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丽娃档案丛书朱经农校长与光华大学/华东师大丽娃档案丛书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458196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73
- 出版时间:2020-11-01
- 条形码:9787545819663 ; 978-7-5458-1966-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民国史爱好者,近代教育史爱好者朱经农先生(1887—1951),生于浙江浦江。教育家、学者、诗人、出版家。1925年任沪江大学文科主任,同年参与创办光华大学并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后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1945年任光华大学校长兼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朱经农先生的教育思想、治校理念和办学实践,推动了光华大学的发展,也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以“朱经农校长与光华大学史料选”为主体,从教育思想、校务治理、经费筹措、教职员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及校舍建设等六个方面,发掘整理原始档案,以确凿的史料,全面披露朱经农校长执掌光华大学艰辛而光荣的历史。本书附录了光华大学的工程合同、教职工名册,以及王云五《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等人物述评,以便读者更多角度地理解朱经农校长及其治理下的光华大学。
内容简介
朱经农先生(1887—1951),生于浙江浦江。教育家、学者、诗人、出版家。1925年任沪江大学文科主任,同年参与创办光华大学并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后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1945年任光华大学校长兼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朱经农先生的教育思想、治校理念和办学实践,推动了光华大学的发展,也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以“朱经农校长与光华大学史料选”为主体,从教育思想、校务治理、经费筹措、教职员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及校舍建设等六个方面,发掘整理原始档案,以确凿的史料,全面披露朱经农校长执掌光华大学艰辛而光荣的历史。本书附录了光华大学的工程合同、教职工名册,以及王云五《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等人物述评,以便读者更多角度地理解朱经农校长及其治理下的光华大学。
目录
丛书总序
目录
丛书总序 3
一、教育理念 13
中国教会学校改良谈 14
教育事业 19
考试与文凭 21
再论考试与文凭 28
复员后之光华 34
参加远东区基本教育研究会议后所发生的几点感想 37
中国教育学会的时代使命 41
好教师 44
我怎样求学 47
施行爱的教育的光华大学 49
二、校务治理 53
光华大学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校董会记录 54
光华大学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校董会记录 61
关于请拨敌产校舍事及请辞校长一职致朱公谨的函 67
关于1946年春季学期校务致朱公谨的复函 69
关于出席新任校长欢迎大会的邀请函 71
关于院系改组呈部事宜致朱公谨等的函 72
关于请求教育部追认备案法学院的报告 73
关于添设电机工程系并改理学院为理工学院呈教育部备案的报告 77
关于校务及呈部材料办理致张芝联的函 81
关于文件不宜零星向教育部呈报等致朱公谨的函 82
关于向教育部报送教职员及学生人数的代电 83
关于呈教育部允准设置法学院的报告 84
关于欧阳路校舍蓉校补助费致朱公谨张星联的函 86
关于呈教育部允准恢复理学院数理生物两系的报告 88
关于呈教育部准予添设电机机械化工三系的报告 89
关于请校董会拨发1946年8月份应付款的函 90
关于向校董会呈请备案1946年**学期预算的报告 91
关于请校董会拨付添置仪器图书等费用的报告 94
关于向教育部报送1945年秋1946年春各院科经费分配明细表的报告 97
