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闻歌想影:齐如山说京剧

闻歌想影:齐如山说京剧

1星价 ¥29.8 (6.2折)
2星价¥29.8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505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48页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59450562 ; 978-7-5594-5056-2

本书特色

◎大师写给大家的中国京剧普及课,一本书读懂中国京剧 齐如山在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研究等领域建树颇丰,著作达六十余部,与梅兰芳先生谊兼师友。齐如山说京剧,文笔质朴简明,深入浅出,专业读者能从中重温一代戏曲大家的学术思想,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中国京剧的极致之美。 ◎京剧并不是老古董,京剧原来可以如此美丽,如此时尚 这本书带读者走进京剧殿堂,扭转读者对京剧的偏见,拉近大众读者与京剧的距离,一起发现京剧文化在当下碰撞出来的美。京剧并不是阳春白雪的艺术,它是普通人容易获得的一种娱乐方式——人人可听,人人可观,人人可读。 ◎呈现齐如山京剧美学全貌,一本权威的齐式“说戏大全” 从齐如山诸多著作中精选精编,文章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四大主题,以类相从;旁征博引,点面相连;专业眼光,传统弘扬。听齐如山趣谈戏界掌故,细说名伶往事,思辨京剧美学,涉及京剧方方面面,带你领略京剧文化万象。 ◎名家精装,图文并茂,装帧时尚,真正的京剧艺术普及读物 全书精选清代宫廷画师所绘京剧人物彩插,收录齐如山手绘并题跋的明代京剧摹本,展现京剧人物的穿衣打扮、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导读者走进戏曲的世界,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颇具收藏的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了齐如山先生关于京剧要素、行当、名伶、掌故等文章四十篇。作者学识渊博, 语言京味十足, 戏台内外事谙熟于心, 诸多剧目历史沿革娓娓道来, 市井坊间伶人轶事谈笑风生。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收获京剧各方面的知识, 还能窥见旧时生活的吉光片羽。

目录

戏台声色

唱白

动作

衣服

盔帽靴鞋

胡须

脸谱

切末物件

音乐

歌场漫谈

说戏

观剧建言

编剧浅说

旧剧七行七科

旧剧的词句改良问题

歌唱趣谈

由新年说到听蹭戏

国剧名词的由来

谈国剧的落寞

戏剧节谈国剧的价值

国剧将往世界发展

名伶歌影

程长庚与徐小香

谈谈谭叫天

谈陈德霖

漫谈杨小楼

评余叔岩

我所认识的梅兰芳

梅兰芳艺术一斑

说净脚

谈丑脚

谈票友

戏界掌故

国剧的穿戴

正脚与配脚

脚儿的生活

谈元旦戏

挂头牌争戏码

唱戏不讲调门高

北平戏园的广告

谈“饮场”

