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趣味哲学启蒙: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真理认知篇)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27186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12718647 ; 978-7-5127-1864-7
本书特色
用哲学帮孩子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 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 认知真理——对世界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将开启孩子的智慧人生。 认知自己——将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世界,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 认知生活——可让孩子拥有开阔的视野、自由的头脑和理智的生活态度。 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 聪明的孩子是这样思考的!
内容简介
小朋友,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听到猫的叫声,你知道它为什么而叫吗?世界上优选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此刻镜子里的你和去年镜子里的你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几百年后将会是什么样子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可以来这本书里寻找答案!每一个哲学家都是一个好奇宝宝。他们总是瞪着大眼睛关注这个世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不是为了给别人找麻烦。他们只是希望能够发现世间万物的真相,他们不希望人们活在无知之中。对哲学家而言,搞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很好重要。小朋友,你想成为哲学家吗?只要你有一颗致力于探求真理的心,遇到不确定是真是假的事情,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不管能不能找到真相,你都算得上一个小小的哲学家。本书将教会你用哲学的角度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思考生活!
目录
节选
哲学家都是男的吗 他们都有大胡子?他们都说英文?他们都喜欢中华文化?不!这些哲学家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男性。 确实,我们好像很少听说有女性哲学家。 难道哲学家都是男的吗?倒也不是!这世界上确实有女性哲学家,比如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另外,各著名大学的哲学系也有女教授。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有一种错觉——感觉哲学家都是男的呢? 借此机会,我们正好可以谈谈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哲学议题:“人的偏见是怎么来的?” 苏格拉底认为,人们之所以有偏见并不是因为人们没有思考能力,而是人们误把错误的、没有经过验证的事情当成知识,甚至当成真理。 比如,有位女士炖叉烧的时候,总是习惯把肉的头尾两端切掉。 她的先生见了,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把肉的两端切掉呢?” 女士回答:“我从小看妈妈炖叉烧,她都是这么做的。”先生接着问:“那是为什么呢?”女士被先生这么一问,发现自己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有一天回娘家,她就向妈妈问起这个问题。她的妈妈回答:“从前,家里穷,锅小。我要把肉两端切掉,才能将其完全放进锅里。”偏见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位女士一直以为炖叉烧时就该把肉的两端去掉。她甚至以为这是炖叉烧的必要流程,却从未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做。正如女性哲学家非常少,于是久而久之人们就有了这样一 种偏见:哲学家都是男性。难道女性真的不适合研究哲学吗?从数量上来说,历史上女性哲学家的数量比男性哲学家要 少。英国有一项研究也指出,在大学哲学系任教的女教授的数量不到男教授的五分之一。小朋友,通过上面的文字,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哲学家并不都是男性,但哲学这门学科更适合男性,所以研究哲学的男性多于女性。 这个说法前半部分可能是对的,但后半部分的推理可能有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错误归因”的结果。比如,在《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老虎以为其他动物是因为看见狐狸而害怕。其实,它搞错了,其他动物真正怕的是老虎。 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小朋友,你有没有考试考不好的时候?如果有,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没考好呢? 当我们遭遇失败,我们往往会思考失败的原因。这时,如果有人认为你失败是因为你不够聪明,你会怎么想?如果有人认为你的失败跟你聪不聪明没关系,只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你又会怎么想?