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3版)

包邮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3版)

1星价 ¥36.0 (8.0折)
2星价¥36.0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405268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4
  • 出版时间:2020-03-01
  • 条形码:9787040526806 ; 978-7-04-052680-6

内容简介

  本书广泛借鉴国内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理念和成果,紧密结合教与学的实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全面阐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每一章都从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引入,然后从理论基础、研究事实、教学应用等方面逐步展开论述,尤其是在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小学教育实际问题方面,阐述系统而精要;在每章结尾提供“理解?反思?探索”和“阅读导航”,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基本原理、回顾学习经历、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促进其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全书将内容繁冗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进行梳理整合,注重用心理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修订版结合我国的规划纲要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增加了小学生想象和言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与教育,修改了学习动机、问题解决、教学测评方面的内容,尤其从教学心理与教师角度,增加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容。本书可作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作在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参考用书。本书入选2009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目录

**章 绪论
**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述
理解·反思·探究

上篇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第三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第四节 心理理论
第五节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第六节 心理发展的辩证观
理解·反思·探究
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节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感知觉与观察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记忆
第五节 小学儿童的思维与想象
第六节 小学儿童的言语
理解·反思·探究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节 小学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性格
理解·反思·探究
第五章 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与教育
**节 智能差异与教育
第二节 人格差异与教育
第三节 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第四节 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五节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与教育
理解·反思·探究

下篇 学习心理与教学
第六章 学习的理论观点
**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
第三节 学习的认知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理解·反思·探究
第七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节 学习动机的实质与类型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理解·反思·探究
第八章 知识的建构
**节 知识与知识建构的机制
第二节 知识理解
第三节 错误概念的转变
第四节 知识整合与学习迁移
理解·反思·探究
第九章 技能的形成
**节 技能及其类型
第二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理解·反思·探究
第十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节 学习策略的实质与类型
第二节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第四节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理解·反思·探究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创造性的实质及其表现
第五节 小学儿童创造性的培养
理解·反思·探究
第十二章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节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第二节 儿童品德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第三节 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特点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 助人行为及其培养
第五节 侵犯行为及其矫正
理解·反思·探究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二节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开创者,维列鲁学派的创始人。他重视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强调语言符号在心理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创立了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一、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一)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维果茨基认为,婴儿生来就具有一些基本的低级心理机能,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由于社会文化特别是语言符号的作用,这些低级心理机能逐渐转变为更加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以记忆为例,儿童在出生时就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只是这种能力十分有限。生活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的儿童都将掌握一些工具,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自己的低级心理机能。于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儿童学会了通过文字记录来帮助自己记忆,而生活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中的儿童学会了使用刻画、结绳等方法来达到记忆更多内容的目的。维果茨基认为,正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文化的作用,儿童在与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和符号,并因此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种新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思维等。但是,由于每个社会中的文化内容有所不同,维果茨基不像皮亚杰那样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和内容都是完全相同的,而认为它们会因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二)心理发展的实质维果茨基指出,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儿童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主要有四点:(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增强。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受到主体的能动控制,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的产生。儿童心理活动的目的性越强,心理水平就越高。(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增强。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他们所掌握的抽象语言符号越来越多,也逐渐开始具备一些概括性的知识经验。这些都能促进他们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后形成高级的意识系统。(3)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了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活动逐渐出现一些个性化的特征,这种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三)语言与认知发展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有两个重要作用。首先,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帮助成人将已经形成的概念、原理、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传递给儿童。其次,语言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在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问题上,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的观点有着明显的不同。皮亚杰曾指出,语言仅仅能够说明儿童已经掌握了某些图式,而它对儿童的思维发展和知识获得作用很小。皮亚杰把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对自己说话的现象称为“自我中心言语”,认为它反映了儿童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维果茨基却在研究中发现,儿童这种自言自语的行为并不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而是更多地发生在某些环境下。当儿童在试图解决问题或完成重要的任务时,他们这种“对自己说话”的行为出现得更多也更频繁。特别是当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某些困难的时候,他们的这种行为会显著增加。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这种非社会性言语并不是自我中心的体现,而是与自己对话,他们通过这种言语达到与自己交流的目的。这种“自我对话”可以帮助儿童制订计划、选择策略和调节行为,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语言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使儿童逐渐成为有能力的问题解决者。维果茨基还指出,这种“自我对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并消失,因为它*终成为一种内部言语。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这种内部言语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四)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与皮亚杰一样,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是在积极探索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信息和新规则的。但是,他不像皮亚杰那么重视儿童自发的探索与发现,而是更强调社会因素,特别是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所起的作用。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真正有价值的重要发现是在与教师或指导者的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等来传递信息,儿童则不断地去理解教学内容,然后将这些信息内化,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关键期三个重要的问题。1.*近发展区“*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只有基于“*近发展区”进行的教学,才更容易收到明显效果并可以较准确地预期结果。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茨基认为,针对“*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儿童的发展。因此,他又提出了“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主张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这样教学才能够促进发展。维果茨基高度重视教学的作用,认为教学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作者简介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科学位委员会主席,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和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国内外合作课题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8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和科普著作50余部。其教学和研究成果曾荣获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20余项张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心理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兼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日本新潟大学客座研究员,第八届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专业分会理事,第三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心理学会沙盘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应用心理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珠海市精神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国际合作项目“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项目核心成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