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学者跨国流动性的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

包邮关于学者跨国流动性的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

¥50.0 (7.4折) ?
1星价 ¥50.0
2星价¥50.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713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18页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13071352 ; 978-7-5130-7135-2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主要针对于国内科研机构的语言类研究者学生,以及英语言国家对宋词感兴趣的人群就学术内容创新而言,此书打破了跨文化研究中惯用的国家界限,通过对比中英学者们在跨国机构中的工作实践,细致阐释了学术全球化背景下,学术移民的社会关系,文化生活,经济积累和职业发展等各方面情况。就学术理论创新而言,它横跨了地理空间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交际学等学科类别。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跨越中英两国的一手调研资料和中外学术权威文献提供的学术依据, 旨在探讨全球一体化、国际教育和跨国学术交流之间的关系, 从介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概况出发, 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地研究了在中英联合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里工作的中英学者跨国流动性的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学术交流, 从而挖掘出这种学术上的跨学科交流和流动性的移民过程中的人文地理学意义。

目录

**部分 全球一体化、国际教育和移民流动
**章 全球一体化和流动:在华外籍人士社会融入研究概况
一、社会融入概念
二、移民社会融入研究概况
三、在华外籍人士的社会融入研究概况
四、未来研究的要点和难点
第二章 全球一体化和教育:中英跨国教育和国际人才流动概况
一、中英两国在跨国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的演变:人才流失、人才引进和
人才环流
三、中英两国学者人才吸引政策近况的比较
第三章 跨国主义、学者流动和文化适应
一、流动概况
二、将跨国主义与学术流动联系起来
三、学术文化适应:*大限度地减少跨国学者之间的差异?
四、学术文化差异与跨国学者所面临的挑战
五、不同文化中学术实践的差异性
第二部分 移民研究理论和跨学科理论的融合
第四章 理论基础:布尔迪厄及其社会实践理论
一、场域理论
二、资本
三、惯习
第五章 理论创新:关于跨学科理论范式的思考
一、场域和资本:跨国教育场域和学术资本兑换
二、地方、空间和跨国高等教育机构
三、地方和惯习:跨国教育机构和学术移民日常生活
四、地方、物质和移民流动:跨国教育机构和学术移民流动
五、跨学科理论范式框架下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六章 基于跨学科理论范式的研究计划范例:“海归”的跨文化
适应过程研究
一、项目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五、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三部分 跨国学术移民经验研究:学者们的日常生活
第七章 跨国流动动机:移民政策和日常
一、“自上”的培育跨国资本形式:政策与资本交换
在引导学术移民迁移中的重要性
二、来自“下方”的限制:学术移民流动如何受到专业
实践中学术优势(劣势)的影响?
三、结论
第八章 跨国工作环境:校园空间和物品
一、工作空间的物品
二、社交空间和物品
三、居住空间和物品
第九章 跨国流动过程:教学和教学法创新
一、国际教学和考核方法
二、跨国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田丰,现任中南大学法语系讲师, 博士学位。 2006 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外国 语学院法语专业。2008 年获法国土伦大 学语言文化专业和湘潭大学法律专业双硕 士学位。2009 年任职于法国旅游局,随 即归国,加入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2011 年赴伦敦攻读博士学位,2015 年毕 业于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文化地理学 专业。现主讲课程包括高级口译,高级笔 译,以及法国文化概况。已参与并主持多 项省级课题,发表著作多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