关于请廖世承调查上海私立大学行政效率及经济支配情形的函 99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6年度第2学期统计报表的报告 100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本学期教职员学生人数的代电 106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7年度1学期教职员及学生数等统计的报告 107
关于向教育部呈法律教育委员会决议的报告 113
关于教育部同意恢复会计专修科的请示 115
关于教育部同意增设国际贸易系的请示 117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8年度上学期招收新生名额的报告 120
关于请教育部朱家骅部长同意恢复会计专修科及增设国际贸易系的函 122
关于请章益欧元怀李熙谋为毕业考试监考的函 123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校舍图书调查表及1947年度第二学期统计的报告 124
关于因学生国立运动取消期末考试致教授校友的函 130
关于向教育部补送1948年度上学期招生简章的报告 132
关于呈送教育部1948年度第1学期教职员学生人数的代电 136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7年度第2学期住校员生数及本学期收费情形的报告 137
关于借读学生选择毕业学校的建议致谢霖的函 140
关于复员补助费致成都分部谢霖的函 144
关于将援华会补助费划拨成都分部致谢霖的函 148
关于援华会拨款由成都分部支配致谢乐康的函 149
关于划拨援华会补助费及另行补助成华大学再致谢霖的函 151
关于慎重答复谢霖来信致张芝联等的函 153
关于光华大学复员并寄送校董会谈话记录致谢霖的函 154
关于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提醒留蓉学生暂勿来校的函 156
关于不得参与成华大学纠纷致谢霖及全体借读生的代电 158
关于借读学生不得参与成华大学纠纷的布告 162
关于所呈部文已请周纶阁司长核复致谢霖的函 164
关于成华大学借读生拟觅他校借读呈周纶阁司长的函 165
关于向谢霖转达教育部就借读成华学生再借读他校办法的函 170
关于借读成华学生处理办法致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的复函 173
关于请谢霖转知成都分部学生暂勿来沪的电文 174
关于成华大学学潮及校董开会情形的复函 176
关于教育部准予借读成华大学学生已复课致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的函 178
关于教育部电令成华大学即日复课致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的函 182
关于教育部指定学校收容借读成华大学学生的请示 185
关于教育部准予备查退学生名册致成都分部结束办事处的函 188
关于同意借读生延师补课办法致谢霖的复函 190
四、经费筹募 193
关于请北平图书馆袁同礼馆长酌拨美国捐赠图书的函 195
关于补助费专用于购置各系图书呈教育部的报告 196
关于请校董会暂借法币一千五百万元的函 199
关于请教育部将五千万元经常补助费尽早核发的代电 200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四百万元经常补助费使用计划的代电 201
关于行政院赔偿委员会同意划拨日敌赔偿款的请示 202
关于向上海区燃料管理委员会申请配给燃料的函 203
关于请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廉售各种建筑材料的函 205
关于唐庆永经募复校基金的致谢函 206
关于请台湾糖业公司捐资援助建筑宿舍的函 207
关于请上海区燃料管理委员会将八九两月用煤如数配售的函 208
关于抄阅教育部核发追加补助的代电并请就近先行洽领的函 209
关于中央银行承捐五千万元的感谢函 210
关于请求中国银行为重建校舍慨赐多捐的函 211
关于南京市财政局陈祖平先生承募捐款的答谢函 213
关于请上海社会局准予将配给青年食堂柴米油盐按月作一次发给的函 214
关于教育部追加1946年度补助费分配情形的报告 215
关于感谢交通银行再赠捐五百万元的函 217
关于感谢耀华玻璃有限公司捐助玻璃的函 218
关于请资源委员会矿务局赐拨各种矿物以资研究的函 219
关于孙伯群捐款的答谢函 221
关于请求中国文化基金委员会同意大西路土地证抵借一万美金的函 222
关于请张华联劝募纪念奖学金的函 224
关于王守恒赠送硝酸等化工器材的答谢函 226
关于社会赞助商学院论文比赛的函 227
