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015663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9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200156638 ; 978-7-200-15663-8
本书特色
孔子是中国美感文化□好的人格代表,并将其提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原型,其目的在于重新阐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精神,进而重塑□□文化人格。作为一部通俗读物,作者李长之却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取舍捡择上都做到有根有据,作者所引文献几乎囊括了当时可掌握的所有史料。这部作品语言通俗、史料翔实,记载孔子的出生、讲学、周游,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德政、仁政的故事。作品语言通俗、史料翔实,是一本记录孔子人生轨迹的的人物传记。
内容简介
孔子是中国美感文化*好的人格代表,并将其提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原型,其目的在于重新阐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精神,进而重塑民族文化人格。作为一部通俗读物,作者李长之却没有因此减弱他斟酌史料的严肃性,相反,他对史料取舍捡择上都做到有根有据,作者所引文献几乎囊括了当时可掌握的所有史料。这部作品语言通俗、史料翔实,记载孔子的出生、讲学、周游,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德政、仁政的故事。作品语言通俗、史料翔实,是一本记录孔子人生轨迹的的人物传记。
目录
005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008二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011三 在挫折中前进
017四 教育事业的开端
0□0五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0□4六 走向成熟的道路
0□6七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031八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035九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038十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044十一 从中都宰到司寇
046十二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049十三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05□十四 孔子终于出走
056十五 在卫国受到监视
059十六 过匡城被拘留
06□十七 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065十八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07□十九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074二十 孔子停留在陈国
078二十一 孔子绝粮
084二十二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091二十三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096二十四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10□二十五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111二十六 编写《春秋》
116二十七 整理诗歌和音乐
1□8二十八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136二十九 孔子□后的歌声
143后记
节选
引子
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 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 者泰勒斯(约在公元前624—前547年)① 和辩证法的奠基者赫 拉克利特(约在公元前540—前480年)② ,在印度有佛教的创 始人释迦牟尼(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在中国有孔子(公元 前551—前479年)。就中国来说,和孔子同时还先后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像渊博的季札,政治家晏婴、子产,思想家老 子,历史家倚相、左丘明,军事家伍子胥、孙武等。孔子出生的时期,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正当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前481年)的中期。这时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冶铁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公元前513年晋国用铁铸刑鼎就是一个例证;一般生产工 具— 农具、手工工具,大致已用铁制,由于生产工具的进 步,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黄河中下游广大的土地被开 垦了,森林等富源也有被开发的可能了。手工业则逐渐走向专 业化。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发达起来,当时像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子贡)、曾为越国上将军的范蠡,都以经商致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都有巨大的变 革。这种变革标志着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公元前6世纪时,在中原地区和淮水、汉水、太湖流域广大的地域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家,这些诸侯国家 名义上是周天子的属国,其实是一些自主的或半自主的独立 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各国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 贵族,彼此为了争夺土地或劳动者,因此不断地发生兼并战 争,战争的结果,许多国家灭亡了,许多贵族没落了,也有 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人,由于依附胜利的贵族而上升了。没落 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以及上升的人逐渐形成了“士”这一 社会阶层。这种“士”,在频繁的战争中间,在各种军事、外 交、政治活动中间,获得了广泛的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在当时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过程中,曾起了相当大的 推动作用,而孔子,正是“士”这一阶层的*早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这以前的文化是被贵族垄断的,但在社会剧烈变动、阶 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时,这种垄断情况就要被迫改变了。没落 的贵族和原来的下层贵族在这一改变中就起了桥梁作用。他们 顺应了广大人民学习文化、学术和各方面知识的迫切需要,开创了私人教授学生、传播文化的新教育制度。孔子就是在这种 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卓越的教育家。当然,孔子不仅是个教育家,他还是个思想家。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 见解。