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昌武文集游学集录:孙昌武文集(精)

孙昌武文集游学集录:孙昌武文集(精)

1星价 ¥61.6 (7.0折)
2星价¥61.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485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42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101148527 ; 978-7-101-14852-7

本书特色

1.孙昌武先生有关中国古代禅文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 2.孙昌武先生回忆海内外师友,情真意切。

内容简介

《游学集录》为《孙昌武文集》中的一种,系孙昌武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在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所作讲演的讲演稿及所发表作品的结集,共收录文章36篇,涉及宗教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诗人与作品研究、日本汉学家作品研究、纪念友朋等方面内容。

目录

佛教与唐代文学 …………………………………………………… 1

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 13

唐代文人的习禅风气 …………………………………………… 28

禅的“句法”与诗的“活法” ……………………………………… 47

读韩愈《原道》 …………………………………………………… 59

作为文学的禅 …………………………………………………… 76

明镜与泉流

———论南宗禅影响于诗的一个侧面 ……………………… 105

汉文佛教文学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 144

关于《论语笔解》

———韩愈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份材料 …………………… 156

白居易与佛教·禅与净土 ……………………………………… 170

中国所藏韩国佛教古文书 ……………………………………… 188

“句中有眼”与“诗眼”…………………………………………… 201

“心镜”考 ………………………………………………………… 216

唐代文人的佛教信仰

———禅与净土 ……………………………………………… 232

六朝小说中的观音信仰 ………………………………………… 253

韩愈的人格与文章 ……………………………………………… 276

禅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 286

1

德彩汇智 二校稿 20200903

心性之契合与文字之因缘

———唐代文人的宗教观念和文学创作 …………………… 311

六朝僧人的文学成就 …………………………………………… 334

笕文生著《唐宋文学论考》……………………………………… 355

略论禅宗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影响 ……………………………… 363

读元结文札记 …………………………………………………… 386

唐人如何对待辞赋 ……………………………………………… 401

唐诗与文化的积淀 ……………………………………………… 405

柳、刘和韩愈关于“天人之际”问题的争论 …………………… 419

韩愈:历史转折期中的文化伟人 ……………………………… 438

关于王琰《冥祥记》的补充意见 ………………………………… 455

附 录

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管窥 ……………………………… 461

日本学者研究六朝文学的新收获 ……………………………… 480

京大人文研和它的中国学研究 ………………………………… 488

从此难登比睿山 ………………………………………………… __________497

痛悼与希冀 ……………………………………………………… 501

师从虞愚先生学因明 …………………………………………… 504

患难知交 良师益友 …………………………………………… 512

发扬传统 开创新机 …………………………………………… 517

他的人格堪称学界典范 ………………………………………… 529

2004年版后记…………………………………………………… 533

新版后记 ………………………………………………………… 535


展开全部

节选

  《游学集录/孙昌武文集》:三、人文研的中国学研究从以上所介绍研究班的与个人的研究课题可以看出,人文研对中国的研究在整个工作中占很大比重。人文研1989年的20个研究班中,东方部占9个,日本部的《“满洲国”研究》实际也是关于中国的;《近代日本的亚洲观》也与中国有密切关系。1988-1989年的个人选题东方部有26个,日本部与西方部合计是23个,而东方部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以研究中国为工作重心是人文研历史上形成的传统。当初外务省建立东方文化学院,正当战前日中矛盾日趋激化时期,设立这个以“支那学”为重心的研究机构,显然包含着为对华侵略服务的目的。旧东洋文化研究所为对华侵略战争进行过“战时特别研究”,有《对支(华)思想工作研究》之类的“科研”课题。但即使在当时条件下,仍有一批勤奋而忠于学术的学者认真进行关于中国的学术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人文研传统上重视中国古代学术研究,又特别注重文献校勘、整理等基础工作。由于研究者有长期安定的条件,在经济上又有保证,可以数十年坚持一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往往就很可观了。战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现当代的课题增加了比重。其中某些研究者在中日关系发展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人文研历史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如吉川幸次郎、入矢义高、田中谦二的《元曲选释》四集(1951、1952、1976、1977)吉川幸次郎的杜甫研究,平冈武夫对《白氏文集》的校订(《白氏文集》三册,1971-1973)等都是世界学术界公认的成果。平冈武夫、市原亨吉、今井清编的《唐代研究指南》十二卷(1955-1965)、斯波六郎续编特集四卷(1957-1959),是唐代文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可惜现在人文研中没有专设“中国文学”部门,但“艺术史”部门的荒井健教授是中晚唐文学专家,他所主持的李义山七律注释班正在进行工作,已发表一批成果,并编辑、出版了《李义山文索引》。他曾主持“江南文人研究”研究班,之后又扩展研究范围组成“文人生活”研究班,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探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文人的特征。“文化交流史”部门的小南一郎教授是中国古代文学专家,是后起的卓有成就的学者,他对《楚辞》、古小说的研究成绩突出。他研究古代文学,广泛联系考古学、宗教学、民俗学、神话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并在严格的传统学术方法基础上借鉴结构主义、比较史学的方法,为研究工作开拓了新局面(他的《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已由笔者译成中文,中华书局即出)。人文研的许多研究仍延续旧“汉学”传统,以广泛的中国学术为对象,所以有关史学、哲学、宗教、艺术、古代科技的研究都与文学有密切关联,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中国文学研究。特别是由于许多课题长期为中国学术界所忽略,因此对我们更有了解和借鉴的价值。在中国历史研究方面,前所长贝塚茂树的业绩是举世闻名的。1984年他因为这些成绩被授予文化勋章。六十年代岩村忍主持《元典章》的会读,后来出版了《校定本元典章刑部》二册(1964,1972)和岩村忍著《蒙古社会经济史研究》(1968)。宫崎市定主持的  ……

作者简介

孙昌武,1937年生,辽宁营口人。南开大学教授。曾任日本神户大学、韩国岭南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等职。治学集中在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宗教文化两个领域,著有《柳宗元传论》《佛教与中国文学》《道教与唐代文学》《中国佛教文化史》《禅宗十万讲》等;译作有《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古小说》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