关于赵家璧赠送出版物的答谢函 229
关于请陆小曼捐赠徐志摩藏书的函: 230
关于请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按照新办法结算欠款的函 231
关于请唐培经促成教育部垫发复员青年军学生学费的函 234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7学年度第二学期补助费分配情形的报告 236
五、教职员管理 238
关于请校董复议校长人选的函 239
关于聘请廖世承为附中校长的函 242
关于聘请张祖培为副总务长的函 243
关于向校董会转呈全体职员请求增加薪津的函 244
关于请廖世承早日返回任职的代电 245
关于请教务长陈青士即日莅校的函 246
关于聘请沈延发为本校工程顾问的函 247
关于聘请陆翔千为体育副主任的函 248
关于聘请秉志担任名誉教授的函 249
关于聘请谢循初担任教育学系兼职教授的函 250
关于向校董会转呈教职员请求加薪五成的函 251
关于聘请翁朝庆担任土木工程学系教授的函 252
关于发布聘任教职员办法的通知 253
关于请张歆海在海外继续为复校筹募的函 254
关于请张歆海代表出席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51届年会的函 255
关于补送万云骏等著作证件以备教育部资格审查的报告 256
关于同意岑有常因病辞去商学院院长的函 258
关于教育部发给何德奎赴美护照的请示 259
关于请教育部朱家骅部长帮助办理徐僖留学证书的函 260
关于无法延揽丁观海任教致王隽英的函 261
关于奉令呈缴副教授万云骏照片印花的报告 262
关于请杨荫溥代理商学院院长的函 263
关于请廖世承照原薪支领的函 264
关于容启兆率中国足球队出征世界运动会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复函 265
关于请容启兆回国主持训导工作的函 266
关于推荐叶玉华致同济大学丁月波校长的函 267
关于请薛迪符勿要辞职的函 268
关于无法聘任卢勋致李熙谋的函 269
关于聘请翁朝庆担任学校建筑校舍顾问的函 270
关于聘请查镇林代理工务主任的函 271
关于请廖茂如朱公谨容启兆担任校政会议常务委员的函 272
关于请淞沪警备司令部保释俞硕遗的函 273
关于朱经农辞职廖世承代理校长呈教育部备案的报告 276
六、学生管理 277
关于请大同大学接收电机及化工两系学生的函 278
关于请之江大学接收机械系学生的函 280
关于苏北籍学生伙食费致苏北难民救济会上海办事处的函 281
关于学生请领英文成绩单收费的通知 283
关于1946年第1学期学生数调查表呈教育部的报告 284
关于向教育部补报1946年年贷金学生人数表及粮价表的报告 286
关于三名青年军的公费及膳食费再呈教育部的报告 288
光华大学学生减免学费条例 290
关于向教育部核发抗战功勋子女陈靖一陈靖姝学杂费的请示 291
关于向青树奖学金委员会递交学生申请表的函 294
关于青年军学生人数及学杂宿费呈教育部的电文 297
关于再次核免黄晋贤学费致李熙谋的函 298
关于青年军退役学生欠费呈请教育部救济的请示 300
关于公费生膳食贷金名册呈教育部的报告 301
关于青年军名册并请照拨学宿杂费呈教育部的报告 302
关于1946年粮价证明书及10至12月膳费呈教育部的报告 303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7年1至3月沪地粮价证明书的报告 305
关于1945年度第二学期转学生呈教育部备案的报告 307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7年4月公费生膳食贷金名册及粮价证明书的报告 309
关于请求警备司令部稽查组释放学生陈舒的函 311
关于请吴国桢调查学生魏良失踪的函 312
关于授予蔡显敏荣誉商学士学位的函 313
关于授予荣尔仁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函 314
关于侄子入读光华致袁雪厓的函 315
关于请翁文灏推介学生蔡辟雍入职的函 316
关于专科生不得转入大学致顾杏卿的函 317
关于无法录取其侄致陈武民的函 318
关于沈瑞兰已予录取致杭立武的函 319
关于向中国通商银行总行递送申请奖学金学生材料的函 320
关于其子已录为备取生致宣铁吾司令的函 322
关于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奖学金申请材料的函 323
关于向袁母赵朗如女士奖学金委员会递交申请奖学金材料的函 324
关于请教育部核准豫籍学生转为公费的报告 327
关于准予补助林章瑜六十万元致林斯陶的函 329
关于呈请教育部拨发青年军学生学杂宿费的报告 331
关于向教育部呈送1947年度第1学期学生人数调查表的报告 332
关于向上海市统一奖学金审查委员会报送学生人数的函 334