孔子思想中*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由于奴隶制的渐趋瓦 解而产生的当时庶人(广大人民)的抬头。孔子首先把文化知识普及到人民中间去,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反映这种现实的人道精神的具体表现。这是孔子进步的一面。但是,孔子又主张用“礼”来制约“仁”,同时主张礼教、礼治,这就是说,孔子主张人跟人还是要按一定的等级、一定的规矩相处,也就是他说的: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所以他说的仁——爱人,便又被等级秩序削弱了。在这一点上,孔子终于没有完全突破阶级限制,终于没有突破旧的思想意识的限制,终于没有突破那时社会还处在过渡期的*初阶段的历史限制。在对当前的政治态度上,也有类似情况。孔子对当时各国诸侯、大夫的互相兼并很不满意,他主张天下和平 统一,这是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也是符合中国后来成为一个 大的封建国家的历史要求的;但是他所主张的统一,是要像西 周初期那样,在以周天子为首的旧贵族统治下的统一,这就虽 然含有新的因素而终于和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相矛盾,这也 就是孔子在当时不能不碰壁,政治活动不能不失败的根本原 因。进步和落后,改革和妥协,孔子兼而有之。这是孔子的矛 盾,也是时代的矛盾。尽管如此,孔子能够提出“仁”,而且能够普及文化知识,在教育事业上有很大的贡献,其进步的一面还是主要的。源远而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早的、*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三 在挫折中前进
孔子慢慢长大了。 因为穷困生活的磨炼,因为父亲原是体格很好的,所以孔子身子也很健壮,这是他日后所以能经受得起各种困难,而精 力始终充沛的缘故之一。孔子是有志气的。据他的自述,在十五岁已经立下了要好 好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志愿① 。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② 。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 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 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 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这时一位老太太— 一个名叫曼父的人的母亲— 便走 来指点给孔子说:“你父亲葬的地方我知道哇,那地方叫 防。”防是指防山,在现在山东曲阜县东面,孔子因此才知道 了父亲的坟地,便把母亲也葬在一起。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 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他在十九岁结了婚,二十岁得了一个儿子。鲁国的国君昭公向他道喜,特地送了一条大鲤鱼来。孔子为了纪念这桩事,便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鲤,字伯鱼。伯是老大的意思,因为这是孔子的**个儿子呵。—可是孔子也只有这一个儿子。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① 原来 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 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孔子后来曾经告诉他的门徒说:“我往日没有得到从政的机会,可是我因此有了学会各种本领的工夫。”②孔子大概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做了一两回小官。他担任的不是行政官,而是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一回是当“乘田”,这是管牛羊的官,孔子说:“叫我管牛羊,我就要把牛羊养得肥肥大大的。”果然他养的牛羊都很肥壮。另一回 是当“委吏”,这是一种会计工作,孔子说:“叫我管会计,我就要让账上不会出错儿。”果然他管的账都是一点岔儿也没有① 。他在青年时期工作就是这样踏实,这样负责的。 在孔子三十岁这一年—公元前522年,执政二十年以上的郑国大夫子产逝世了。子产是使郑国秩序得到安定的人,是使郑国虽处在晋楚二大国之间而外交上常常获得胜利的人。子产是十分博学的。他也熟悉当时的诗歌。子产并且善于组织人才,使用人才。他决定国家大事的时候,一般是先向熟悉各国情况的公孙挥探询一番,再同善于出计谋的裨谌到郊外去一起研究,同时征求一下老百姓的意见,然后又请善于判断的冯简子加以决断,*后才让长于外交的游吉去办外交,既然经过这样审慎的步骤,所以子产执行的政策便很少失败了② 。郑国在公元前 536 年,即孔子十六岁时,把刑书铸在金属制的鼎上③ , 这是中国有记录的、*早的成文法,这是子产在法律上的一个贡献。子产*初执政的时候,郑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提倡节俭,提倡节俭, 人有好衣服也不能穿;整顿军事,整顿军事, 人要种地也没法子干;谁杀子产, 我们心甘情愿!
可是过了三年,便流传了另一首歌:
我们子女, 是子产教育;我们田地, 是子产开辟;子产可别死! 死了谁继续?
子产一死,郑国人便都哭了。孔子听见这消息,也哭 了。孔子称赞子产是对人们有着惠爱的人② 。在思想上,子产 也是比较开明的。郑国有了火灾,别人都说要去求神,但是他说:“天的道理是渺茫的,人的道理是切近的,我们是讲人不讲天的。”郑国有了水灾,又有人以为是龙神作怪,但是他说:“我们无求于龙,龙也无求于我们,不相干的。”这种开明思想在当时原是一般有头脑的人都抱有的,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子产正是一个代表人物;而孔子的一些健康的见解,正无疑是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并在同一社会基础上产生的。
相关资料
(李长之)认为孔子是中国美感文化□好的人格代表,并将其提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原型,其目的在于重新阐释中国的传统文化人格精神,进而重塑□□文化人格。 ——温儒敏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理学院);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读书期间与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并称为“清华四剑客”。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历任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职。重要的著作有《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孔子的故事》《西洋哲学史》《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等。
-
小说家的假期
¥21.8¥5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5¥29.8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旷古完人 王安石
¥14.7¥42.0 -
大宋文脉:苏氏家族传
¥11.3¥42.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6¥55.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8.4¥28.0 -
在彭德怀身边
¥6.6¥22.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战争
¥14.4¥48.0 -
三毛传
¥8.0¥38.0 -
梁晓声自述
¥15.4¥48.0 -
陶渊明传论
¥9.6¥26.0 -
民国漫画风范
¥13.3¥39.0 -
两宋人物
¥9.8¥19.2 -
最后的军礼-忆孙立人将军
¥10.0¥28.5 -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32.0¥68.0 -
胡适:努力人生
¥12.2¥38.0 -
孙传芳-北洋铁翼
¥9.9¥29.8 -
李白传
¥18.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