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人文社新版)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人文社新版)

1星价 ¥32.5 (5.5折)
2星价¥32.5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339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70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020133963 ; 978-7-02-013396-3

本书特色

推荐理由: 文坛秘辛,写作圣经,《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共四册),带你进入当代伟大作家们的文学生活。

内容简介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Paris Review)很持久、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很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目前持续时间很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作家访谈”栏目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六十余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四卷陆续出版。《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E.M.福斯特、弗朗索瓦丝?萨冈、奥尔德斯?赫胥黎、哈罗德?品特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E.B.怀特、巴勃罗?聂鲁达、约翰?斯坦贝克、库尔特?冯内古特、胡里奥?科塔萨尔、唐?德里罗、苏珊?桑塔格、伊恩?麦克尤恩、诺曼?梅勒、大江健三郎。

目录

目录

序/奥尔罕·帕慕克 仲召明/译   

E.M.福斯特(1953) 郭旻天/译

弗朗索瓦丝·萨冈(1956) 朱艳亮/译

奥尔德斯·赫胥黎(1960) 姚向辉/译

哈罗德·品特(1966) 李亦男/译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967) 杨凌峰/译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68) 菊子/译

E.B.怀特(1969) 丁骏/译

巴勃罗·聂鲁达(1971) 俞冰夏/译

约翰·斯坦贝克(1975) 章乐天/译

库尔特·冯内古特(1977) 贝小戎/译

胡里奥·科塔萨尔(1984) 唐江/译

唐·德里罗(1993) 但汉松/译

苏珊·桑塔格(1995) 吴嘉茜/译

伊恩·麦克尤恩(2002) 冯涛/译

诺曼·梅勒(2007) 晏向阳/译

大江健三郎(2007) 许志强/译


展开全部

节选

一九七七年,在伊斯坦布尔,我**次在《巴黎评论》上读到福克纳的访谈。我就像无意中发现了宗教典籍一样高兴。当时我二十五岁,和母亲住在一套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公寓里。我坐在一间密室里,周围全是书。我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奋笔写着**部长篇小说。写处女作,不仅是要把自己的故事写得像别人的故事。与此同时,你得成为一个能以一种平衡的方式,从头到尾想象一部小说的人,还得会用词汇和句子表达这个梦……为了成为小说家,我从建筑学院退学,闭门不出。现在,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巴黎评论》:一个作家是如何变成一个严肃的小说家的? 福克纳:99%的天分……99%的纪律……99%的勤奋。他必须永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写出来的东西。已经写出来的东西,永远都可以更好。始终怀有梦想,定一个比你知道自己能做到的高一点的目标。不要认为干得比同辈或前辈好就够了。努力超越自己。艺术家是由恶魔驱使的一种生物。他不知道为什么恶魔选择了他,而且常常也没空想为什么。为了完成作品,他会抛弃一切道德,坑蒙拐骗任何人……作家只需要对他的艺术负责。 我设法弄到了企鹅出版社出版的每一卷《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专注又愉快地阅读。日复一日,我强迫自己遵从坐在书桌旁工作一整天这一纪律,孤独地在同一个房间里享受纸墨的气味———我从来都没丢掉这个习惯。我正在写首部长篇《杰夫代特先生》———六百页的长度,花了我四年时间———每次卡住,我都会本能地从桌旁站起来,在那个烟雾缭绕的房间里,重读《巴黎评论》对福克纳、纳博科夫、多斯·帕索斯、海明威或者厄普代克的访谈,努力找回对写作的信念,找到我自己的路。*初,我读这些访谈,是因为热爱这些作家的书,因为想知道他们的秘密,了解他们是如何创造虚构世界的。有一些作家和诗人,我没听过他们的名字,没读过他们的书,但我也喜欢读对他们的访问。请允许我试着列出自己阅读及重读这些访谈时获得的一些感受: ◎《巴黎评论》的访谈,与作者需要推广的某一部作品无关。接受采访的作家,都已经闻名全球。在访谈中,他们聊自己的写作习惯,圈内秘闻,写作方法,脆弱的时刻,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我需要了解他们的经历,越快越好。 ◎我不但模仿他们的作品,连他们形形色色的习惯、忧虑、爱好和小怪癖也模仿(比如书桌上始终得有一杯咖啡)。三十三年了,我一直在方格纸上手写作品。有时,我觉得这是因为方格纸适合我的写作习惯……有时,我觉得这是在那些日子里,我从自己喜欢的两位作家托马斯·曼和让-保罗·萨特那里学来的…… ◎我和同龄的其他土耳其作家没有交往,孤立状态加剧了我对自己未来的担忧。每次坐下来读这些访谈,孤独感便会消退。读这些访谈,我发现,许多人和我拥有同样的激情。自己向往的地方和目前所在的地方之间还相距甚远,原来是正常的。厌恶庸常的普通生活原来不是一种病,而是智慧已开。而我应该坦然接受大多数小怪癖,因为它们能激发想象力,有助写作。 ◎我觉得自己好像学到了很多写小说的技巧——胚芽是如何在作家的意识中形成的,它成长时多么可爱,如何精心构建情节,或者根本不要情节。有时,访谈提到了一个小说构思,我愤怒地想到,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 ◎读了福楼拜的书信和我*崇拜的那些作家的传记之后,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自然开始信奉现代主义文学的道德观,任何一个严肃作家都无法逃避的一种道德观:献身艺术,不求回报,回避名声、成功和很容易就能获得的知名度,因文学本身之美而热爱文学。但读过福克纳和其他作家讲述他们是如何致力于实现这些理想之后,他们毫无保留的诚实态度让我的精神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刚开始写作的岁月,每当失去信心,对作家生涯的未来产生怀疑,我都会重读这些访谈,支撑自己的决心。 ——选自奥尔罕·帕慕克为本书撰写的序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