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城镇土地用途变更的案例研究

美国城镇土地用途变更的案例研究

1星价 ¥49.6 (7.3折)
2星价¥49.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5741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32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509574171 ; 978-7-5095-7417-1

内容简介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地用空间设计的调整。在时间上,美国的工业化历史及与之伴随的城市地用变更过程比我国的发展阶段要早,其间各利益相关方的斗争也更为激烈,因此对美国相关个案的研究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本书选取了美国的三个案例进行分析,拟通过对这三处具体地用演化的分析,来窥测其地用资源变更过程中的逻辑及本质,从而对我国当下的城市发展有所帮助。首先,为了厘清案例中各地用功能改变现象的背后,具体的动机、过程和动力,探索美国城市面貌变化是否存在某些逻辑,文章采用舞台比喻的方式,将纷繁复杂的地用变更社会场景加以简化叙述,采用该比喻的手法是在对复杂历史时间可叙述的同时,也照顾到案例叙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本文所选三个案例各有侧重,但都对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状态有所关联。案例一是农业地区向工业小镇转型的案例,矛盾的焦点是劳资纠纷;案例二则涉及矿业开采所带来的环境矛盾;案例三重点展示了原先以港口运输、加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进行产业转型,成为休闲、金融城市过程中的几个片断。在分析过程中,文章提出了一个三维的分析框架,并以此对本文的地用变更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这三个维度分析的层次关系是,是历史细节的维度,即从史实出发,围绕“是什么”的问题进行辨析。第二是权力分析的维度,偏重于政治分析的角度。第三是资本的时空维度,偏重于经济利益的角度,在更为宽泛的时间与空间视域中对历史进行理解。在章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文章对所述案例进行三维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一)历史维度:美国工会组织及环保团体的行动很难摆脱基于自身利益的影响;种族矛盾的背后往往是利益问题;美国自由与正义的历史是被理想化了的;美国地方对地用变更的议题讨论,存在两极化,非黑即白的特征。(二)权力分析的政治学维度。分别从企业、政府及民众三大群体的各自的权力分配、所掌握的的权力资源、权力的来源、对权力资源的使用方式等方面对三个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美国掌握资本的群体在“制度”与所谓“公正竞争”的外衣下,获得了更大的优势,更有可能在地用利益、权力的角逐中获胜。而他们的这种优势,被美国的土地制度、法律程序正当化、合法化了。(三)资本时空的维度。结合马克思价值规律公式,以及阿瑞吉和哈维等人的理论,分析认为三个案例所涉及地块看似处于美国地方层次,但在更长的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却都受到资本体系周期发展的强烈引力作用。案例中美国城市产业转型在地方层面成功的同时,环境的污染、低廉、辛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际上是被转移到了第三世界国家。这种对污染向第三世界国家的转移是案例中美国地方地用变更得以进行,当地经济得以继续盈利的基本条件。文章很后在结论部分对美国的土地私有制,从游戏规则的角度给予了简略评述;并同时对比美国的三个案例,对我国的城市地用政策提出警示。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由来及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三、本书结构及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五、本书的创新点及难点 **章 理论框架 **节 地用变更过程的舞台比喻 一、舞台比喻 二、舞台上的人物 三、舞台背后:隐匿的后台 第二节 舞台角逐背后的权力规律 一、权力概念 二、权力运作的方式 三、美国城市地用变更背后的权力运行属性 第三节 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 一、空间的社会属性 二、资本的扩张性:更宽泛的时间与空间视角 三、舞台比喻的缺陷 第二章 案例一:阿帕拉契亚煤炭小镇的诞生 **节 舞台的布景 第二节 舞台音乐:工业化的前奏 第三节 舞台上的人物 一、乡绅等本地权贵阶层 二、外来资本 三、劳工阶层 四、工会 第四节 剧情:权力结构的变化过程 一、土地资本的转移与权力精英 二、劳工阶层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变化 三、舞台背景音乐的转变:社会问题与工会 四、舞台剧的高潮:潘特溪大罢工(1912年) 第五节 结局与分析 第三章 案例二:矿业小镇工业化后期的环保斗争(20世纪70~90年代) **节 舞台的背景:历史变迁、时间过渡(20世纪20~60年代) 第二节 舞台音乐:对现代化的反思;对环保的关注 第三节 舞台上的人物 一、支持开山采煤者 二、反对开山采煤者 三、折中意见者 第四节 以法律为舞台的斗争 一、诉方(反对者开山采煤)的主要论点 二、辩方(支持者开山采煤)的应对 三、法庭判例 第五节 结局与分析 第四章 案例三:旧金山海港区的改造 **节 舞台的布景 第二节 舞台音乐:后工业化与后现代城市 第三节 舞台人物 一、政府及市政管理方 二、地方商业权力精英 三、居民、劳动者等分散的利益相关者 第四节 舞台剧的情节:旧金山海港区的改造过程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现代化的反思 二、20世纪七十年代的子案例:福特汽车公司vs.美国钢铁的建筑设计 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子案例:渔人码头地区改造中的一幕 第五节 舞台剧的结局 第六节 分析 第五章 对案例的三维分析 **节 历史细节维度中的分析 一、无法摆脱自身利益影响的美国工会组织及环保团体 二、种族矛盾的背后往往是利益问题 三、自由、正义与被理想化的历史 四、地用变更的相关议题争论具有两分化的特点 第二节 政治权力维度中的分析 一、作为资源的土地及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权力分配 二、不同群体所掌握的权力资源及其来源 三、对权力资源的使用方式 四、权力角逐的舞台? 第三节 资本时空维度中的分析 一、围绕资本、利润、投资的不平衡竞技 二、在更长的历史时间中的分析 三、在更宽泛的地理空间中的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熙,200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后在瑞典Linkoping大学、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分别完成硕士、博士学业,2017年-2018年由教育部资助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博士后访学,现任北京建筑大学助理研究员、讲师。研究兴趣涉及美国社会文化、城市研究、认知语言学等方面。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