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读者评分
4分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1星价 ¥23.4 (5.2折)
2星价¥23.4 定价¥4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517392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46页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14517392 ; 978-7-5145-1739-2

本书特色

从丰子恺先生那里,我学到了朴素。——林清玄 他的文就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滋味儿。——朱自清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冯唐 汪曾祺的作品自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并未达到振聋发聩、令人心情激荡的程度,但却会使人在心灵深处持久地颤动。——曹文轩 我自己所从事我热爱的事情,谁也没有权利给我画上句号,我自己也没有。只有生命可以。——冯骥才

内容简介

生活永远充满着不确定性,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侥幸从来只属于少数人,也藏着不为外人所知的代价。那些看起来整天面带笑容、嘻哈乐观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事事顺利,而是他们敢于面对问题、善于遗忘不幸、勇于拥抱苦难。艰难的日子里大家都一样,而怀抱热爱的人更有勇气。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丰子恺、汪曾祺、季羡林等文学大师,用49篇言简意深、风趣通透的经典散文,传达他们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不必担心,所有的努力都会被认可,在世界的一隅就地取材,以热爱点石成金,就能化生活中的平凡为神奇。 无论何时都坚持自己的坚持,热爱自己的热爱,回头时就能发现,生活已经变成了你所期待的样子。

目录

**章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

对人,可以宽容谅解。


002  渐 / 丰子恺

007  光阴 / 陆蠡

012  不完满才是人生 / 季羡林

015  又是一年芳草绿 / 老舍

020  囚绿记·序 / 陆蠡

023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朱自清

055  窗外的春光 / 庐隐

059  绿 / 李广田

061  乞丐和病者 / 陆蠡

066  死之默想 / 周作人


第二章 生活的诀窍,是不泯童心


人世是这么百怪千奇,

人命是这样他生未卜,

这个千载一时的看世界机会实在不容错过,

绝不可误解了天真意味。


072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 季羡林

075  世故三昧 / 鲁迅

079  天真与经验 / 梁遇春

085  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 / 冯骥才

091  闹市闲人 / 汪曾祺

094  自己的园地 / 周作人

097  寂寞 / 陆蠡

102  生命与爱 / 靳以

105  鸟和树 / 靳以



第三章 忧伤,无非是低落的热情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

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

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

此亦长寿之道也。


110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 丰子恺

114  走运与倒霉 / 季羡林

117  泪与笑 / 梁遇春

122  空信箱 / 冯骥才

125  雨的感想 / 周作人

130  春的欢悦与感伤 / 夏丏尊

132  灵感忽至 / 冯骥才

136  有钱*好 / 老舍

140  “春朝”一刻值千金 / 梁遇春

146  吹牛的妙用 / 庐隐



第四章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太阳好的时候,

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

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

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

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


150  山中避雨 / 丰子恺

153  夏天 / 汪曾祺

157  冬天 / 汪曾祺

161  白马湖之冬 / 夏丏尊

163  儿女 / 朱自清

172  回过头去 / 郑振铎

182  人间草木 / 汪曾祺

188  吃莲花的 / 老舍

190  苍蝇 / 周作人

194  市声拾趣 / 张恨水



第五章 *完美的状态,是从未放弃成长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198  生机 / 丰子恺

202  逼来的春天 / 冯骥才

207  跑警报 / 汪曾祺

217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 鲁迅

220  途中 / 梁遇春

229  八十述怀 / 季羡林

234  窗 / 靳以

240  马蹄 / 李广田

242  萤 / 靳以

244  玫瑰的刺 / 庐隐


展开全部

节选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喜欢什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什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什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还属孙传芳的时代,国民革命军将到上海的消息日紧一日,素不看报的我,这时候也订一份《时事新报》,每天早晨看一遍。有一天,我正在看昨天的旧报,等候今天的新报的时候,忽然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皇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们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渐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次日,我同一邻人步行到故居来探听情形的时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经招展在晨风中,人人面有喜色,似乎从此可庆承平了。我们就雇汽车去迎回避难的眷属,重开我们的窗户,恢复我们的生活。从此“逃难”两字就变成家人的谈话的资料。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欢喜什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不止这一端: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了: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他是创造者,能赋给生命于一切的事物。他们是“艺术”的国土的主人。唉,我要从他学习! 闹市闲民 / 汪曾祺 我每天在西四倒 101 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 101 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 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浑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来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 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 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 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 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呛呛七呛七。开国大典,放礼花。没完没了的各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挨饿…… 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这是一个活庄子。

作者简介

丰子恺 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他的散文风格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写人、忆事、状物无不饱含童真天然之趣,著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季羡林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他学贯中西,笔耕不辍,八十余年创作历程中积累了千万余字著述,留下了《我的童年》《赋得永久的悔》《夹竹桃》等名篇,在读者中享有盛名。 汪曾祺 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