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包邮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1星价 ¥32.4 (6.0折)
2星价¥32.4 定价¥5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0467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21-01-01
  • 条形码:9787510046780 ; 978-7-5100-4678-0

本书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中公版·202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全新升级)》我们在深入把握考生备考需求的基础上,对主体内容进行了双色设计,并在重要知识点下面画了曲线,帮助考生迅速抓住重点。在文中知识内容的阐述中增设了经典真题、知识拓展、备考锦囊等内容,为考生的备考指明方向。相信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提高考生阅读的效率,有效抓住图书的结构和核心内容,而且能够帮助考生实现准确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书设有教师资格考试直播课程,帮助考生备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在来自全国各大师范院校具有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名师作为图书编委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本书在囊括不错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的基础上,从历年各地真题很基本、很重要的考点着手,参照当前考情精心编写而成的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目录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应试攻略(1))
**部分学科知识
**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
考点聚焦(10)
考点梳理(10)
**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0)
第二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4)
第三节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7)
第四节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
本章精选习题(28)
第二章经济与社会(31)
考点聚焦(31)
考点梳理(31)
**节货币与商品(31)
第二节生产与消费(41)
第三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5)
第四节企业与劳动者(55)
第五节投资与理财(58)
第六节收入与分配(61)
第七节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70)
本章精选习题(75)
第三章政治与法治(79)
考点聚焦(79)
考点梳理(79)
**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9)
第二节人民当家作主(83)
第三节为人民服务的政府(89)
第四节我国的政治制度(93)
第五节全面依法治国(101)
第六节国际与外交(107)
本章精选习题(111)
第四章哲学与文化(115)
考点聚焦(115)
考点梳理(115)
**节哲学的基本问题(115)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19)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24)
第四节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156)
本章精选习题(170)
第五章法学基础知识(175)
考点聚焦(175)
考点梳理(175)
**节法理学的基本内容(175)
第二节宪法的基本知识(182)
第三节民法的基本知识(186)
第四节刑法的基本知识(210)
本章精选习题(216)
第六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219)
考点聚焦(219)
考点梳理(219)
**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219)
第二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222)
第三节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226)
本章精选习题(228)
第二部分课程理论知识
**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232)
考点聚焦(232)
考点梳理(232)
**节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32)
第二节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34)
第三节课程结构(236)
第四节课程内容(237)
第五节学业质量(252)
第六节实施建议(255)
本章精选习题(263)
第二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265)
考点聚焦(265)
考点梳理(265)
**节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解读(265)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内容解读(270)
第三节思想政治课程学业质量解读(273)
第四节思想政治课程实施建议解读(275)
本章精选习题(281)
第三部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章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概述(284)
考点聚焦(284)
考点梳理(284)
**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基本理论(284)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288)
本章精选习题(292)
第二章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模式(293)
考点聚焦(293)
考点梳理(293)
**节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293)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模式(301)
本章精选习题(303)
第三章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305)
考点聚焦(305)
考点梳理(305)
**节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准备(305)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设计(311)
第三节思想政治课程的问题解决(321)
本章精选习题(323)
第四部分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
**章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概述(326)
考点聚焦(326)
考点梳理(326)
**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326)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的功能和要求(330)
本章精选习题(332)
第二章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评价与反思(333)
考点聚焦(333)
考点梳理(333)
**节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业评价(333)
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评价(341)
第三节教学反思(345)
本章精选习题(34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51)
"
展开全部

节选

**部分 学 科 知 识 **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聚焦 1.本章知识在考试中大多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本章知识在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小,但需要考生特别关注。因为这部分内容是新版高中政治教科书新增加的内容,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考生需要关注的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考点梳理 **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初阶段)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与阶级的产生)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提高→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 (二)奴隶社会(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1.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奴隶社会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阶级和国家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3.迈入文明时代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自由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四)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需具备的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这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经济危机的原因: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①空想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无效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实践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理论意义: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表1-1-1是二者的对比。 表1-1-1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对比 (续表) 项目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项目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形成 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内容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重要性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对《共产党宣言》的评价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共产党宣言》是**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崇高理想、国际主义精神,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宣告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三,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第四,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考题预测 1848年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神圣家族》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答案】C。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十月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多国实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1)严重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2)中国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