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两群孩子参加同一场考试,在考试前,告诉其中一群孩子:“你们都很聪明。”他们同时告诉另一群孩子:“你们智力普通。”你猜结果如何? **群孩子以为自己很聪明,所以遇到难题,他们反而不怎么愿意作答,因为如果答不出来的话,似乎会证明自己并不聪明。而另一群孩子是这样想的,既然自己本来就不聪明,不会的题目那就多做几次吧!也就是说,第二群孩子更愿意用努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事实上,这两群孩子的智力根本没什么差别。 可见,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有错误的认识,他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也就是偏见,进而就会用错误的认知指导自己的行为。 回到本文的开头,某些人认为哲学家都是男性,是因为他们“归因错误”。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时,我们分析一个问题,需要追根究底。而追根究底基本上有两种思路:一是搞清楚其内部结构,二是搞清楚其是怎么产生的。 让我们追溯历史。人类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女性并没有充分接受教育的权利。那么,如果我们把受过教育的男性和没有受过教育的女性放在一起比较,由此断定女性不适合读书,这就是错误归因。 实际上,有研究发现,男女智力并没有明显差距。并且,有些人认为女生数理逻辑普遍没有男生好,同样可能是错误的。 因此,如果我们要判定某些事情的真假,并不能全凭感觉或是固有印象下结论,而是要通过有论据、有逻辑的推理过程,找出真相。这样,我们才能说:“对!这件事就是如此。”小朋友,你明白了吗? 学哲学有什么好处 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做出选择的那一瞬间可能只需要一秒钟时间。但在此之前,究竟该如何选择,我们可能需要一番长时间的思考。比如,上面的问题,是出去玩,还是去学校上课?看似没多大的事,但对很多人来讲可能难以抉择。 也许,有的小朋友会说:“当然选择出去玩,上课多无聊!”如果这天是你的生日,同学都说好要给你过生日,送你生日礼物,你不去学校上课,就没有机会和同学一起过生日,可能也得不到同学送的礼物了。 另外,如果这天外面下着大雨,你确定要冒着淋湿衣服、弄脏鞋子、导致感冒的风险出去玩吗?更何况这天本来就是应该上学的日子,同学们都在学校上课,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出去玩,真的有意思吗? 这么看来,选择之前的思考非常有必要,也不容易。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好”选择,我们必须经过充分的思考。万一思考不周全,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我们的选择遭受损失或因此不开心,从而因自己的错误选择后悔万分。 那么,所谓的思考能力又是什么呢?哲学家多玛斯认为,人除了有视、听、嗅、味、触等五项外感官,还有四项内感 官。这四项内感官是人与生俱来的,是思考能力的基础。这四项内感官对应的能力分别是综合分析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利害判断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就是说当我们感受到很多对象时,我们能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研判。比如红色、圆形、香气、坚硬等属性,相对于我们的感官来说是独立的。眼睛可以看见红色、圆形,手可以感受到坚硬,鼻子可以闻到香气。但必须通过综合分析能力,把我们的感官分别感受到的这些属性组合在一起进行研判,我们才能感受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红苹果或者别的什么物体。 想象能力,简单说就是我们能够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比如,我们见过鸟,又见过马,我们由此有了“飞马”这个概念。 记忆能力,对人来说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要把很多信息记下来,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使用。并且,我们可以把记忆中的材料加以改造从而再利用。比如,即使我们眼前没有鸟,但我们只要回忆一下,鸟的样子就浮现在我们脑海里了。 *后是利害判断能力。这个能力指的是,人类天生就有判断一个事物或一件事情对我们有利或是有害的能力。比如,我们看见了一个愤怒的人,我们会感到害怕,因为我们不由自主地会觉得他可能会伤害我们。而如果有人对我们很和善、很友好,我们则会感到十分放心,更愿意亲近这样的人。 可以说,利害判断能力对我们做选择*为重要,因为我们天生喜欢对我们有利的事情,排斥对我们有害的事情。 那么,从这一点来说,当有人问起“学哲学有什么好处”时,我们该如何作答呢? 没错,从内感官的角度来说,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判断学哲学对我们是否有利。 那么,学哲学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 笔者认为,学哲学至少有三项好处。 **,哲学将教会我们明辨是非,从而让我们不轻易受骗。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里,国王明明没有穿衣服,但裁缝却说:“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这套衣服。”所以国王、大臣和其他害怕被别人认为不聪明的人,为了面子,都假装自己看得见裁缝口中的新衣服。只有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说出了真相。能洞察世事的哲学家基本不会被别人影响,自然也很难被骗。 第二,哲学将教会我们谦逊,让我们更容易交到朋友。针对一件事,如果别人对,自己错,懂哲学的人会勇于承认。