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散文集:生离死有多远

包邮中国当代散文集:生离死有多远

¥17.9 (3.6折) ?
1星价 ¥17.9
2星价¥17.9 定价¥4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067827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44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30678275 ; 978-7-5306-7827-5

本书特色

这本书中悲悯的情感故事、时尚的青春感言、优雅的古典氛围、淡然出尘的处世态度,就似古时赋闲洒脱的文人,晴窗赏春的闺秀,让我们领略到一番别样的韵致。是的,不敢情深,唯恐大梦一场。多年以后,愿我提着老酒前去看你时,你还是我的好友。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散文。短篇、唯美、暖心、情怀、经典=值得不断品读回味的典藏美文。作者王征桦在一个微风的早晨,轻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你我初次相遇,夏蝉把天地叫窄了,窄得没有过去,也容不下未来。春风十里的柔情,浅醉一生的相思,让我们在一瞬间顿悟尘心。

目录

**辑 策杖而行
策杖而行
进城的石头
刻度
城中之塔
不食鲤鱼
青山有声
城的另一种形式
由着兴致
上我露台
简单生活
寻常巷陌
梅雪季节
湖边的风
守候的灯火
黑暗中,耳朵醒来
纸窗疏竹影
古徽道
银杏黄了
惊枝未安
桂花香,月亮白
第二辑 凡人凡事
火狐狸
夜航灯
金针王
书痴逸事
弹棉匠
书画老陈
安置点
纸飞机
腊八粥
女儿墙
芦花白
薄荷茶
乌渡湖
美 声
左先生
杏花和巧云
纸上的月亮
落子无悔
坐在莲花上的隐者
学雷锋的事儿
第三辑 村庄古宅
雨中呈坎
村庄的鸟
小圩渔庄
树影之下
茅坦杜家
烟火人间
一个村庄的门楣
所村访古宅
感钟山记
桃源有多深
祖母的故乡
村庄的秘密
物件上的名字
到老田吴投宿
院冲杨
村庄的树
桃花春水女萝枝
线装杏花村
碧岩花开
天上的村庄
第四辑 花草水鸟
水声
水渍
水湄
水袖
梧桐花
牵牛花
野菊花
石竹花
萱草花
菖蒲花
杜鹃花
紫苏花
一个人的菊花
回忆燕子
一只站在电线上的鸟
窗前谁种芭蕉树
冬雪品茶
我的庭院我的花
碧溪绿天池
唐诗中的杏花
第五辑 行走留笔
青云谱
在桃花和水边的送别
三笑在虎溪
锦溪的味道
我看见了骊山
黄帝陵
鼓浪中的散步和冥想
正午的炮台
关键词:墨
台北的雨
一袭秋雨入画廊
渔梁坝下
建在一篇序文上的楼阁
浔阳江头琵琶行
慕田峪长城
母性的山
对舜的一次拜访
在皖北
西安散记
凤凰凤丹
第六辑 闲时静思
生离死有多远
山外接远天
沿湖走一圈
杏花春风帘栊
拣尽寒枝
为情怀埋单
地摊上的鲁迅
蜜蜂的光亮
因为明白,所以糊涂
朋 友
笔的无奈和自信
借个名人炒一炒
时尚宋代
夜雨齐山
湖中的白鹭
收藏快乐
步调
蓦然回首
安静
三匹马
第七辑 昨日记忆
西风说禅
油印刊物上的诗歌
石灰冲记
罗刹矶记
野有蔓草
胭脂桥记
鸟度屏风里
旧物帖
在农历中行走
南泉斩猫
本草纲目
阁楼上的光
欢喜小年
消失的渡口
载着歌声的河流
朋友资源
不必太在意
绣春台上的春
鸡鸣三祖寺
偷看的母亲
展开全部