关于奖学金学生名册致上海市奖学金审查委员会的函 335
关于陈耀不能入校就读致冷欣的函 337
中国文学系奖学金条例 338
关于重新选送申请奖学金学生材料致中国通商银行总行的函 339
关于呈送教育部1947年度第2学期毕业生人数的报告 342
关于请教育部核发马尚健等三四月份膳费的报告 344
关于请许恪士厅长推介毕业生的函 346
关于教育部核免抗战功勋子女周匡时学杂各费的请示 347
关于录取结果致吴开先的复函 348
关于无法办理徐祖瑗申请入校的函 349
关于教育部核准抗战功勋子女黄菱先免费补助的请示 350
关于不能补录俞济时女儿入学致吴国桢的函 351
关于无法接收高凌白借读致李熙谋的函 352
关于向青树奖学金委员会递送冯振益受奖材料的函 353
关于再次呈请教育部核准周匡时免费待遇的请示 355
关于娄仲杰补缴高中毕业证书呈请教育部备案的报告 357
七、校舍建设 358
关于请杜月笙促成续借证券大楼穿廊间作为教室的函 360
关于教育部训令上海教育局及通知敌产处理局以便接收欧阳路校舍的请示 361
关于在校舍加筑篱笆呈请上海市工务局备案的函 363
关于恳请翁文灏为丰寿堂题额的函 364
关于呈请上海市公用局在欧阳路装置路灯的函 365
关于呈请工务局修理欧阳路及四达路的函 366
关于呈请上海市地政局丈量大西路校地的函 368
关于呈请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分署赐拨修路材料及面粉的函 369
关于呈请上海地政局准予补发土地执业证的函 371
关于答复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分署有关报告工程进展的函 372
关于请求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分署续拨面粉的函 374
关于附中校舍问题给苏公隽的复函 375
关于请上海地政局局长祝平赐洽张祖培并惠予便利的函 376
关于请徐公起转陈教育部有关函件的函 377
关于邀请翁文灏主持德生堂落成典礼的函 378
关于行政院准予续借欧阳路校舍的请示 379
关于行政院将校舍使用费核减至*低限度的请示 381
关于呈请行政院核减校舍用费用致中央信托局苏浙皖区敌伪产专业清理处的函 382
关于行政院核准以*低价格承购欧阳路校舍的请示 385
关于请翁文灏召开校董会商讨出售大西路校产的函 386
关于校董会出售大西路校地会议记录致翁文灏的函 387
关于行政院同意承购校舍先缴估价款半数的请示 388
关于向中央信托局苏浙皖区敌伪产业清理处告知承购校舍缴款办法的函 389
关于向上海市地政局报送大西路地价税缴款书处理办法的函 391
关于请成泰营造厂尽快供应材料的函 392
关于呈请上海市工务局疏通欧阳路水沟的函 393
关于请上海警察局禁止居民挖掘大西路泥土的函 394
关于请俞叔平局长转饬分局对添建宿舍提供便利的函 395
八、其他 396
关于教育部准许赠给荣誉学位的请示 398
关于请求免征光华剧社《少年游》娱乐捐的函 399
关于祝贺雅礼中学40周年校庆的代电 401
关于祝贺之江大学百年纪念的复函 402
关于呈请上海市社会局出具1946年沪地各月粮价证明书的函 403
关于请潘公展允准光华大学列入上海市清寒学生贷金委员会的函 404
关于同意担任上海市清寒学生贷金委员会筹募委员致潘公展的函 405
关于同意担任国语演说竞赛主席致上海市专科以上学校联合会的函 406
关于呈请上海市公用局核准行驶学校交通车的函 407
关于请翁文灏为校庆纪念特刊封面题词的函 408
关于邀请翁文灏出席22周年校庆典礼的函 409
关于邀请秉农山参加校庆纪念及毕业典礼的函 410
关于邀请任鸿隽参加校庆纪念及毕业典礼的函 411
关于呈请闸北水电公司增加用电限度的函 412
关于上海市公用局供电审核委员会准予增加用电限度的函 414
关于请赵曾珏迅赐核准放宽用电的函 415
关于呈请上海市供电审核委员会仍照申请用电限度核准的函 416
关于呈请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改变汽车路线并增加车辆班次的函 417
关于呈请上海区燃料管理委员会自1948年1月起准予增加燃煤供应的函 418
关于呈请上海市公用局如数放宽用电限度的函 419
关于呈现中国石油公司按月配给教职员工石油的函 420
关于呈请中国石油公司准予配售一千五百加仑煤油的函 421
关于请求上海市公用局增加汽油配给量的函 422
关于请丁贵堂允准将抵埠仪器先行提取的函 423
关于教育部核转财政部允准进口生物仪器免税的请示 424
关于请王云五尽速批准进口仪器免税的函 428
关于进口仪器请免税呈请田培林迅赐转咨财政部的函 429
关于校车购置经过致中央信托局苏浙皖区敌伪产业清理处的函 431
关于呈请上海市民食调配委员会将青年食堂配米暂予停发的函 432
关于允任著作奖金委员会委员致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的复函 433
