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第二卷)(1840-1919)

无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第二卷)(1840-1919)

1星价 ¥58.5 (7.5折)
2星价¥58.5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1603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301316030 ; 978-7-301-31603-0

内容简介

本卷着重于考察清末民初(1840-1919)欧美文学很初的译介之中国化进程,通过十四个问题讨论了几个主要议题:一是阐明清末民初思想启蒙运动与文学革新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文学译介“需求—契机—机制”的形成过程;二是讨论晚清文学译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些核心观念与代表人物,三是分析和评价晚清文学译介的策略、效果与市场机制影响等问题,四是考察1909-1919年间译介的转型,以及从整体评述清末民初文学与启蒙、革命之间的互动机制与得失。通过档案、文献与理论来爬梳清末民初蔚为大观的文学过往,对于重新审视、更新与建构中国当代文学话语,具有较大的启迪意义。

目录

目 录
导 论 …………………………………………………………………………… 1
**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和文化资源不能解决中国文学现代化
的问题? …………………………………………………………… 1
一、传统文学所反映的伦理文化传统不能满足现代性启蒙的根本需求 … 2
二、传统文学的功能、文类与表现形式不能够满足现代性启蒙宣传的需要
…………………………………………………………………………… 7
三、传统文学缺乏启蒙宣传所需的人物类型、题材与主题 ……………… 11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清末民初会出现欧美文学译介的热潮? ……………… 16
一、印刷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知识分子的近代转型 ………………………… 18
二、政治舆论话语的营造与“舍旧谋新”的译介 …………………………… 26
三、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 …………………………………………………… 29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小说观念的变革与新小说翻译、仿写成为清末民初的显性
现象? …………………………………………………………… 34
一、伏笔:明代中叶以来小说市场的繁荣 ………………………………… 34
二、契机:清末民初小说观念从“开化”到“启蒙”的演进 ………………… 37
三、动力:欧美小说翻译的热潮 …………………………………………… 44
四、内需:道统崩溃时代对现代文明的追慕与想象 ……………………… 47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欧美通俗小说率先进入清末民初的文坛? …………… 51
一、清末民初小说市场中的文化下移 ……………………………………… 51
二、传媒市场与市民阶层读者的共生关系 ………………………………… 54
三、清末民初对“小说”的通俗化读解 ……………………………………… 57
第五个问题:梁启超对当时欧美文学译介有哪些重要推动作用? ………… 64
一、论证与规划了清末外国文学中国化的方向 …………………………… 65
二、建设与发展了清末民初文学的理论 …………………………………… 67
三、梁启超对欧美文学译介的贡献与历史局限 …………………………… 70
第六个问题:如何看待林纾及其作品地位的历史逆转? …………………… 75
一、林译的历史业绩及其对欧美文学的理解 ……………………………… 75
二、重新审视五四时期林纾的“落伍”……………………………………… 84
第七个问题:如何理解清末民初文学译介中的“启蒙”观念? ……………… 91
一、改造国民性的启蒙基调 ………………………………………………… 91
二、启蒙中的科学与法理 …………………………………………………… 93
三、启蒙中的个体与伦理 …………………………………………………… 95
四、义理与因果的混淆 ……………………………………………………… 97
第八个问题:清末文学译介是如何展开新民伦理想象的? ………………… 100
一、德的秩序与力的秩序 ………………………………………………… 101
二、译介中的伦理结现象 ………………………………………………… 105
三、合乎力本的群治 ……………………………………………………… 109
第九个问题:清末文学译介和引进出现了哪些问题与不足? ……………… 113
一、清末民初“豪杰译”的风气与成因 …………………………………… 113
二、“归化”与再创作意识的得失 ………………………………………… 118
三、工具/审美:小说诗学的进步与局限 ………………………………… 123
第十个问题:如何看待清末民初文学译介中语言变革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 130
一、言文一致问题的提出 ………………………………………………… 130
二、晚清文学翻译与创作语言运用的困境与革新 ……………………… 133
三、语言与文学发展的历史趋势 ………………………………………… 136
2 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第二卷)(1840—1919)
第十一个问题:如何评价周氏兄弟的早期翻译实践? ……………………… 140
一、文学性质的理解:从“治化之助”到“学以益智,文以移情” ………… 141
二、周氏兄弟译介的理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 146
三、“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域外小说集》之后的价值 ………………… 151
第十二个问题: 如何评价《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前期译介的业绩? …… 155
一、《新青年》的文学革命理路 …………………………………………… 155
二、《新青年》翻译业绩与“易卜生号”的出现 …………………………… 159
三、文学革命的实绩:“人的文学”与《欧洲文学史》……………………… 163
四、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的初步规范 …………………………………… 168
第十三个问题:清末民初文学译介根本目的聚焦在哪些重大问题上? …… 171
一、政治小说与立宪主张 ………………………………………………… 172
二、虚无党小说与无政府主义 …………………………………………… 180
三、新文化运动与写实主义、文体革命 …………………………………… 187
第十四个问题:如何重新审视清末民初文学(译介)与启蒙、革命之关系?
………………………………………………………………… 195
一、法国大革命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抉择 ………………………………… 195
二、法国的卢梭与清末民初启蒙运动基调的形成 ……………………… 200
三、法国与中国的文学政治问题 ………………………………………… 206
四、解构与建构:启蒙的局限与文学的立场 ……………………………… 211
结 语 ………………………………………………………………………… 215
参考文献 ……………………………………………………………………… 226
本卷外国人名索引 …………………………………………………………… 236
本卷中国人名索引 …………………………………………………………… 239
本卷后记 ……………………………………………………………………… 24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袁先来(1978-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宗教、政治之关系,文学译介、比较与传播研究。近期出版的专著有《盎格鲁-新教源流与早期美国文学的文化建构》(2016)《破碎的遗产:现当代美国文学与信仰危机》(2017)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