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强调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一旦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跟别人争论,他很难交到好朋友。 第三,哲学将教会我们认真看待每个问题。生活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比如,我们拿我们不懂的事情去问别人,如果别人敷衍我们,或者干脆拒绝我们,我们是不是会伤心、失落呢?而懂哲学的人不会这么做,他们能正视每一个问题以及每一个人。 除此之外,学哲学还有很多好处。在后面的内容里,相信你还会看见更多的关于哲学的美。 说到这里,也许有小朋友想问:“学哲学的好处我都知道了,那学哲学有没有坏处呢?” 确实,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优点,也有其缺点。但哲学的缺点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它有时不够周到。比如,英语课的主题是英语,地理课的主题是地理,两者教授的内容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说英语课比地理课好,或者地理课比英语课好。至于哲学的缺点,等大家更深层次学习哲学的时候再好好思考一下吧! 世界上**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想起一个故事。汉斯很想成为一名厨师,于是他每天白天在餐厅打下手,晚上在家练手。他的理想是到一家米其林餐厅工作。这天,汉斯坐在一家餐厅的办公室接受面试。主厨不停地用犀利的眼神打量汉斯。汉斯很紧张,脑袋一片空白。主厨翻阅了一下汉斯的履历,然后点点头说:“好的厨师靠的不是死记硬背菜谱,也不是做菜的技术。好的厨师要有一 个灵活的头脑。下面,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汉斯很紧张,干咳了两声,说:“阁下,请说。”主厨摸摸脑袋,问汉斯:“你知道一个人一生中*常说的 一句话是什么吗?”汉斯左思右想,然后说:“是祷告吗?不!是跟爸妈说早安吗?好像也不对……”想了半天,汉斯也想不出答案,*后只好垂头丧气地说:“我不知道。”主厨听汉斯这么一说,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面带微笑 地说:“答对了,人一生中*常说的话就是‘我不知道’!” 听主厨这么一说,汉斯仿佛如梦初醒。 小朋友,当老师在课堂上发问,而问题的答案我们并不清楚的时候,我们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会不会焦虑不安?我们是不是很怕老师叫我们起来回答问题呢? 为什么我们会焦虑不安?为什么我们害怕老师叫我们回答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怕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 换句话说,我们不希望自己被人认为是一个愚笨的人。 然而,在哲学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问题是绝对简单的问题。即使在我们看来再简单的问题,也有人不知道答案,而不知道某一问题的答案并不表示一个人愚笨。 哲学家和一般人*大的不同,就在于哲学家总是认真且好奇地看待这个世界。许多常人眼中寻常的事物,哲学家不只要看见它们,还想要搞清楚它们发生、发展甚至消亡的整个过程。 正是那些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看待的人,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比如,我们都知道每天太阳会从东边升起,但有天文学家对这件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产生了怀疑——“为什么太阳每天会从东边升起,而不是从西边升起呢?”由此,天文学家才发现,地球一方面在绕着太阳公转,一方面自身也在自转。 所以,当有人对一个貌似早有答案的问题提出质疑,我们可别急着说这人脑袋有问题。这人很可能是个“哲学家”,他也许会发现至今还没有被人发现的真理。 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有位哲学教授,他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他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后来,孩子上小学了。教授看孩子大了,决定让孩子自己去上学。 过了一段时间,老师打电话给教授,告诉他:“您的孩子每天都迟到,麻烦您多留心。” 教授跟老师通完电话,就迟到的事情责备了孩子一顿。为了避免孩子迟到,从第二天起,教授提早半个小时让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饭,出门的时间也因此提前了好多。 教授想:“这样孩子总不会迟到了吧!” 过了一周,教授再次接到老师的电话,老师说孩子又迟到了。 这下,教授虽然对孩子迟到不太高兴,但他更好奇孩子每天早早出门,为什么还是无法准时到校。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孩子究竟干什么去了呢?教授越想越紧张,于是隔天在孩子出门后,偷偷跟着孩子出了门,想看看他在路上都会干些什么。 结果,教授发现孩子在路边看到一队蚂蚁在搬运食物,便跟着蚂蚁的队伍一直往前走,他想看看蚂蚁要到哪里去。孩子看得太入迷了,以致忘了上学的时间。教授看完这些,又经过一系列调查,终于弄清楚了孩子总是迟到的原因,孩子并不是讨厌上学,只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经常因为探索新事物而忘了时间。 小朋友,如果你是这位教授,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因为探索新事物而迟到,你会怎么做呢?你会责怪他吗? 教授没有责怪孩子,他选择跟孩子好好谈一谈。他赞许孩子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以及观察新奇事物的耐心。