关于向第四次全国教育会议筹备委员会报送有关教育问题征询建议的函 435
附录1:工程合同 441
光华大学修理中学部校舍工程合同 442
光华大学女生宿舍修理工程合同 445
光华大学课椅工程合同 448
光华大学新建厨房及修理食堂工程合同 450
光华大学双叠铁床合同 452
光华大学建造浴室洗面室工程合同 453
光华大学修理大学校舍工程合同 455
光华大学修理雨中操场及厨房工程合同 457
光华大学修理大门工程合同 459
光华大学新做道路工程合同 461
光华大学门房等工程合同 463
光华大学校车合同 464
光华大学建筑图书馆工程合同 466
光华大学建筑学生宿舍及平房工程合同 468
附录2:教职工名册 470
私立光华大学1948学年度第1学期教员名册 470
私立光华大学1948学年度第1学期职员名册 476
附录3:人物述评 479
朱经农先生言行录 479
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 482
节选
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 原载《王云五全集20——谈往事;访英日记;纪旧游;纪事诗存》,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3月,127-135页。] 世之以教育家见称者,或从事教学,造就人才;或研究教育,耽心作述;或主持行政,推行教育,各有专务,自成一家,其以一身而兼数者,毕生交互从事于此数者,吾无以名之,名之曰全面教育家,亡友朱经农实当之而无愧。 经农自二十岁始献身于教育,迄逝世之年六十有五,其间四十五年,无时不直接间接与我国教育攸关,其对于教育研究,教育实施,教育行政与夫教育著作,互此四十五年无时或辍;致力之勤,成绩之优,方面之广,范围之远,就余所知,国内尚不多见。天假以年,其造诣定随年事与经验循几何级数以增进。今不幸于本年三月与世长辞,此岂仅我国教育界之莫大损失,亦世界教育界之损失也。 余识经农于民国前五年,其时经农甫二十岁,因留学日本遭日人之不平待遇,与同学数百人集体归国在上海自办学校,定名为中国公学,初时除向外界延聘教员外,学校行政悉就同学中互选分任。未几以同学中意见不一,别组中国新公学,经农膺选为教育干事,一面协同办理学校行政,一面按照课程听讲。时余甫十有九龄,受聘为英文教员,经农遂与余由短期之师生关系,进而形成四十余年生死不渝之友谊。越一岁,经农以**班毕业,新旧两公学复合,余与经农同任教于中国公学,由同学进而同事,以迄于共和建国之前夕。此数年问,余授英文,经农授算学,均以循循善诱,获诸同学之好感,而经农于授课之余,兼任学校一部分之行政,此不仅表现其干办之才,且在学校多头政治之下应付裕如,人缘极佳,盖其待人以诚,无往而不受欢迎也。 辛亥革命起,余与经农同辍教参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余任职总统府与教育部,经农则助宋钝初先生。及政府仍迁故都,余与经农分别随蔡孑民、宋钝初两先生北上,分别任职于教育部与农林部,虽相与复聚于一地,然任事之机关非一也。未几余以公余任民主报馆外撰述,每周撰文二三篇;经农则任馆内编辑,每夕到馆工作;于是等实际上又共事于同一机构矣。此一共事之机会持续至民国二年冬,袁世凯叛国,封闭民主报馆,枪杀社长仇蕴之日为止。时余以在馆外撰述,文稿皆用笔名;经农则不住馆中,且任职于政府,可资掩护,遂得免于难。 民国二年余先后脱离教部及报馆,仅在北平国民大学嗣改称中国公学大学部者任教;经农则转任工商部之职以其余暇为私立**女子中学校任教,虽纯尽义务,而其诲人不倦之精神,知者无不敬佩。次年熊秉三先生筹办国煤油矿,设编译股,纂译有关油矿参考资料;经农为秉老内侄,不自为谋,而力荐余以教课余暇主持该股译事,无须按时到值,月获津贴百元,以视油矿经理处其经费由美国方面开支者相去至远。经农颇为余不平,而余则以子为委吏乘田,犹肯尽职,余何人斯,敢视同闲散?因是大半年来,辄以半日到值,伏案译一油矿专籍,日二三言,以篇幅繁多,尚未脱稿,成绩亦无从表现也。会中美合办延长油矿渐成议,由美方拟定契约草案及其汉文译本达于油矿经理处;又以美方代表远来商洽,不便久留,建议从速提交内阁会议,已定期矣。时经理处之主办对外涉者为魏易(冲叔)、董显光、熊崇志三君,皆以英文能手著称;而冲叔尤长于译事,与林琴南合译说部丛书百十种,脍炙人口。三君审阅原稿及译文后,因译文出自上海某律师事务所译员手笔,估屈聱牙,不可卒读。尤难解,认为必须重新翻译。顾全文字数不下三万,为期又迫,而法律条文句读特长,要非对法律及中英文字兼有研者不办。冲叔夙治文学,法律非所素习,遂??谦不肯执笔;董、熊二君尤逊谢不惶。事达于秉老,正踌躇间为经农侧闻,力荐余任其事。秉老颇犹豫,而冲叔毅然赞其议,即日访余于寓所,出示原文,丐余重为翻泽,并言限迫,后日下午须提会议,是重译期间仅限于一昼夜。余略一展读,勉允次日晚膳前缴译稿。