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战争事典战争事典06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军

- ISBN:97875139338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13933841 ; 978-7-5139-3384-1
本书特色
媒体评论: 一部经典的军事史著作。科鲁姆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的魏玛国防军是如何创建其战术理论,并建立一支严格按照战术理论实施训练的军队。在这个颇具创造性的过程中,冯·塞克特是灵魂人物;此外,他也是20世纪相当杰出且富有创意的军事思想家。 《世界武装力量》杂志 这部单卷本作品很好地论述了它自身的主题。强烈推荐此书,尤其向那些对军事学说发展和军队训练问题感兴趣的读者。 《海军陆战队公报》 书评: 一部精彩的作品。本书作者将目光投向军队总指挥部层级之下,讨论了那些鲜为人知的上校、少校甚至上尉的思想,以及他们关于军事技术的辩论。科鲁姆对一战后德国的军事思想发展,军队重组和改革拥有相当清晰的认识;此外,他提出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该国军事理论研究、发展的基本过程存在着紧密联系。 冈瑟·E.罗滕伯格,著有《拿破仑时代的战争艺术》 这部著作文笔优美,填补了非常重要的有关20世纪德国进行战争所用方式的文献空白。科鲁姆很好地将军事学原理和军队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在写作思路上为其他作家提供了有益启发。 丹尼斯·E.肖沃尔特,著有《坦能堡:帝国的冲突》
内容简介
作者科鲁姆以魏玛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领导的时代为重心,描述了一战后德国在战略战术、武器研发、编制、训练中为本国未来战争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性变革。除此之外,一批富有远见的德军军官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装甲战术家恩斯特·福尔克海姆和空中战术家赫尔穆特·威尔伯格。很后,得益于这些实干家和他们付出的努力,魏玛国防军重获新生,并由此发展出了在后来辉煌一时的“闪击战”理论。
目录
前 言
致 谢
**章 **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 冯·塞克特和他对于战争的反思
第三章 魏玛国防军的内部辩论
第四章 训练魏玛国防军
第五章 发展现代武器
第六章 发展德国装甲兵学说
第七章 发展魏玛国防军的空军理论
第八章 魏玛国防军羽翼已成
第九章 尾声
附 录 从20年代起提出的国防军编制和装备表
注 释
节选
1926年演习还进行了夜袭及渡河作战。德军采用了一种新战术,使用机枪作为间接火力进行支援:从己方前进部队的头顶射过去。在1926年的两次演习中,模拟运用飞机进行侦察、观测和地面攻击也得到了强调。国防军各部队经常采用伪装和分散作为消极的防空手段。国防军*有意思的战术创新是,起初被美国军官视为拙劣的战术活动——德方并不在意保持一条连续的战线。相反,他们的部队大胆挺进,不会顾及侧翼的友军:“各营和营下属的各连一直向前挺进,挺进,不在乎他们左右侧翼是否有友军提供掩护,直到遭遇敌军才停止前进。”美国人还补充说: “起初,我方觉得这些前进中的非常规现象主要源自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德军还不习惯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实现作战意图和上级命令时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有意为之。德军的条令要求各部队不断推进自己的作战力量,尽一切可能争夺有利位置,而不需要考虑侧翼部队是否成功跟上。同时,在各自为战的情形下,只要某部判断自身正处于可以帮助友军前进的位置,就总是可以看到他们彼此之间的全力配合。” 我们完全可以怀疑的是,不论协约国各国军队,或者苏联军队、波兰军队,他们是否有能力在1926年这样的师级演习中展现出如此高超的战术素养。德军的战术素养让美国观察家叹为观止。德国人不断训练远距离(徒步)行军,因为行军在20年代仍然是步兵进行移动的常规手段。在1926年的演习中,步兵被要求昼夜不断行军。一些营在投入战斗前要行进45公里。美国武官评论说,德军在经历这些行军之后锐气丝毫未减。 1926年的演习证明了国防军已经成功摒弃**次世界大战中的阵地战思想,开始掌握通过协调不同武器装备,进行现代机动战争的技术。在30年代,国防军还会对全军大部分官兵,继续推行师级规模的年度集群演习。事实上,秋季演习是全军军事训练的高潮部分。当纳粹夺权后,魏玛国防军被改组成纳粹国防军,但师级和集群训练甚至得到了加强。 【文摘一,186—187页】 集群演习、通讯演习和部队局的年度兵棋推演都可以证明,到20年代后期,魏玛国防军已倾向于从常规部队、机动和摩托化三个角度来看待现代战争。在上述推演中,德国人对于使用民兵或非常规手段(例如游击战)进行防御没有予以重视。尽管德军一直致力于创建一支可靠的民兵部队,国防部长格勒纳对于组建一支全国范围的民兵部队也很感兴趣,但部队局在对军官和士兵进行战略和战术训练时基本上无视民兵。同样,**次世界大战时期连绵不断的战线堑壕战也没有得到重视。1926年至1927年的演习情境表明,部队局判断——未来战争将取决于大规模、相对机动化的常规部队打一场运动战(的结果)。到20年代中期,这已是国防军着手准备的唯一一种战争。这与法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法军的思维仍然局限于连绵不断的战线。