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 原书第11版

包邮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 原书第11版

1星价 ¥62.4 (7.0折)
2星价¥62.4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4685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111468523 ; 978-7-111-46852-3

本书特色

哥伦比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美国500所大学正在使用 美国畅销的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方法教材 出版30余年 已更新至第11版 学生与教师优选教材 研究**指导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依照人民调解工作流程,以各类纠纷案例为蓝本,讲解了人民调解工作从启动、调解前的准备、调解的实施、调解回访直至结案所需要的全部文书和相关的法律知识。书内详细介绍了各类文书的使用范围、基本框架、注意事项等,并结合调解案例进行文书写作与卷宗归档演示,以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文书写作与卷宗归档能力。

目录

目录  Contents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 言

第1章 科学地理解行为 1

1.1 研究方法的使用 1

1.2 科学方法 2

1.3 行为科学的目的 5

1.4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7

第2章 从哪里开始 12

2.1 假设与预测 12

2.2 我们研究谁:关于术语的注释 13

2.3 想法的来源 13

2.4 图书馆研究 16

2.5 研究论文的剖析 24

第3章 道德研究 27

3.1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27

3.2 贝尔蒙报告 28

3.3 评估风险与利益 28

3.4 知情同意 30

3.5 事后解说的重要性 33

3.6 替代欺骗术的备择方法 33

3.7 公正与参与者选择 35

3.8 研究者的承诺 35

3.9 联邦法规与机构审查委员会 35

3.10 APA的道德规范 37

3.11 用人参与者的研究 37

3.12 道德与动物研究 39

3.13 再论风险与利益 40

3.14 失实陈述:欺诈与剽窃 41

第4章 基本研究问题 45

4.1 效度:作为入门 45

4.2 变量 46

4.3 变量的操作定义 46

4.4 变量间的关系 47

4.5 非实验法对实验法 50

4.6 自变量与因变量 53

4.7 内部效度:推论因果性 54

4.8 外部效度 55

4.9 方法选择 55

4.10 对研究的评估:三种效度的总结 57

第5章 测量概念 61

5.1 测量的信度 61

5.2 测量的构念效度 64

5.3 测量的反应性 66

5.4 变量与测量量表 67

5.5 关于个性与个体差异的研究 69

第6章 观察法 72

6.1 定量与定性方法 72

6.2 自然观察 73

6.3 系统观察 75

6.4 案例研究 77

6.5 档案研究 77

第7章 向人们询问关于他们自己:调查研究 81

7.1 为什么要做调查 81

7.2 构造要问的问题 83

7.3 对问题的反应 85

7.4 问卷的*后定稿 87

7.5 实施调查 88

7.6 为研究时间上的变化的调查设计 90

7.7 从总体中取样 91

7.8 取样技术 92

7.9 评估样本 94

7.10 使用方便样本的理由 95

第8章 实验设计 99

8.1 混淆与内部效度 99

8.2 基本实验 100

8.3 对实验条件的参与者分配 103

8.4 独立组设计 103

8.5 重复测量设计 103

8.6 配对设计 106

第9章 做实验 109

9.1 选择研究参与者 109

9.2 操作自变量 110

9.3 测量因变量 113

9.4 添加控制 116

9.5 更多的考虑 118

9.6 分析和解释结果 120

9.7 与其他人沟通研究 120

第10章 复杂的实验设计 123

10.1 增加自变量水平数 123

10.2 增加自变量数:因素设计 124

第11章 个案、准实验和发展研究 135

11.1 个案实验设计 135

11.2 项目评估 138

11.3 准实验设计 139

11.4 发展研究设计 145

第12章 理解研究结果:描述与相关 151

12.1 测量量表:复习 151

12.2 分析调查研究的结果 152

12.3 频数分布 153

12.4 描述统计 154

12.5 绘制关系图 155

12.6 相关系数:描述关系强度 156

12.7 效应大小 159

12.8 回归方程 160

12.9 多重相关与多元回归 160

12.10 部分相关与第三变量问题 161

12.11 结构方程建模 162

第13章 理解研究结果:统计推论 166

13.1 样本与总体 166

13.2 推论统计 167

13.3 虚无假设与研究假设 167

13.4 概率与取样分布 168

13.5 例子:t和F检验 169

13.6 Ⅰ型与Ⅱ型错误 174

13.7 选择显著性水平 175

13.8 解释不显著的结果 176

13.9 选择样本大小:功效分析 177

13.10 重复的重要性 177

13.11 皮尔逊r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178

13.12 数据的计算机分析 178

13.13 选择适宜的统计检验 179

第14章 推广结果 182

14.1 推广到其他研究参与者总体 182

14.2 文化考虑 185

14.3 向其他实验者推广 186

14.4 前测与推广 187

14.5 实验室环境下的结果推广 187

14.6 重复的重要性 187

14.7 通过文献综述和元分析评价推广性 189

14.8 用研究改进生活 190

附录A 撰写研究报告 192

附录B 统计检验 239

附录C 统计表 253

附录D APA检查表 259

附录E 关键术语表 260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保罗 C. 科兹比 (Paul C. Cozby) 加利福尼亚大学富勒顿分校的心理学名誉教授。科兹比博士毕业于加利福尼大学河滨分校,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心理学会会员和心理科学协会成员,担任心理学计算机学会的主席,也是西部心理学会执行主席。他是《在行为科学中使用计算机》一书的作者,并同Daniel Perlman一起担任《社会心理学》杂志的合作主编。 斯科特 C. 贝茨 (Scott C. Bates) 犹他州立大学的副教授。他在惠特曼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在西华盛顿大学获得实验心理学理学硕士,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哲学博士。他的研究兴趣和经历很丰富,在许多领域中都进行过研究,例如,青少年问题行为与问题行为预防,高等教育中的教与学,以及室外空间种植与看护植物的心理学结果。 译者简介 张 彤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工程心理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与《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工程心理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工业心理学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心理学大词典》、《心理学百科全书》和《心理学大辞典》的编写,并参与《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一书的翻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