冲叔辞出,余即开始作,从当日下午五时起,夜间仅睡三小时,迄次日午后三时,计实际工作二十小时,而成稿二万六千余字,通读过,匆匆持诣冲叔;返寓后.提前晚膳即就寝。次晨起床,经农旋至,首向余道喜,而其自身欢喜若狂,有如童之天真。盖余自昨日缴稿后,自分责任已尽,不复萦怀.且倦极睡酣,一切几忘怀;然在另一方面,油矿经理处诸则恐时间稍纵即逝,立时核阅译稿,并拟以永夜付缮写。初时秉老与其顾问某君,觉余所译酷似中国法律条文,疑出自创意多于翻泽;及冲叔等核对原文,认为无懈可击,始释然,复愕然。是夜经农守候熊宅,急余之所不急,有如秀才候榜;*后秉老语经农,以大半年来不知余之能沟通中英文若此,致委屈多时;自即日起,当使余受经理处魏君等之同一待遇,每月三百五十元,并嘱经农先致意,翌日午后会议毕,将亲来余寓道歉忱。经农得此信,欣喜有胜于身受,其为余言,自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喜信以来,此为*快心之一事。其对余之挚爱有如此者,迄今三十有八年,此一印像,历久犹新。在今日仍欲得一挚友如经农者,将安求之? 民国三年,经农之事业起一重大转变,而与其毕生之成就攸关。事因教育部改各国留学生监督处为经理处,新派驻美经理员严某为经农同乡,年少而资历浅,幸侥获斯席;其下设书记员一人,位卑薪薄;时经农方居荐任部职,为达其赴美半工半读,以谋深造之志愿,不惜降格任此。抵美后,严某官架甚足,除公事外,私人函件,亦令经农工楷缮写。经农虽辛苦甚,然除于致余函中偶露真相外,无时不勤慎从公;而以其余暇就读于华盛顿大学教育系,三四年间,先后得教育学士及硕士学位。我国学生在美留学,以凭本国大学毕业资格而入毕业学院研究者,较凭中学毕业资格而入本科肄业者为轻松。经农未尝毕业国内大学,只能入本科;幸其成绩优良,并经中国公学大学部证明其在业余选修之大学科目,故得以二年修毕本科功课,再历一年,得硕士学位;均名列前茅。方拟续修博士学业,终以家累及其他原因提前返国,而在返国之前,已受聘为国立北京大学教育教授,为时约在民国七八年之交。 其后二三年,即民国十年,余就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受事伊始,即谋以人才充实编译所,于是国内各部门之一流人才多在礼罗中;以余对经农相知之深,与经农之精研教育而夙富编译经验,当然早在罗致之列。只以北大靳而不舍,延至十二年始克来馆任事。经农在编译所中初任哲学教育部部长,继兼国文部部长,而后者为多年因袭之名称,实际上为主编小学各科教本之部门。经农因此项职务关系,乃兼任商务印书馆附设之尚公小学校校长,并曾努力使成一试验学校。经农在编译所任职至民十七年,为期约四年,其完成之主要工作为主编全部之新学制小学教科书,并续竞余于民十一年发起编译之教育大词典。后者在我国单科词典中,取材之丰富,编制之精审,迄今犹首屈一指也。至对于其他之编辑计画,或创意,或赞助,所以裨益余之工作者亦多。在余与经农睽离八九年后,再度共事,其愉快自不待言。 民国十七年国民革命军完成统一大业,定都南京。大上海市随而建设,其市教育局长掌握全国**大都市的教育,当局认为舍经农莫属,浼之再三,义不可却,但以经农对余之关系,情或难辞;于是向余关说,许经农暂离商务,改长该局而为全市教育造福者,踵相接。结果卒如所请,经农遂首次进于教育行政之领域。以上海市教育行政之繁重,经农处之裕如,且不愿放弃实际的教育工作,仍兼若干私立大学讲座,一如其在商务编译所者然。 经农对教育行政的效绩已著其端,于是向之钦佩其为名教授,名作家者,自是不得不承认其兼具行政的长才。及蔡孑民先生筹办大学院,乃任经农为普通教育处处长,主管全国中小学教育行政。嗣大学院改组,析置中央研究院及教育部,由蔡先生及蒋梦麟先生分长之。经农留教部,初为普通司司长,继升任常务次长,遂得以其在一市所设施者推而及于全国。民二十一年秋始转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历十年以上,对于一堡一小学,一镇一中心小学之原则,执行至为彻底,普及教育,厥功甚伟,湘人士成能道之。民二十六年八月后,中日战事延至上海,余不得不为商务印书馆策内迁,先期以一部分机器运达长沙,购地备建工厂。是年十月余躬自来此,留月余,与经农时相把晤。其后长沙大火,商务新厂全毁,余更随政府迁渝市。彼时中央大学易长,校长一席由今总统蒋公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暂兼任,而调经农为教育长;以蒋公之一日万机,校事自多由经农主持,如是者约历一年,内外翕然。此为经农掌国立*高学府行政之始,然在民十六至二十年间,经农先后兼任光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公学副校长,专任齐鲁大学校长,是则经农之主持私立大学行政固远在其前矣。中公为经农母校,入民国改为大学,中经多故,迭次易长,纠纷亦时起,然其间*安定之时期莫如胡适之之长该校与经农之副长该校任内,此固师生所共同称道者也。 经农以调任中大职,致脱离其在第二故乡之长期教育行政;然中大教育长之任固因蒋公兼长校政而特设,及蒋公辞兼任,经农亦坚辞,遂转任教育部政务次长,以迄于胜利还都以后。