影响而发生基因变化。对人类语言起决定作用的“FOXP2基因突变”,发生在12万至20万年前;这恰恰与智人的人口猛增时间相一致。因此,科学家猜测,正是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大,才促进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增强和持续发展,并*终形成语言系统。另外,通过分析化石和DNA,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东非且出现在20万年前。而这又刚好与语言的产生时间相吻合;由此可见,没有语言之前的类人动物,还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总之,人类能熟练掌握并使用语言的时间,肯定不会早于20万年前;但到底是哪天呢?这确实无法精确回答,毕竟,即使“软件”、“硬件”和指挥系统均已万事俱备,这也不等于人类就能用语言彼此交流信息(说话)了,因为还欠一股“东风”。这股“东风”就是一套语言密码的诞生。而建立一套完整的语言符号系统并加以灵活运用,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至少得花费数万年时间;毕竟,在人际交流并不频繁的智人时代,仅仅语言的约定俗成过程就会相当漫长。那么到底花费了多长时间来创造语言呢?答案是:不超过12万年。因为大约在7万年前,人类就开始认知革命了,而认知的载体正是语言。 智人胜于密码战 在弱肉强食的残酷生物演化竞争中,人类的祖先智人,为啥能战胜各种猛兽,甚至战胜脑容量更大的同类尼安德特人等,并*终登上生物链的顶端呢?需要知道仅仅在7万年前,人类还只处于生物链的中下游哟。人类获胜的秘密,肯定不是基因好,因为任何动物想要依靠基因突变的方式来达到生态链顶端的话,至少得花费好几百万年的时间;实际上,从密码角度来看,人类获胜的原因,可能会吓你一跳:原来,这主要因为智人发明了一种更高级的密码,一种其他动物完全无法破译的密码,即人类语言,也即人类认知革命的主要载体!从战略上来说,语言这种密码能把许多人团结起来,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而尼安德特人在这方面就处于下风了。从战术上来说,语言这种密码可以现场灵活调动兵力,对敌人形成局部优势,实施各个击破的有效打击,若仅靠现场比画或狂叫显然会输于语言。看来,“密码胜则竞争胜”的铁律,不但在“一战”和“二战”中有效,还早在生物演化中,就已多次发生过奇效了。 具体地说,大约135亿年前,宇宙物质、能量、时间、空间有了现在的样子,形成了物理世界;大约在38亿年前,分子结合形成了有机体这样的精细结构,从而出现了生物;大约250万年前,类人生物出现了,它们就是黑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大约200万年前,出现了至少13种不同的人种,包括智人、东非的鲁道夫人、东亚的直立人、欧洲和西亚的尼安德特人等;但是,除智人外,后来其他人种先后灭绝,比如,尼安德特人的*终灭绝时间,大约在4万年前;直到大约1万年前,就只剩下现在人类的祖先智人了。这是为啥呢?原来,大约7万年前,智人开始创造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密码,一种符号系统;即出现了交谈思考的新方式,采用了全新的语言来相互沟通,从而开启了认知革命。 智人的认知能力突变,主要归因于大脑内部结构的改变,即脑容量的大幅度增加。这可能是智人DNA的一些较小突变,使得大脑原先分离的两部分连接到一起,从而产生了新的认知能力。比如,60千克重的哺乳动物,其平均脑容量仅有200立方厘米;而早在250万年前的类人动物,其脑容量就已达600立方厘米了;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更高达1200~1400立方厘米。 人类脑容量为啥要增大呢?原来,人类直立行走后,就可扫视草原,解放双手,彼此传递信号,交换密码;因而,就越来越需要发展神经,并对手掌和手指的肌肉进行不断修正,终于使得人类可以使用复杂工具。当然,变大的大脑也为颈椎带来了额外负担,成为人类的苦恼。对于女性来说,直立行走使产道宽度受限,且由于婴儿头部逐渐变大,所以就只好进化出了更短的孕育周期,以降低生育难度;比如,相对于一出生就能奔跑的小马来说,人类简直就是早产儿。另外,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养育后代,人类就需要整个部落的协同,这又促使人类进化出了社交技巧,相同的社交技巧也可看成相同的密码;同时,再由于婴儿脱离子宫时进化得还不完全,这就使得人类有更强的可塑性,可以用教育和社会化等方式大加改变,包括对密码编制和使用能力的增强等。 大约7万年前,继**次走出非洲被灭后,智人第二次走出了非洲;这一次,他们不但把尼安德特人和其他人类赶出了中东,甚至还赶出了世界,使得自己的领地逐渐到达欧洲和东亚。大约4.5万年前,他们越过海洋,抵达澳大利亚。大约3万年前,他们发明了船、油灯、弓箭、针等;同时,也有确切证据证明,人类当时还创造了另一种符号系统——宗教,用专业术语来说,宗教其实是一种“互为实体”的虚构;此外,商业和社会分层也开始出现,不同群体所使用的密码也开始细分。直到农业革命前夕,地球上已有500万~800万名狩猎采集者,几千个独立部落,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等密码,这也是认知革命的重要成就。 复杂语言、社交能力、虚构故事,是认知革命的三个重要维度,也是智人能征服世界并成为顶端动物的*关键步骤,它甚至是一条分界线,标志着人类的正式诞生。因为在认知革命之前,智人其实只是一种普通动物,所有发生在智人身上的故事,都可照搬其他生物模型和理论;然而自从认知革命以后,若仍限于生物学角度那就不够了,还得再考虑各种虚构故事,特别是编制人为密码的故事;实际上,只有建构历史的叙述,才能为智人做过并依旧在做的事情作出解释。 认知革命的核心,显然是复杂语言。