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312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644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59831255 ; 978-7-5598-3125-5

本书特色

《戏剧学导论》对戏剧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戏剧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为戏剧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创发性的贡献。 ——叶长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本书浸润着中国美学和艺术精神,以东方学者的洞察力观照戏剧的大千世界。它清晰勾勒出戏剧大厦的宏伟结构,在比较和交融的现代思维中对东西方戏剧史、戏剧美学、戏剧现象做了美妙而灵动的论述。 ——张仲年,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本书以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意境理论为核心,以戏剧人类学的研究视域和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人类戏剧发展进行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学术探讨与研判。这是一册全面系统、内容丰富、架构严整、深入浅出、富有创建的学术著述。 ——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兼具美学高度和实践指导价值的戏剧艺术论著。从美学高度剖析、理解戏剧的本质,并引导艺术创造工程将戏剧演出推上“美”的高峰。 ——王晓鹰,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戏剧学导论》一书,具有宏观的学术视野,合适的纲目构架,清晰的学理辨析,体现出新世纪以来戏剧理论研究思维应有的高度和层次,是建构中国戏剧理论教学体系的成功尝试。 ——施旭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戏剧学导论》是作者二十余年来在戏剧学理论研究领域的成果积累和教学心得。全书史论结合,放眼古今中西,分戏剧形态、戏剧特性、戏剧意象、戏剧流派、戏剧功能、戏剧表演、戏剧文学、戏剧导演、戏剧空间九章,构建了视野开阔且兼具中国美学风格的戏剧学话语体系。全书精髓之处在于从中国美学中的“意象”和“意境”出发,引申出舞台演出的“戏剧意象”和“演出意境”,通过清晰的理论阐述,将“意象的生成”作为阐释戏剧艺术的核心概念,并将它作为发展、完善和创造中国现代戏剧美学和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撑点。除却介绍传统戏剧学中的研究重点——戏剧演出和戏剧文本,本书也对观众、演员表演机制、导演风格、舞台美术、演出空间等更广阔的戏剧艺术命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目录


