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明本固根:两岸国学名家十五讲

明本固根:两岸国学名家十五讲

1星价 ¥55.2 (7.0折)
2星价¥55.2 定价¥78.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319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55页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010231990 ; 978-7-01-023199-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述高端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的演讲精选集。围绕儒道释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 展开了多维度、多面向的讨论, 既有提纲挈领的“主旨演讲”, 又有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大讲堂”。全书议题重要, 表述深入浅出, 社会效益重大, 值得出版。

目录

中国文化的人文特质
孔子的仁学与易学
玄学与哲学
儒学的神圣性
儒道古今合论
天人合一的国学传统
天地信仰与中华精神
《易》与中国文化精神
汉字与中华文化
论孝与仁
阳明心学之致良知
《菜根谭》之洞察世事与福德培植
新时代两岸禅学交流的新境界
统合孟荀创新儒学
三教融合的精神气质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文化在方方面面都是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释、道三家,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三家都教导我们要自觉,要自律,要自我提升,要自我超越,在这点上是完全一致的。现在有时候会有些误解,认为信佛就是靠佛来救度我们,拯救我们,靠佛赐给我们福、寿,惠及子孙后代,其实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佛教同样是具有人文特质的宗教,不是靠佛来救度我们的,更不是佛创造了这个世界。  首先,佛教认为世界万物是怎么来的?缘起而生。缘起理论认为万物是一个整体,有了这些物才会产生那些物,这些物消失那些物也就没有了。佛教反对神造世界,反对神创造万物。佛教的产生就是针对印度的主流文化婆罗门教的。婆罗门教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天地万物皆由神造,人的命运也是由神来决定的。可见佛教跟印度主体文化相对立,不仅否定了神造世界,而且否定了神决定人的命运,强调人的命运由自己决定,由自己所造的业,结出报的果。一切都有因果,也可以说人就是自作自受。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靠自己的觉悟才能够超越。  不过,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印度主流文化的不断影响,公元以后,佛教也出现了由佛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来获得拯救的思潮,也就是说佛具有了救世主的形象。但是佛永远不是造物主,如果那样讲就不是佛教了。救世主形象的出现,是因为在后来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希望了解生死、烦恼是怎么来的,怎样才能解除,希望佛可以帮助他。这可以说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印度主流文化的影响,慢慢地就失去了佛教的人文特质和人的主体独立性的特质。  但是佛教传到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以后又不一样。虽然中国佛教也受到印度后期佛教变化的影响,但中国人开始觉悟到这一点。唐中期以后,禅宗的出现就让中国的佛教又回归到印度释迦牟尼创造佛教时的人文的精神和特质,因为禅宗的核心观念就是佛在心中。“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关键在于能不能觉悟人生。觉悟了就是佛,不能觉悟就是凡夫。凡夫和佛没有根本的差异,唯一的差异就是佛是觉悟了的而人还没有觉悟。禅宗反复强调净土,净土就在心上,不能向外求,要向内求。可以说中国的禅宗让佛教回归到了释迦牟尼当年创立佛教时的状态,把佛教的人文特质重新发明出来。中国的佛教经典《坛经》明确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开人世间寻求觉悟那是不现实的,就如同寻求兔子的角一样,是不可能找到的。中国近代有一位佛教大师太虚大师,倡言“人生佛教”,他讲自己的领悟,有首脍炙人口的诗,也是体现这样一种精神和人文特性。他说,“仰止唯佛陀”,*敬仰的就是佛陀,因为信佛,把菩萨当成自己*高的、唯一的信仰。“完成在人格”,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完善人格。“人圆佛即成”,人做到圆满也就实现成佛了。“是名真现实”。这说明中国的佛教,特别是以禅宗为标志的中国佛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特质,相信人的自我圆满、自我超越。佛教在我们的生活中间,也就是在人格的自我圆满中实现。  对于禅宗来讲,处处有禅,时时有禅,事事有禅。在生活中,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都是在修这个禅,它并未离开这个禅。其实佛教没那么玄,没那么复杂,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佛教常常讲“以戒为师”,这个戒是什么戒?信佛就必须遵守一些规则。给佛教下一个定义,在寺庙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句话很简单,所有坏的事情不要去做,好的事情要做,自己不断净化自己的心,这就是佛教。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