他没有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责备孩子,而是选择当孩子学习上的伙伴。教授和孩子做了约定,只要孩子每天准时到校,周末就带他去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等地,和他一起观察世界,一起探索各种新鲜事物。 小朋友,我们没有时光机,即使我们有时光机,我们也无法得知世界上**个哲学问题是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推测,**个哲学问题,肯定来自一位充满好奇心又乐于求知的人。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始于人的好奇。正是因为有人不断好奇那些“我不知道”的事情,并不断地加以探索,科学才能发展成今天这样。 所以我们若有了“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不用觉得羞耻。相反地,我们应该趁着这个机会,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东西。这样看来,世界上**个哲学问题很可能是——“我不知道……” 我们国家有哲学家吗 如果你有这样的疑惑,恭喜你,你已经拥有基本的哲学思维了。哲学思考的真谛,就在于当我们对某一事物有了一分的了解,接下来还会执着于了解剩余的九分。 就像我们看见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时,我们会接着思考:“夜空中黑暗的地方,那里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那里面隐藏着什么呢?” 哲学家并非某个国家的人的专属职业,许多国家甚至所有国家都有哲学家。实际上,现在正在阅读本书的小朋友,你们都有机会成为哲学家。 从职业的角度看,人们的职业从来都不是天注定的。职业和身份不一样,身份有时是天注定的。比如,当妈妈肚子里有了你,妈妈才有了妈妈的身份,爸爸也才有了爸爸的身份。但在有孩子之前,他们并不具备爸爸和妈妈的身份。 另一个跟身份有关的概念,叫作角色。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一个舞台,角色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舞台上被赋予的身份。比如,我们会说,学生应该扮演好学生的角色,父母应该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角色就是指拥有某种身份的人,拥有某种身份的人有他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当你开始校园生活,拥有了学生的身份,你就该把学生该做的事情做好:认真读书、累积知识、学习待人接物的道理,追求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位演员扮演小丑的角色,他却演得一点儿都不好笑,那么他就没有尽到他身为演员的职责。 所以,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哲学家呢?并不是某个人说自己是哲学家,他就是哲学家。或者一个人即使姓哲、名学家,我们也不能说他就是一个哲学家。另外,即使某个人房间里堆满了哲学书,那他也不一定是个哲学家。 实际上,情况是相反的。一个人即使从来没听过“哲学家”三个字,如果他能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对未知世界充满谦逊,能理性推理又乐于分享学习到的一切,那么他也算得上一个哲学家。 换句话说,一个人是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具备某种职业身份,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给自己安了个什么名头。 好比说,一个人说自己是医生,但他根本不会治病救人,那他就不可能是医生。再如,一个人说自己是警察,却不会抓小偷、抓坏人,那他就不可能是警察。 请仔细回想一下,哪位中国历史人物,特别符合哲学家的身份呢? 世界上*有名的中国哲学家之一,是孔子。 我们对孔子的认识,大多来自《论语》这本书。《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集。 孔子为什么是一个哲学家呢?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边回想我们对哲学家的身份的理解,一边检视孔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孔子确实是一位哲学家,他试着告诉我们人性是什么,试着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并且希望通过教育帮助更多人获得幸福。他从不轻易相信别人告诉他的事情,而是试着通过理性推理等方式,去找寻更接近真理的答案。 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哲学课题的共性和个性又如何呢?请思考一下吧! 小朋友,只要你愿意像个哲学家一样生活,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哲学家。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活得更像一个哲学家呢? 一个人经过努力可以成为哲学家。一个哲学家也有可能因为不能坚持原则,不再爱好真理,从而失去哲学家的身份。所以,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不要忘记坚持的重要性。 如果有一个哲学家爸爸会怎样 有一个技艺高超的木匠,他听了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后,想到自己和妻子一直没有孩子,于是也想雕一个小木偶陪伴自己和妻子。 妻子听木匠说要雕一个小木偶当孩子,便嘲笑他说:“哎哟!我的好老公啊!那是童话故事,你怎么当真了呢?王大爷委托你做的木头桌子做好了吗?快点儿把重要的事干完吧!雕小木偶的事情就别想了!” 木匠没理会妻子的嘲笑,他还是想雕一个小木偶。他只是有点儿担心雕出来的小木偶会跟童话故事中的小木偶一样,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怎么样才能雕出一个不会说谎的小木偶呢?