**章 戏剧形态
第二章 戏剧特性
第三章 戏剧意象
第四章 戏剧流派
第五章 戏剧功能
第六章 戏剧表演
第七章 戏剧文学
第八章 戏剧导演
第九章 戏剧空间


展开全部

节选

绪 论 艺术学自2011年起,从原来文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升为一个独立的门类,戏剧学也因此成为一级学科。这意味着戏剧艺术的发展和教育将会被推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此情形下有必要编写一本比较系统全面的戏剧学导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除了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思想、文化领域 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形形色色的现代派艺术作品纷至沓来,西方现当代的各种艺术理论也纷纷引进,让国人眼界大开。随着传统艺术观念和理论越来越难以阐 释日新月异的艺术现象,艺术分类也开始面临更为困难的处境,新的艺术形式和现象粉碎了每一种艺术门类以往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认可的那种尺度和界定。 戏剧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两千多年来关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戏剧艺术和戏剧现象的总结和论述源源不断。说它年轻,是因为戏剧的形态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都经过了历史形态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所以,无论是近代的戏剧,还是当代的戏剧,都需要理论家建立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宏观的评赏体系和分析模式。唯其如此,戏剧学理论才能适应戏剧史发展的新局面、新动态、新趋势。 全球化时代,包括戏剧在内的一切艺术,都面临了一个更加广阔和瞬息万变的文化版图。互联网加速了东西方戏剧形态和戏剧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新的媒介方式创造了全新的认识世界戏剧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正处于变化中的戏剧的古典形态以及现当代的形态。东西方戏剧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历史隧道相互交汇,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是必然趋势。各种流派、风格的演出,现当代各种艺术理论不断引进,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总结。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完善、更加宏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学构想体系,如何对这些新的现象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益的归纳,历史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戏剧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诸如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它还应扩展到包括戏剧史、戏剧人类学、戏剧社会学、戏剧哲学、戏剧心理学、戏剧形态学、戏剧文献学、戏剧教育学在内的广泛领域。戏剧学的研究对象,当然也不能只是单纯的戏剧文学研究,而应扩展到戏剧舞台演出、剧场活动、社会效应等各个方面。对戏剧学的整体性研究,要求我们对中外戏剧史中的经典作品建立系统性的品赏和阐释,同时参与当代戏剧艺术的实践,写作、演戏、排戏,身入其中,亲身体验,以便对剧场艺术(包括表演艺术、导演艺术和舞台美术)的评赏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或隔靴搔痒的层面。目前,我们所面对的戏剧学研究现状是:对原有的戏剧知识和戏剧问题的梳理和研究尚未完善,尚有很大空间,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当代的戏剧实践又生发出许多崭新的问题。如此一来,对戏剧学的研究,虽已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但对我们来说又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这要求我们对戏剧学的研究,既不可割断历史,也不能固守传统,对新的观念和艺术漠不关心;也不能盲目地、表面地跟随西方当代戏剧的形式革新。 本书在宏观和整体上介绍了戏剧艺术,史论结合,评述交融,有概括有分论,有论述有描述,引实例发观点,涉及形态、特性、功能、表演、导演、舞台、叙事、结构、意象等各个方面;以戏剧历史和戏剧形态纵横为轴,考察了古今中外的戏剧, 梳理归纳出了醒目的纲要和重点;对原有的戏剧学理论命题有介绍有辨析,对现当代戏剧流派、观念和艺术有介绍有批评。全书围绕戏剧形态、戏剧本质、戏剧意象、 戏剧流派、戏剧功能、戏剧表演、戏剧文学、戏剧导演、戏剧空间九个章节展开,涉及戏剧艺术从表演、导演、剧作到舞美的各个层面。 本书在思考、研究、论述戏剧学重要命题的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不再割裂地谈论东西方戏剧,力求在清晰的理论框架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东西方戏剧史、戏剧美学、戏剧现象、戏剧作品中过去累积的、已经产生的、正在发展变化的一些重要问题。对中外戏剧史中一些影响深广的流派,比如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等进行总体性评述;对现代和后现代的一些观念、作品、流派、争议也给予尽可能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家普遍关注、争议较多的流派艺术和流派观念,比如中国戏曲中的表演观念与程式问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方法,以及布莱希特“史诗剧”的演出形态等,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辨析和归纳。 二、避免只从文本出发,只研究戏剧文学,不研究包括表演、导演、舞台美术、演出空间在内的更为广阔的剧场艺术,避免将戏剧学的研究等同于戏剧文学的研究或者戏剧史论的研究。关于戏剧文本的理论问题,本书就“语言”“体裁”“叙 事”和“结构”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在论述“戏剧叙事”的过程中,既有对叙事形态的介绍,也有对西方叙事学的借鉴,并对不同的叙事观念和形态做了美学源流的考察。关于舞台艺术的研究,通过分析和发现古今中外戏剧稳定性特征的三个主要方面——“假定性”“现场性”“时空交融”,来认识戏剧艺术的特性问题。从归纳表演艺术和导演艺术的美学特征着手,介绍、分析、比较了有代表性的戏剧家的表导演观念和美学主张。其中,在论述男导演的基础上,对世界范围内女导演的贡献,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话剧女导演的创作做了相关介绍,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此前研究的空白。关于舞台空间的介绍,除了介绍传统的演出空间,更进一步突出了当代的空间观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拓与创新,特别关注了“诗性空间”创造的美学命题。 三、注重戏剧艺术在教育层面和人文层面的影响和作用。不仅研究戏剧艺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加注重对戏剧艺术的美育层面和文化层面问题的研究,以强调 戏剧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应有的作用和应有的价值。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金钱至上、大众娱乐和快餐文化充溢的时代,不管戏剧的观念如何更新、戏剧的形式如何变幻,衡量戏剧作品美学价值的核心还是在于它的灵魂——关注人类整体命运与未来,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终极关怀,对尘埋已深的人类理性与良知的唤醒。这就是具有永恒意义的超越时空的人文精神,也是此项研究的核心价值观所在。在对比研究中外戏剧文化的基础上,广泛介绍人类戏剧文化,并寻找中国戏剧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构成的精神内核,以推动戏剧艺术立足中国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主导观念,对 未来的艺术实践及艺术教育应该具有指导意义。 四、本书第三章着重研究戏剧美学中的重要命题:“戏剧意象”及“演出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核心概念。戏剧艺术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戏剧艺术不同叙事系统和艺术分工中*关键的问题是“创构审美意象”的问题。 决定意象生成的是艺术家的审美感兴。戏剧显现出一种深刻的生命观照和洞察,这种观照和洞察来自心灵对世界的映照,是一种超越知识和功利的体验与觉悟。这一章用中国美学的视野来观照戏剧,其出发点是尝试从理论上去寻找中国戏剧与中国 美学的内在关系,以及我们今天应该有的传承和创新。 用中国美学和艺术精神来观照戏剧研究,可以说是本书的一个特色。在一项专业的导论型研究中,立足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戏剧文化及中国艺术精神异常重要。 戏剧是一种媒介,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只有站在中国文化的立足点上,我们才能在东西方戏剧艺术的比较中,在自觉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戏剧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对本民族的传统美学精神、传统艺术及传统戏剧的自信心;才能明确戏剧艺术在今天存在的理由;才能感悟中国戏剧艺术取得世界性影响的重要性;才能明确戏剧艺术的终极目的和神圣职责;才能真正体悟到作为一个戏剧人的尊严所在;也才能自觉地、有责任感地参与到今天的戏剧文化建设中来,而不是跟在西方戏剧后面亦步亦趋。 戏剧学理论的建构要拥有中国特色,就是要将中国美学和艺术中的智慧和理论资源萃取出来,并探索中国戏剧的当代转化。如何在中西方的比较视野下为戏剧的当代和未来贡献中国传统戏剧美学中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精神,是中国戏剧学体系建设的使命所在。新一代的戏剧人需要在专业和实践中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贯通中西古今的学养,通观戏剧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发展和其整体形态面貌,特别是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在戏剧美学、戏剧理论的核心区域要有呈现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论创造和艺术创造。我想,这是未来戏剧学理论建设和戏剧艺术发展的基本方向。

作者简介

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戏剧学、电影学、艺术学和美学。 代表性著作有《呈现与阐释》《意象生成》《戏剧学导论》《她的舞台:中国戏剧女导演创作研究》《戏剧交响》等,出版有诗集《四月的沉醉》。曾获“第二届张世英美学哲学奖励基金青年学术成就奖”“第四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啄木鸟奖”“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奖”等。《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 ◎ 内容简介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