因为语言这种密码使得智人能传达更多的身边环境信息,比如,智人语言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而其他动物的“语言”,只能传达单一信息;智人语言可通过简单词语的重组,产生无数有意义的句子,让智人可以传递更多更详细的信息,规划并执行更复杂的计划,如躲开狮子、猎捕野牛等;而这又催生了另一个密码副产品,即让智人学会了社交。社交能力使得整个群体更趋于稳定,使得智人能组织更大、更有凝聚力的社会团体,并让智人学会了更多的协作;而协作就是智人强大起来的关键秘诀。社交为啥能使一个族群稳定和协作呢?因为社交可让智人相互信任,而信任的基础就是相互了解,语言的不断沟通就是智人相互了解的过程。比如,社交让彼此知道谁更强壮,谁值得相信,谁会耍赖,谁更聪明,谁有啥八卦新闻等。关于这些信息,智人都可在采集打猎或饭后,通过各种社交活动而获得。当然,单凭社交能力还不足把智人推上顶端,因为社交造成的协作能力也有局限性;比如,它只能维持*多150人的稳定和有效协作,因为人数太多,密码信息将无法分享到整个族群,信任的基础也就缺失了。这时想象力就出场了。 想象力的作用是什么呢?嘿嘿,就是虚构故事,它能让智人说出不存在的事物,还能促进社会行为的快速创新等。别小看了智人虚构故事的能力,它可是智人*终称霸全球的秘诀哟。设想一下,猴子在碰到老虎来袭时,也许只能发出“有老虎,快跑”的信息,但智人却可以说“那头老虎是部落的守护神”。今天我们都知道,所谓守护神,其实压根儿就不存在;但只要让部落成员都相信了同一守护神,那么,这个部落就能因共同的信仰,而团结协作;这就突破了“社交理论”的150人界限,因为不论多少人,只要大家相信的东西都一样,他们就拥有了相互信任的基础,就可以协作。比如,所谓的宗教、国家、公司等概念,其实都是专业术语称之为“互为实体”的虚构想象,但它们却能将数千到数十亿的各类人群团结起来,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总之,认知革命的发生,让智人产生了全新的密码沟通方式和思维模式。语言的灵活性与智人的社交行为,让智人获得了更多密码信息,更好的信任基础,学会了协作。而以虚构故事为代表的想象力,特别是大家一起想象的能力,让智人可以共同编制一些虚构故事,从而使得智人彼此间不但能灵活合作,还能与许多陌生人进行大规模合作,这种合作所产生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终让智人统治了世界。 既然以语言为代表的符号密码,对人类有如此重大的贡献;那么下面将从密码学的角度来介绍一些符号知识。 符号的密码功能 什么是符号呢?简单地说,符号就是代表某种事物的其他事物。若用学术语言来说,符号就是外在形体与内容含义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即符号形体所代表的思想感情或意义。在符号系统中,由形体和内容构成的对应关系,就好比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形体和内容处在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中,虽然它们可以看起来完全不同。比如,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形体”就是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内容就是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又比如,通信密码也可看成一种符号系统,只不过此时的“码”就是“形体”,而“密”则是“意义”;而形体和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就表现了加密和解密的过程。 符号对人类的重要性,远远不止帮助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实际上,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行为是人类*有代表性的特征。人是符号世界中的人,符号世界也是人的世界。人类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符号世界中,并在符号世界中谋生存,求发展,搞竞争。人类在创造符号的同时,也在有选择性地使用符号;反之亦然。因此,人也可以定义为“符号动物”。 人为啥要不断创造和使用符号呢?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是永远都有需求的动物”;要想满足这些需求,人就要认知世界,就要彼此交往;而符号便是满足这些需求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口头交流的需求,就催生了语言符号;记录语言和事物的需求,就催生了文字符号;行车安全的需求,就催生了交通符号;信息保密的需求,催生了通信密码;审美的需求,催生了艺术符号;等等。总之,在各种需求的推动下,人类的符号系统也越来越完善,比如,远古时,人们用图腾仪式、结绳、象形文字等*原始的符号来进行交流;如今,取而代之的早已是各种音频、视频等先进的多媒体符号系统了。人类创造的符号系统非常丰富:画家用线条和色彩去描绘事物,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去愉悦人心,建筑师用结构去设计蓝图;至于各领域的科学家们,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让外人“谈之色变”的符号系统;反正,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历史、公式等,全都是人类符号活动的产物。 既然符号是为满足需求而创造的,那么符号就一定具有满足需求的功能;甚至可以说,与符号功能的“实”相比,符号本身其实只是“名”而已。人类之所以要使用符号,其实是在使用符号的功能。那么,符号的功能又是什么呢?概括说来,符号的功能就是“依靠消息来传播思想”,其核心就是认知和交际。为突出重点,此处聚焦于符号的交际功能,即密码功能;关于符号的认知功能,将后移到本书结语部分。