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5586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10页
- 出版时间:2012-09-01
- 条形码:9787030355867 ; 978-7-03-035586-7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调研和总结了该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 内容涉及微生物资源发掘、认识、改造、应用等多个面。
目录
目录
前言
**篇 历史篇 微生物学领域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章 微生物学发展历程(总论)(1)
第二章 研究思路的发展历程(方法论的角度)(6)
**节 微生物培养(6)
第二节 分子水平研究(7)
第三节 组学水平研究(10)
第三章 研究手段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的角度)(13)
**节 微生物培养技术(13)
第二节 微生物分子操作技术(17)
第三节 微生物组学分析技术(25)
第四章 仪器设备的发展历程(工具的角度)(30)
**节 微生物研究显微镜的发展历程(30)
第二节 微生物生物反应器的发展(33)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物检测仪器的发展(34)
第四节 微生物分子操作仪器的发展(41)
第五节 微生物高通量分析/检测仪器的发展(43)
第五章 微生物学技术方法演进案例的剖析与启示(47)
**节 微生物改造:从传统物化因子诱变育种到代谢工程定向改造(47)
第二节 微生物资源发掘:从培养技术到非培养技术和宏基因组(53)
第六章 学科交叉对微生物学技术方法发展的作用(61)
**节 物理学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61)
第二节 化学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62)
第三节 机械学在微生物发展中的作用(66)
第四节 信息学在微生物发展中的应用(67)
第五节 数学在微生物发展中的应用(69)
第二篇 方法篇 微生物学领域主要创新方法汇编
**章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71)
**节 微生物的快速筛选技术(71)
第二节 微生物的新型鉴定技术(73)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的技术方法(75)
第二章 微生物显微成像技术(82)
**节 不同显微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使用对象(82)
第二节 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新发展(85)
第三节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的*新发展(92)
第四节 重要应用举例(95)
第三章 微生物发酵培养技术(99)
**节 发酵过程在线监测与控制技术(99)
第二节 微培养技术(101)
第三节 计算流体力学技术(103)
第四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105)
**节 传统诱变的优点与局限(105)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网络改造主要创新技术(106)
第三节 微生物改造全局扰动技术(114)
第五章 微生物酶分子改造技术(124)
**节 理性设计的原理与发展(124)
第二节 定向进化的原理与发展(127)
第三节 “理性进化”的原理和发展(136)
第六章 微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的检测、分离与纯化技术(141)
**节 微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原理(141)
第二节 微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原理(145)
第三节 高灵敏性、高通量特点的代谢物检测技术(154)
第七章 微生物计算生物学技术(158)
**节 计算生物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158)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159)
第三节 微生物系统模拟与仿真(163)
第四节 计算结构生物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166)
第八章 微生物组学技术(168)
**节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168)
第二节 微生物基因芯片技术的*新发展(177)
第三节 微生物蛋白质组技术的*新发展(180)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物组技术的*新发展(184)
第五节 各种微生物组学数据的整合及模型构建及预测(187)
第六节 成功应用案例(188)
第三篇 战略篇 我国微生物领域技术方法创新的发展战略
**章 我国微生物学科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方法创新的迫切需求、目标和工作重点(192)
**节 微生物学科发展对技术方法创新的需求(192)
第二节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微生物技术方法的创新(197)
第三节 我国微生物领域技术方法创新的目标和工作重点(200)
第二章 我国微生物领域设备创新的需求、目标及工作重点(203)
**节 高通量设备(203)
第二节 发酵在线监测和控制设备(204)
第三节 自动化取样分析一体化设备(205)
第四节 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系统(206)
前言
**篇 历史篇 微生物学领域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章 微生物学发展历程(总论)(1)
第二章 研究思路的发展历程(方法论的角度)(6)
**节 微生物培养(6)
第二节 分子水平研究(7)
