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第2版)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第2版)

1星价 ¥70.6 (7.2折)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90756
  • 装帧:7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67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100190756 ; 978-7-100-19075-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科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对此有兴趣的一般读者本书作者邓正来为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较为杰出的中国政治学和法学学者,这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也是其重要的原创性著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思考后,提出了中国不仅要成为一个“主权性中国”,更要成为“主体性中国”。世界结构中的“中国”的实质不在于个性与西方国家的不同,而在于主体性,在于中国本身于思想上的主体性。其核心在于形成一种根据中国的中国观和世界观(亦即一种二者不分的世界结构下的中国观),并根据这种中国观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参与世界结构的重构进程。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在多年研究西方法学、政治学和哲学的基础上,敏锐地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到21世纪初中国法学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问题。而它的根本问题就是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据此,本书尝试性地对“中国为什么会缺失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这个理论论题给出回答,并对近三十年中国法学进行“总体性”的反思和研究。

目录

“世界结构"与中国法学的时代使命――《 中四法学向何处去》(第二版)序

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致谢

引论:问题的提出与论述步骤

**章 中国法学与“现代化范式”

第二章 对“现代化范式"的反思与批判

第三章 中国法学研究中“中国”的缺位

第四章 对中国法学的进一步检讨(一)

第五章 对中国法学的进一步检讨(二)

第六章 暂时的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邓正来,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杰出的社会科学学术组织者、翻译家。曾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主编,《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主编,《复旦政治哲学评论》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和知识社会学,侧重法律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