此外,关于符号的其他功能,我们就忽略不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如《机器文学》);不过,建议工科学生也多多关注一下本该是文科生课程的“符号学”,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比如*近,人工智能专家竟基于符号学,研发出了通用语种的翻译软件。若仅埋头于具体语种,那绝对不可能创造出通用翻译系统;只有站在更高的语言符号学巅峰,才能完成如此惊人之举;这一点也值得密码学家借鉴,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也是一种破译。相关细节将在本书结语中再述。 在介绍密码的交际功能前,我们再强调一下符号系统与密码的等价性:一方面,任何密码都是一种符号系统,无论它想多么保密,也得实现至少两个人(收信方和发信方)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即交际;另一方面,任何符号系统也可在特殊情况下,被当作密码来使用。实际上,虽然人类的主观初衷,是借助符号载体来实现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但在客观上,在实践中,任何符号系统都不可能实现全人类的无障碍交流;对于那些被排除在某种符号系统之外的群体来说,这种符号系统的形体便是密文,他们若想掌握这种符号系统,就得想办法努力破译这种密码。所以,符号的交际功能与密码的交际功能几乎是一回事,符号系统和密码并无本质区别,只是被沟通的群体规模不同而已,因此,下面将密码的交际功能和符号的交际功能,合二为一,统称为交际功能。 虽然交际并非人类独有,比如,小鸟的歌唱、蜜蜂的舞蹈等都是交际;但是,动物间的交际只是一种低级的、浅层的、本能的行为,比如,求生、择偶、觅食、报警等,完全不同于人类交际,因为“人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交际动物”。人的交际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符号。因此,准确地说“人是运用符号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运用符号传情达意,进行人际间的信息交流、共享和协调。人类交际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通过交际能使想象得以产生和延伸。借助符号这个载体进行交际时,就会想到“载体加诸感觉的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比如,两个陌生人见面时,若谈到“今天天气真好”,其实此时他们并非对天气感兴趣,而是在想法联络感情。同一事物在符号交际过程中,将产生同质的、合理的想象与延伸,比如,通过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你可能就会将想象延伸到李白。此外,同一种符号,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进行交际时,将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和延伸,这是所有其他动物永远也无法企及的;比如,同样是前面的那句诗,若你刚好身临一挂瀑布时,你也许会联想到其他美景等。 第二,人类通过交际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扩大了信息的知晓范围。这也是信息区别于物质的重要特性,即信息越被分享,就会变得越多。 第三,人类的交际,是协调行动的符号行为。社会就像一张网,人人都是网中的一个节点,都在这张网里生活,不但要处理网内(社会)与网外(自然)的关系,还要处理各网结间的关系,通过相互沟通、理解和协调等符号行为,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每个人都会扮演很多角色,也会建立多种关系,比如亲人关系、师生关系等;每种关系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网的秩序与和谐,因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将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作为协调行动的交际符号,大家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它们。 第四,人类的交际行为是可传授的。小鸟的歌唱只是一种本能,不需要传授;但人类从小就被传授了许多交际符号,比如各种礼节等。这些符号并非天生带来的,而是需要传授才能习得的。交际行为的习得,与学习者所处的客观环境密切相关,这便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交际过程中,人人都会运用符号来传达信息;这其实是一个从表达到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编码到解码的过程。当编码时,表达者把信息符号化,并呈现给理解者。若再细分,编码包括制码和发码两阶段。其中,制码使信息符号化,比如,唐伯虎向秋香示爱时,他可把这个信息编码成“我爱你”三个字;而发码则是符号形体的呈现,即发信人将携有信息的符号载体,发送给收信人,以便让对方理解并达成共识,比如,唐伯虎对秋香大声表白:“我爱你!” 人类*重要的交际符号是语言,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一整套规则。首先,语言必须遵循大家约定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则;其次,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信息符号化的制码过程和发码过程,都必须是线性的,即按时序进行。