至于英军和美军,他们在这一时期似乎完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清晰理论。德国人对下一场战争已经有了清醒认识,并且一心一意地为之苦苦训练。 这一清晰认识和相应的执着努力导致国防军各师拥有很高的训练水平。美国武官观察德方1924年的师级演习后报告说:“根据我们的标准,这支军队在训练、纪律和战斗素质方面高于平均水平。在决策、参谋业务和高级指挥方面的优势更是明显。”1926年时,美国武官是获准参加**集群和第二集群演习的唯一外国观察员。当年,该武官汇报说:“德军似乎已经达到很高的训练标准,不论军官还是士兵。”他并没有嘲讽德军的模拟坦克和火炮,而是认为在经费有限和装备不足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训练军队的明智举措。他甚至向美军推荐这一创新。 在装备有现代武器的大规模部队的训练和运用等方面,德军取得了明显进步,胜利的协约国军队则止步不前。**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军所举行首次多个师参加的演习是在1922年。规模庞大的法军中仅有几个师参加,而且法军总司令部的表现遭到了德国观察员的批评。德国人认为,法军总参学院展露出了“对堑壕战的明显钟爱”。德国人还报告,法军战术毫无创造力,完全是“本本主义”,而这一点经常遭到德军总参谋部的批判。1924年里,法军只举行过三个师参加的大型演习。当年,德国观察员认为,法军18个月的服役期并不能训练出足以遂行现代诸兵种合同战斗的士兵。 英军直到1924年才举行战后首轮大规模演习。在这些演习中,伦敦《泰晤士报》将本国1914年的军队与当前军队进行了一番苦涩的比较。《泰晤士报》评论说,1914年的英国远征军(BEF)兵力只相当于当前英国国内军队的三分之一,而十年前的这支军队在训练和备战状态上远比现在强。在训练方面,美军是列强军队中表现*差的。**次世界大战到1941年间,美军连一次多个师参加的演习都没举行过。美国军官理论上能够获得大规模战争训练的唯一机会,就是一年一度的陆军指挥参谋学院(位于利文沃斯堡——Leavenworth fort)课程中的兵棋推演。特鲁曼·史密斯观察了(20世纪)20年代的德军,然后进入美国陆军参谋学院学习;他将利文沃斯堡的训练描述成“过时的东西”,说这是一种将战争视为“一系列代数方程”的观念。
作者简介
作者 詹姆士·S.科鲁姆(James S. Corum) 西方知名空军历史学家和反叛乱学者(Scholar Of Counter-Insurgency),也是一名比较军事学(Comparative Military Studies)教授,代表作有《德国空军:创建1918—1940年作战空战》(The Luftwaffe: Creating the Operational Air War, 1918-1940)。 译者 张贤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五研究部二级翻译,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 周思成,男,1984年生于湖南长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民族史和军事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规训、惩罚与征服:蒙元帝国的军事礼仪和军事法》、历史普及读物《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以及译著4部。 张大卫,工业时代陆战史研究者,本科和博士均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著有《哈尔科夫1942》一书,译有《巨人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罗的海战事》,并翻译审校了《莫斯科战役1941:二战“台风”行动与德军的首次大危机》。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64.8¥81.0 -
贸易与理性
¥21.7¥69.0 -
(精)反对选举(八品-九品)
¥23.0¥49.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1.5¥35.0 -
毛泽东选集(1-4)
¥80.0¥97.5 -
战争的艺术
¥20.7¥58.0 -
秘密访问-中美关系破冰亲历
¥12.8¥28.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毛泽东选集(普及本)(全四册)
¥53.8¥81.0 -
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被折断的花朵:八个荷兰慰安妇的伤痛回忆
¥22.8¥68.0 -
龙与鹰-中美政治的文化比较
¥10.1¥28.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0 -
新自由主义的危机
¥25.5¥72.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7.2¥49.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16.7¥49.0 -
北魏政治史
¥29.8¥80.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三卷
¥16.7¥49.0 -
北魏政治史(六)
¥20.8¥55.0 -
北魏政治史(一)
¥13.6¥35.0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2.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