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720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13072083 ; 978-7-5130-7208-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科研工作者;生态与环保工作者。以生态视角来解读唐代山水诗是本书的*大亮点。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生态视野的唐代山水诗研究。在生态哲学的理论观照下,本书重点考察了唐代山水诗的三种类别:儒家生态自然观下的山水诗、道家生态自然观下的山水诗与佛家生态自然观下的山水诗。通过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下生态观,本书对三种生态自然观影响下的三种典型诗人及诗歌和三种思想交融影响下非典型诗人及诗歌进行观照与分析,获得了生态视野下唐代山水诗的整体观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唐代山水诗对后代士人精神以及民族精神上的重大影响,并由此获得了唐代山水诗在中华文明中对文化产生促进作用的规律性认识。
目录
**章 生态哲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学
第二章 “物”观念的变化与山水之始
第三章 儒家自然观与杜甫的山水诗
第四章 道家生态观与李白的山水诗
第五章 佛教生态观与王维的山水诗
第六章 佛道统儒:孟浩然山水诗中的自然
第七章 以佛济儒:柳宗元山水诗中的自然
第八章 佛道儒相济:人、自然、郡斋的和谐
第九章 中国传统哲学对和谐社会的构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物”观念的变化与山水之始
第三章 儒家自然观与杜甫的山水诗
第四章 道家生态观与李白的山水诗
第五章 佛教生态观与王维的山水诗
第六章 佛道统儒:孟浩然山水诗中的自然
第七章 以佛济儒:柳宗元山水诗中的自然
第八章 佛道儒相济:人、自然、郡斋的和谐
第九章 中国传统哲学对和谐社会的构想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丁红丽,文学博士,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山水文学,佛教文学。在《浙江学刊》《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到山中去
¥10.5¥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2.9¥39.0 -
当你老了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