后台的座位

早期的戏园

戏园的副业


展开全部

节选

脚儿的生活 大多数的人都以为唱戏很容易发财,尤其是名脚更容易。北平的名脚生活更是优裕豪华,每天不过演几十分钟的戏,便是他*多的工作,便有很大的收入。所以许多人一面瞧不起唱戏的,一面则非常羡慕他们。有些好脚自然是享受很好,但大多数则仍然是相当苦的。 就说好脚也不容易,在前清同治以后,因南方乱事结果,太平了几十年,物价非常稳定,各界人士大多数都不愁吃穿,戏界乏脚倒可以有很稳的生活,而好脚虽然挣得多,但他们大多数都奢侈成性,所以往往反不及乏脚之优裕。彼时挣钱多者,全靠在宫中当差,名曰内廷供奉,每月有月俸三两银子及一石多米。银子关系尚小,至于一石多米差不多就够一家吃了。而每月总要在里边演几次戏,此名曰传差,每次都另有赏。好的时候每人五六两银子,次的时候也有一二两。如此则每月日用,便绰有余裕。外边在戏园子中再演些戏,自然就有积蓄了。 宣统年间,西后已死,内廷供奉完全解散,赶上在内廷当差的,小楼、瑶卿之后,*晚的人员是朱桂芳、王凤卿。桂芳是因其父亲朱文英(武旦)内廷有差使,就近就给他儿子谋上。凤卿是因为他哥哥瑶卿代谋。自升平署(专管演戏作乐的御门)停办后,戏界人员总算苦了几年,到民国后就专靠堂会。由民国二年到民国十七年,堂会戏异常之多,差不多每星期都有两三次。这种戏以杨小楼、梅兰芳为*多,兰芳更远多于小楼。因为小楼之武戏带的人多,价钱较高,故有许多人家不敢演,且有大多数的太太小姐根本就不愿看武戏。堂会戏,当然妇女较为多,所以小楼戏较少。谭鑫培只赶上了一个起首,民国六年他就去世了。余叔岩彼时因嗓音关系未演。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于连泉等等尚未出科,就是满了科也还未出名,程砚秋等就更晚没赶上。 彼时为什么有这样多堂会呢?当然是以财政界人为*多,银行家与财政部人员,尤其是库藏司勾着手,无弊不作,不但是勾手,简直是混成一起,作弊极易,发财者多,人称财阀。部中一个科员,银行中一个主任,都可以花几千元演一次堂会戏。我收藏着的这种堂会戏单,共有几百张,虽然不能算全份,但也有十之八九。我常同友人算这笔账,就我所有的戏单计算戏价、席价、赏钱、大家送礼等等,共总算起来,大约总在几千万元之上。这笔款,兰芳得的*多。在民国二三年刚演堂会戏时,他每出戏不过六十元或八十元,*后长到四百元。谭鑫培*初不过一百二十元,*后长到七百元。其实鑫培明着所得不过四百元,其余三百元为其家人子弟暗分。 一次我在鑫培家闲坐,正值陈德霖给他送去堂会戏份四百元,鑫培收下对德霖说:“别管人家要这么多钱哪,要的人家不敢找咱们了,可就吃了亏了。”德霖客气几句告辞。我同他一起出来,德霖才说:“他只知四百元,其实暗中还有三百元哪。”这足见彼时财阀之肯花钱,凡人乱用钱,则他的钱便不会是好来的,所以我常跟兰芳说:“这群人都是一帮贪官污吏,你是唱戏的,他们肯花,你当然可挣他们的。但你要知道,这样的钱不是可以常挣的,倘能常挣,便等于不挣,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因为这群人若永在台上,那国家是非亡不可。国家完了,你的钱自然也就没有了。”这话他倒很以为然。到了民国十七年,政府往南京一搬,北平这种恶劣情形跟着就消灭,而北平戏界人便少了这么一笔很大的进款。 此外北平好脚还有一种进项,就是专靠出外跑码头演戏,可以多挣钱。*好是上海,其次是汉口、烟台、青岛等处,每个好脚都想有这种机会。戏界俗话,名曰“淘金”。但也得有这步运气,有这个人缘,否则求人介绍,或携带去一次,并非十分困难的事情。但唱不红,下次就没有人敢领教了。往上海去的次数*多的是梅兰芳,其次就是谭鑫培,谭共去过六次。小楼、叔岩都去过,但都不得意。至于马连良,在上海唱的较多,但后来已有班底的性质。王凤卿去的次数也不少。因为兰芳初次往上海,是由凤卿介绍,也可以说是他带去的,兰芳不忘其好处,以后每次赴沪总要同凤卿同去,这可以算是兰芳带凤卿了。所以凤卿末几次到沪,成了配脚的性质,叫座的力量可以说一点也没有了。 往上海虽然可以赚钱,但前两次是无钱可赚的。因为**次去约脚的人,不知该脚是否能红,不敢骤然就多出钱,所以**次去沪的脚色都是赔钱,只是做行头,就受不了。上海班中,公共的行头都很好,自己是一个好脚,不好意思穿公中的行头,必要自备。倘做的不及人家公中的,更不好看,往好里做就得多花钱,所以**次去演,不会有利。第二次能把**次所赔的赚回来,就算不错。能去三次以后,就能大挣钱了,倘不能挣钱,人家也就不约了。以上乃是北平好脚挣钱的两种情形。 照这样说,光在北平演戏就不能挣钱了么?不是不能挣钱,是仅够生活,不能积蓄。在二路脚中,尚可有余。例如侯喜瑞、郝寿臣、诸茹香、张春彦等等,这种脚色不争挂头牌,于叫座一层也不大负责任,你找我唱,就拿钱来,否则不唱。且有的每天搭两三个班,自己没什么额外的花销,所以可以剩钱。至于头等脚,不用说别人,即以杨小楼、梅兰芳二人来论,在日寇未来之前,他们在戏园中演戏,每人每天不过一百元或一百二十元。每星期不过演两次,每月不过四百元上下,他们戏界那种浪费,哪有积蓄?像朱琴心他们一类的脚色,每次恐怕还要赔几十元、几百元不等。以上乃北平名脚数十年来之大致情形。 也有人说,也有许多脚色是特别发财的。不错,是有的,我常对友人取笑,说这要给他算算,倘乎他没有到过上海,或去的回数太少,而又未赶上堂会戏,可是他钱很多,那他们的钱之来路便有些不正当,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这事关乎人之私德,不必多谈。

作者简介

齐如山(1875—1962),原籍河北高阳。戏曲理论家、民俗学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归国后致力于戏曲工作,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与梅兰芳先生谊兼师友,为其创建独树一帜的京剧梅派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齐如山在戏曲研究上,一是实践性极强,著作数量多,达六十余部,是现代戏曲研究者中著作*多的;二是涉及面广,舞蹈、脸谱、戏班、道具,样样精通,可谓戏曲研究的多面手。著有《中国剧之组织》《京剧之变迁》《国剧艺术汇考》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