经农时以久任教育行政,颇思得当从事著述,以复返于学术生涯。会余于复员后为国府主席蒋公坚邀入阁,义不可却,于是留渝期内可藉口商务责任无从交卸,不克献身于国者,至此无可藉口,遂摆脱商务;然于放弃多年关系之事业时,曾允负物色适当继任者之道义责任。自余从政后,一年以来商务总经理之职仍属暂代。余以经农既倦于从政,而于商务有旧关系,就其研究及著作之经验,继余而任商务总经理兼编审部部长,实*适宜;于是一面为经农与商务董事会居间周旋,一面以国府主席蒋公对经农倚畀正殷,或未允听其脱离,遂于三十六年夏余奉召赴牯岭时,面为陈情,幸荷俯纳。经农遂得于三十六年秋正式接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之职,而仿余旧例,仍兼任编审部部长。经农之治理商务印书馆,视余之对各部门无不过问者异其趣。馆中要务实分编审、生产、营业三大部门;经农除躬自主持编审部外,其他二部门则委托两协理全权主政,经农仅操其大政方针。因是,得以其余暇兼任私立光华大学校长,每周并授课若干时;是无异同时主教育行政、教育实施与教育著作矣。其受任于商务之初,首就余于抗战时期在重庆编印之中学生文库扩而充之,编为新中学文库,以为复员后各中等学校之补充读物,并为沦陷多年之地区学校供给健全的精神食粮;同时更主编新小学文库,大体与余在战前主编之小学生文库相若,而取材则适应时代。故就编印书籍言,其**年之成绩殊可观。第二年以后,由于共党之势焰日张,商务董事会的左倾与投机分子渐抬头,总管理处又搀入不稳分子,董事会主席张菊生先生遂渐受共党同路人包围,以经农为国民党员,颇加抑制,致措施渐难如意。经农素不愿与人争,于是对于商务的出版计画不免渐趋消极,而稍稍偏重于光华大学。光华自经农主持以来,虽以私立而限于经费,然学风校誉日有进展。甚至民国三十七年以后,上海各中等以上学校由于共党职业学生的煽动,纠纷时起,光华因经农注重功课之设施,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埋首功课,少数煽动分子毕竟难施伎俩,闻一度风潮已酝酿至*高度,终以经农平素为学生爱戴,晓以大义,听者动容,幸告宁靖。经农尝语余,彼不畏学生,独畏工人;故对于学潮不难平息,对于工潮将无从措手。此却真话。盖以其多年讲学办学,深知学生心理,事前可以防范,事发亦可劝导感动,较诸平素漠不相关之工人,其应付自较顺手。 经农在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后期,情绪颇苦闷,屡欲辞职,专任光华大学事;自认对此较有办法,于人于己亦较有益,曾为余一再言之。会三十七年冬国际文教联合会集会于巴黎,政府当局未暇出席,遂以经农为首席代表与会,会期及往返不逾两月,经农拟乘此机缘,重游美国,计期约半年始归。于是决辞商务之职。事前曾与余熟商。余以时局愈危急,今后之商务印书馆面临对日抗战时更严重之局势,经农如欲行使总经理之职权,挽将倒之狂澜,而不惮与异己者破裂,藉以维持商务一线之自由命脉,则此时似不宜远行;若为独善其身,免陷于不尴不尬之局,则乘此辞职,亦无不可。余意颇倾向于前者,而经农则以对商务关系不深,又谦称魄力不及余,无力与反对者抗,遂决采第二办法而辞职。结果,经农甫向商务董事会言辞,即被接受;经农因是更作久留国外,从事写作研究的计划。自文教会闭幕,即转道赴美,与其两子文长、文华相处,闭户读书著作,以一年之时日,成英文中国教育思想史一书,拟觅出版家印行而未果。当以旅费将罄,不得不出而就业,以维生计;于是自民三十九年秋,赴康州应哈特福神学院之聘,任中国史哲讲席,而与其一年相处之两子分别,独居于该院宿舍中。本年三月九日致书其次子文华,谓著作颇顺利,因需收集若干资料,春假将往华府国会图书馆读书,道出巴城,当来一晤云。是日工作如常,晓餐时谈笑亦如常,餐后返卧室,至九时半突然轻敲邻室之门请为召一医生,此邻室之美国学生即出召驻校护士.并电邀校外医生;另一菲律滨学生则偕经农返室,随侍在侧。数分钟内护士赶到,经农已渐不辨识,延至十时半逝世,医师到达业已过迟,无能为力矣。因病起仓卒,并无遗嘱,其子检视日记,见本年二月十七日所记者有如左之一段: 我为同盟会员,民元转入国民党,对党始终如一。党当政时,我只守党纪,不争党权。党失败时,流离颠沛,决不背党。国民革命初步成功,十七年国府成立,余因党的关系,舍学从政,浮沉二十余年,至今思之,实为重大牺牲。倘以二十余年光阴从事学术研究,埋头著述,则今日成就决不止此。从政二十余年,所做建设工作,均被战事摧毁。至今回思,一场空梦。今年老力哀,虽欲从事著述,精力不逮,奈何? 以上短短一段文字,已足为经农自述的概略。其*后数语,感慨年力就衰;然其雄心实未稍懈。据文长函述经农在美生活及逝世情形,谓其抵美之初,不自满于业已精通之英日文,及曾经入门之德法文,遂赴市肆购取德文、法文会话唱片,不时收听。临终之夕,一卷在傍,眼镜置于书上,至死犹在进修,犹在工作也。 经农旅美后,与余常通信,中多愤世忧国之言。今春余自香港迁居台湾,抵台后于一月五日曾去一函,久未得复,方深疑讶。