木匠为此四处请教高人。 雕木偶需要木头,木匠想也许问题出在木头上。于是,他便去找森林里的伐木工,想买上好的木头。 木匠问:“要怎么样才能知道一根木头是不是好的木头呢?” 伐木工说:“你把木头扔水里,能沉下去的就是好木头。” 木匠听完,连忙问:“你有这样的木头吗?我要买。” 伐木工说他有,他问木匠要那么好的木头做什么。木匠说他要雕一个小木偶。 伐木工劝木匠说:“再好的木头也雕不出会说话的木偶。”但木匠还是坚持要买。 买到了木头,木匠又想到,工具也很重要。于是他到城里*好的铁匠铺,请教铁匠铺的老板。 铁匠铺老板跟木匠说:“你的顾虑太对了。你看,我这里有精钢打造的雕刻刀。这刀削铁如泥,用它雕出来的小木偶肯定也是干净的,充满童真。” 木匠说:“真这么好?我来一把。” 木匠回到家,看着买来的木头直发愣。他不知道小木偶该雕成什么样子才好,毕竟他自己没有养过孩子。于是他到公园观察玩耍的孩子,想找个*可爱的孩子,然后按照他的样子雕一个小木偶。 终于,木匠开始动工了。没几天,他就雕好了一个小木偶。不过,这小木偶就只是一个木偶,不会动,也不会说话。 妻子对木匠说:“我早跟你说了,那是童话故事。你看你花了那么多钱买木头、买刻刀,现在全浪费了吧!” 木匠对妻子的嘲讽不以为意,他看着小木偶,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他原来没有小木偶,现在他有了一个,他高兴坏了。虽然这个小木偶不像童话故事里的小木偶一样会说话,但至少他有了一个小木偶。 小朋友,你说木匠是不是很傻呢?他怎么把童话故事当真了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木偶,哪来的机器人呢?科技就是这样一点一点、一代一代地在进步。然而,有些人就像木匠的妻子、伐木工一样,他们只相信已知常识,只相信眼前的东西,当有人提出新的想法,他们会极力反对。 哲学家就像故事中这位木匠一样,他们相信常识,但他们也相信常识是可以被不断改写的。他们相信肉眼看到的东西,同时也对肉眼看不到的角落充满好奇。 小朋友,如果你的爸爸现在不是哲学家,你愿意帮助他成为一个哲学家吗? 如果你的爸爸是哲学家,当有人告诉你圣诞老人并不存在,他也许会告诉你:“就算圣诞老人的确不存在,这也并不表示我们不能创造一个圣诞老人出来,比如你自己就可以扮演圣诞老人。”哲学家总是能帮别人找到思考上的盲点,看见更多可能。 如果你的爸爸是哲学家,当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学,你的爸爸会跟你说:“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们可以一起坐下来想一想。”哲学能教会我们思辨的能力,而不是简单接受既成事实。 如果你的爸爸是哲学家,当你某次考试没考好——有人说你笨的时候,你的爸爸可能会告诉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能证明你智商低吗?并不能!再说了,智慧跟智商是不一样的,你说有什么不一样呢?”哲学家总是看得更远,想得更长久。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哲学家爸爸,他们会告诉我们这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每个人都有认识上的盲点,所以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去认识这个世界,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尽力活出我们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小朋友,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呢?
作者简介
知吖亲子。 上海数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知吖”品牌的亲子频道。知吖亲子,拥有一支包括数十位优秀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和作家的作者队伍,专注于亲子教育、孕产胎教、早教游戏、少儿读物等领域的内容创作,致力于为国内外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内容,从而为更多家庭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
教育十讲: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世界
¥10.7¥36.0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10.2¥35.0 -
会讲故事的大脑
¥31.0¥79.0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36.5¥48.0 -
正面管教-修订版
¥11.3¥38.0 -
蒙台梭利教育
¥10.4¥36.0 -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
¥15.0¥46.8 -
小学六年影响孩子的一生
¥15.9¥55.0 -
易经与起名
¥15.4¥48.0 -
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
¥19.4¥68.0 -
孩子与学校
¥10.0¥30.0 -
最温柔的教养
¥29.9¥59.0 -
游戏养育: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天性和潜力
¥23.7¥56.0 -
限屏教育
¥16.4¥48.0 -
故事药丸
¥30.0¥75.0 -
DeepSeek高效学习法:中小学生AI学习手册
¥42.3¥59.8 -
加油儿女:女孩,你的安全最重要
¥19.9¥68.5 -
看见孩子 洞察、共情与联结
¥44.8¥59.0 -
从怕学习到爱学习/张萌
¥15.9¥55.0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Ⅲ)
¥3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