节选

策杖而行 前些年去黄山旅游,半道,被一个小贩截住。他的双手抱着一大堆手杖,问我要不要买一根。见我迟疑不决,他有点儿意味地笑了笑说:“山高路险,策杖而行要轻松得多。”我有点儿诧异,卖手杖的小贩说出这等文绉绉的话来,真令人刮目相看。冲着他说的这句话,我从他那里买了根样式好一点儿的,粗藤条加工打磨而成的手杖。这手杖光滑轻便又耐看。一试,上山下山,策杖而行,果然节省了好多体力。 制作手杖的材料,以藤条为多。主要是以藤条制作手杖,极其方便。取其弯曲部分,两头一斫,剥下藤皮来,用刀刮一刮,一根手杖就制作成功了。竹杖是*普通的了,轻巧、大气。但因材质会分出高下,手杖也会因此分出个三六九等来。譬如竹杖,要是你能谋得到上好的竹材,得一根“色点湘妃红泪雨,骨凝王屋紫藤霜”的湘妃竹来做手杖,主人定会爱不释手,对着杖上的瘦泪红痕,左看右看,总是看之不够。四川涪陵有一种木,叫灵寿木。《汉书》中说这种木似竹,它自然生成拐杖的形状,取之即用,无须再加工。据称这灵寿木手杖是世上*名贵的手杖了。 在古代,杖的概念和今天大不相同,那时的杖,不像现在所说的手杖,现在的杖高不过人的脐眼,拄在腰间。古时的杖一般很长,高于人的头部,与其说“拄”,不如说“策”更形象。杖为马,策杖如同策马。策杖之人也有讲究。50岁以上的人,才能策杖而行。没有到50岁,手里拿根杖,就显得轻浮不合礼仪。汉代提倡尊老,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皇帝赐手杖。章和元年,汉章帝曾下诏赐天下老人手杖和糜粥,以示对老人的关怀和尊敬。当然到了后来,这个规矩也就慢慢地破了,之后策杖而行于山林庙堂之间的,不是高士就是隐者。手杖成为高士和隐者的代名词。 《礼记》中载有“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每每读到此处,我们仿佛可以清晰地看见一位长者,一大清早起来,背着手拖着杖,闲适地在门外散步的情形。孔子一生劳苦,周游列国,四处漂泊而不得闲暇。一次偶尔的曳杖闲庭信步,反而被认为是漂泊一族的新鲜事,所以让人兴奋地记录了下来。我是非常佩服这位理想主义者的,他一生不停地为他的理想奋斗,执着,不屈不挠,然而现实又总是将他的理想打碎。相失于郑,受困绝粮于陈蔡,不被人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的弟子理解。有一天,他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当红的大美女南子,子路得知后,以为他口心不一,是个好色之徒,害得他只有对天发誓:“如果我不对的话,就让老天厌弃我吧!”我想这时,他的心一定是异乎寻常的疲惫和苍凉,迫切地需要安慰和支撑。所以一夜无眠后,他一早就曳杖出门了。片刻的逍遥,成为放松心灵的手杖,*终支撑他走下去的还是他的理想。 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过两年。经历太多的宦海浮沉,生活的不幸,忧患的磨难,但苏轼依旧非常乐观坚定。一日出行,他在野外突遇暴雨,无处躲避。在记述这次出行的小序中他写道:“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反而竹杖芒鞋,吟啸自若,欣欣然在雨中从容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曲《定风波》之词表达出了诗人旷达超逸的胸襟,清旷豪放之气。词的结尾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寥寥数笔,写出了苏轼烛照人生的睿智,写出了他的独到的人生感悟。在我看来,起初的文人,都怀有一种独特的情怀,而当这些文人走上仕途的时候,情怀的本色却不知不觉地黯淡了,导致的结果,就是心境的改变。安逸之心日长,再迎风雨求索之心荡然无存。要想继续向前,必须有精神力量的支撑。这时,一副超然的情怀,不就成了支撑文人们在风雨中前行的手杖吗? 手杖以扶衰助步为功用,但我总觉得,它还有另外的一层寓意,那就是在精神方面。电脑写作的今天,许多稿纸仍堆放在我的书柜里。按理说,它们已经毫无作用了,堆放在那里只会占用我的空间,但我就是不忍舍弃。这一个接着一个的逶迤前行的文字,就像我策杖而行时,用杖头在泥中拄出的印迹,就如同我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的风姿和气度。失意和徘徊时,我愿意写作;孤独和忧愁时,我还是愿意写作。我逐渐把一些无望、孤独和幻想的东西写进了我的作品,而这些东西正好消解了我现实中的无奈。奇怪的是,我在世俗中所遇的困苦和我笔端流溢的竟然达成十分微妙的默契,这种默契愉悦着我,以至于我常把手敲键盘写作的声音当成策杖而行的“嘚嘚”的杖音。我和笔融合在一起,相依为伴,如同一个行走于茫茫荒野的人,找到了心灵的依托。发黄的稿纸,回放着历经风雨而不失闲雅的时光,而一支笔的不离不弃,终于成了我精神的手杖。 每个人都应拥有一根精神的手杖,在风雨的人生中,策杖而行。 P2-4

作者简介

王征桦,安徽省池州市作协副主席、贵池区作协主席。在三百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故事一千多篇,获奖四十余次,有多篇作品入选各类畅销文学选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