及其去世后数日,文长始得一月廿四日经农复余之函,因误书住址而为邮局退还者。文长为使其先人“致其终身好友*后之遗札得以到达”,与报丧之长函一并寄余。此为余所接经农之*后手札,而千差万错竟于逝世后始达余手也。余为表示经农愤世忧困之诫,初拟照录原函于此,终以某种关系,目前尚非其时,考虑再三,乃暂保留。 然而斯函内容,似已将一位教育家导至教育的领域以外矣。实则教育目的在为国家与人群增进幸福。真正的教育家固不能漠视国家与人群也。惟其如此,故经农身在教育,而心不忘国家与人群。其忠党爱国之情,于上举之日记及致余*后手札中,昭然若揭。而就余所知,可为补充者,尚有左列数事: 一、民国初年任民主报编辑时,所撰社论无不提倡真正民主政制,以反对袁世凯当国时的独裁。 二、民十二年至十七年任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时,对社会公益慈善诸事业,无不积极参加提倡;于教会工作尤为热心。 三、两次任国民大会代表时,对于宪法的制定多所主张,对于其他讨论亦无不热烈发言。制宪国大集会时,因劳苦备甚,致胃溃疡突发,几不治;余每日赴病榻省视,无不以会场讨论及其结果见询,一若忘其自身之病苦,只以不能出席发言为苦者。 经农在任何公共团体或集会中常发生领导的或动人的作用;其原因为具有明敏的分析力与动人的口才。在会议中经农颇喜发言,而发言多能中肯,但亦有因其发言过多而嫉视或起反感者。经农与余无话不淡,间亦不免互为标榜,谓余非必要时不发言,言必中肯;而其自评则为言亦多中肯,但因发言过多,惹人嫉忌,表决时或致失败。是语似为公允的自我批评;然自余视之,经农之发言,庄重而和蔼,绝少偏激,纵然发言稍多,以其态度之诚挚而无丝毫之轻率,即有反感,亦微不足道也。本年五月在台北市各界为经农举行之追悼会中,某君致辞称经农赋性和蔼,而与人论是非,则词严义正,不稍假借,识者亦多能谅之;可谓公平之论。 经农具有领袖人物的种种条件——公而忘私的精神,明敏的头脑,动人的口才,组织的能力,丰富的常识,法律的观念……但彼自谦为缺乏魄力,并时时以此一条件之具备称道余。余殊不敢为自身估值,但经农之所自短者,殆亦其对政治上无野心,甚至对教育行政亦不愿久居冲要,而欲返于研究与著述之途欤。 我国社会之洪炉,固可造就多方面的人材,却因此而使本可自成一家之人材不克竞其志愿。正如经农在日记中所表述者,“倘以二十余年光阴,从事学术研究,埋头著述,则今日成就决不止此。”及经农受哈特福学院之聘,一面研究,一面讲学,以其过去数十年之研究与经验,假以十年,则对于中外古今教育思想之沟通与发展,所成就者岂止一年来所完成而未付刊之一卷册,其所造福者亦宁止于一二国家? 经农关于教育之著作,除专书数种已由商务印书馆刊行外,其单篇论著分载于国内各种期刊者不可胜计,然处今日之乱世,从事搜集,殊不可能。非然者,集其数十年发表之论著,分析其对于教育的主张,敢信其对于思想上当有不少的贡献。我国学人本学然后知不足之义,所著专书每多持重,述而不作;其创意与心得往往发表于单篇论著;此种风气,亦弥漫于西方学人之间。兹篇之作,仅能就经农对于我国教育的表面事功述其梗概,至其对于教育的内在主张,由于资料与时间并感困难,不能不对我老友深致歉忱,而只能期诸未来时日者也。 (四十年九月十六日脱稿,在谈教育中发表)
作者简介
汤涛,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品牌战略等方面的研究,主编有《王伯群与大夏大学》《张寿镛校长与光华大学》《廖世承校长与光华大学》等。
-
小说家的假期
¥21.8¥5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9¥29.8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旷古完人 王安石
¥14.7¥42.0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在彭德怀身边
¥6.6¥2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6¥55.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43.7¥56.0 -
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
¥23.0¥48.0 -
梁晓声自述
¥15.4¥48.0 -
三毛传
¥13.6¥38.0 -
陶渊明传论
¥9.6¥26.0 -
胡适:努力人生
¥12.2¥38.0 -
孙传芳-北洋铁翼
¥9.9¥29.8 -
里尔克与罗丹
¥20.3¥58.0 -
两宋人物
¥9.8¥19.2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55.8¥68.0 -
黑夜(八品-九品)
¥14.6¥39.5 -
隋唐风云人物
¥12.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