不过,语言的制码过程,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隐性行为,也就是说,通常在大脑中,根据经验和知识,根据约定的规则,进行系统思考、组织,从而使语言符号在大脑中以线性序列排好,以便在发码时,也呈线性依次发送出来;当然,有时在制码过程中也会喃喃自语,不断调整、修正语言符号的排列等。语言的发码过程,则是外显行为,人们在说出或写出一个词或一句话时,这些信息将以符号串的形式,按先后顺序被发送;否则,交际就成了一团乱麻。 纵观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固然重要,但还有许多非语言的符号表达方式。实际上,语言符号经常与众多非语言符号交织在一起,以共同完成交际任务。据估计,当两人在交际时,约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来传送的。非语言符号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体态符号、触觉符号、服饰符号等,这些符号和语言符号一样,也都有各自的一套编码规则。编码规则不同,传达的信息也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各种约定性,比如,民族约定性、行业约定性、地域约定性和时代约定性等。在非语言符号中,其编码过程就不再仅限于线性了,它可以是多维的和立体的,比如,同时收发有关着装、体态、触觉和距离等方面的信息。 除编码外,在符号交际过程中,还有一个解码过程,即理解者把符号形体还原为信息的过程。解码者必须根据编码的符号形体,进行一定的联想和推理,才能获得编码符号所指的信息;所以解码其实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对同一符号进行解码时,不同的理解者,可能会联想到不同的内容。比如,对同一幅画,不同观众获得的信息当然不同。除联想解码之外,还有推理解码,此时,理解者会结合不同的符号情境,基于推理,给出符号的含义;“推理”在语言解码中尤其重要。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符号,当然会有不同的推理结果,从而得出自己所理解的信息内容,这与当时的认知语境密切相关。比如,主人大骂自家小狗的行为,无论语言是什么,在客人听来,也许这都是在下逐客令。当然,联想解码和推理解码并非完全独立:联想中有推理,推理中也有联想,它们相互作用。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编码即信息符号化,它以表达者为中心;解码即符号信息化,它以理解者为中心;因而,编码和解码有时也并非完全等同,尽管解码总是力求逼近编码,但却很难完全如愿;比如,除*理想的完全正确理解之外,还可能出现不解、别解、误解、多解、缺解等情况。 以时间、地点、个性、心理等为代表的符号情境,在交际中也会发生重要作用。这主要包括:限制作用,即符号在编码时所受的限制,比如,给外行讲物理时,就只能使用科普语言;解释作用,即在一定的符号情境中,对同样的符号可以给出不同的解释,反过来,对不同的符号也可能给出相同的解释,比如,同样的符号E,在英语课上它解释为字母,在物理课上它解释为能量符号,在数学课上它则是公式里的变量等;创造作用,即在符号的使用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符号或给旧符号赋予新含义。这种新含义起初只是临时的,但若多次使用,就可能被固定下来。比如,某部热门电影中一句台词的隐喻,可能就会成为今后赋予该台词的一种新含义了。当然,在交际过程中,符号的限制作用、解释作用和创造作用,也经常共同发力。 总之,符号的交际功能,赋予了符号世界更强大的生命力。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交际,符号在交际中获得了生命;其实,符号与人一样,也是一种社会存在,也具有社会属性。符号现象从人类诞生时就已开始:*初,人类符号交往大概只是一些复杂的身姿手势,同时伴随面部表情和呼叫等;后来,便创造出了语言符号系统,人类才开始发生质的飞跃。难怪,爱因斯坦会说:“要是没有语言,我们就和其他高等动物差不多。”

作者简介

  杨义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团队(“信息安全”)带头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教学和成果转化工作。他创立的网络空间安全的统一理论“安全通论”“博弈系统论”,同时出版了科普作品《安全简史》《黑客心理学》《科学家列传》,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受到读者的喜爱,并获得多项出版物奖项。 曾获得荣誉: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科技奖、首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第三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有可能影响中国21世纪的IT青年人物”。 钮心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有:信息安全、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数字内容及其安全等。她主持完成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她的研究成果获得过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原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她在包括IEEE Trans.on AES、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著作六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