第三节 组学水平研究(10)
第三章 研究手段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的角度)(13)
**节 微生物培养技术(13)
第二节 微生物分子操作技术(17)
第三节 微生物组学分析技术(25)
第四章 仪器设备的发展历程(工具的角度)(30)
**节 微生物研究显微镜的发展历程(30)
第二节 微生物生物反应器的发展(33)
第三节 微生物代谢物检测仪器的发展(34)
第四节 微生物分子操作仪器的发展(41)
第五节 微生物高通量分析/检测仪器的发展(43)
第五章 微生物学技术方法演进案例的剖析与启示(47)
**节 微生物改造:从传统物化因子诱变育种到代谢工程定向改造(47)
第二节 微生物资源发掘:从培养技术到非培养技术和宏基因组(53)
第六章 学科交叉对微生物学技术方法发展的作用(61)
**节 物理学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61)
第二节 化学在微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62)
第三节 机械学在微生物发展中的作用(66)
第四节 信息学在微生物发展中的应用(67)
第五节 数学在微生物发展中的应用(69)
第二篇 方法篇 微生物学领域主要创新方法汇编
**章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71)
**节 微生物的快速筛选技术(71)
第二节 微生物的新型鉴定技术(73)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的技术方法(75)
第二章 微生物显微成像技术(82)
**节 不同显微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使用对象(82)
第二节 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新发展(85)
第三节 电子显微成像技术的*新发展(92)
第四节 重要应用举例(95)
第三章 微生物发酵培养技术(99)
**节 发酵过程在线监测与控制技术(99)
第二节 微培养技术(101)
第三节 计算流体力学技术(103)
第四章 微生物菌种选育(105)
**节 传统诱变的优点与局限(105)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网络改造主要创新技术(106)
第三节 微生物改造全局扰动技术(114)
第五章 微生物酶分子改造技术(124)
**节 理性设计的原理与发展(124)
第二节 定向进化的原理与发展(127)
第三节 “理性进化”的原理和发展(136)
第六章 微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的检测、分离与纯化技术(141)
**节 微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原理(141)
第二节 微生物大分子及代谢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与原理(145)
第三节 高灵敏性、高通量特点的代谢物检测技术(154)
第七章 微生物计算生物学技术(158)
**节 计算生物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158)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159)
第三节 微生物系统模拟与仿真(163)
第四节 计算结构生物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166)
第八章 微生物组学技术(168)
**节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168)
第二节 微生物基因芯片技术的*新发展(177)
第三节 微生物蛋白质组技术的*新发展(180)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物组技术的*新发展(184)
第五节 各种微生物组学数据的整合及模型构建及预测(187)
第六节 成功应用案例(188)
第三篇 战略篇 我国微生物领域技术方法创新的发展战略
**章 我国微生物学科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方法创新的迫切需求、目标和工作重点(192)
**节 微生物学科发展对技术方法创新的需求(192)
第二节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微生物技术方法的创新(197)
第三节 我国微生物领域技术方法创新的目标和工作重点(200)
第二章 我国微生物领域设备创新的需求、目标及工作重点(203)
**节 高通量设备(203)
第二节 发酵在线监测和控制设备(204)
第三节 自动化取样分析一体化设备(205)
第四节 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系统(206)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
¥17.5¥55.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11.0¥28.0 -
声音简史
¥19.7¥52.0 -
袁隆平口述自传
¥18.3¥51.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4¥38.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6.0¥50.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
¥19.0¥50.0 -
递归求解
¥9.4¥28.0 -
成语与地理科学
¥10.6¥30.0 -
几何原本
¥36.6¥93.6 -
通俗天文学(九品)
¥21.6¥48.0 -
怎样解题
¥17.8¥29.0 -
传播.以思想的速度-爱因斯坦与引力波
¥10.3¥29.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巧工创物〈考工记〉白话图解
¥9.4¥22.8 -
万物原理
¥41.8¥68.0 -
图解二十四节气知识(新版)
¥25.5¥68.0 -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
¥16.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