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2605669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226056691 ; 978-7-226-05669-1
本书特色
“中国期刊**品牌”——《读者》杂志典藏精选。 《读者》杂志善于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亚洲期刊***,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品牌”。 《读者》拥有众多名家作者,实力雄厚,走在文坛前沿。 《读者》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作者队伍,诸如陈忠实、王安忆、张炜、麦家、曹文轩、韩少功、苏童、肖复兴、童庆炳、阿城、余光中、雾满拦江、李敬泽、毕飞宇、六神磊磊等**流的作家提供*好的阅读体验。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融合,丰富而多元的内容集结,使《读者》在各类人文杂志中历久弥新,**吸引力。 《读者》杂志典藏精选,汇集众多名篇佳作,只愿为你献上一场文学盛宴。 《读者》创刊十余年,被亿万读者奉为*佳心灵读本,每一篇都是经过时间淬炼,得到读者认可与喜爱的暖心佳作,十年精华文章汇于一册,只为向热爱文字的你,献上一场文化盛宴。 用文字雕刻藏在时光深处的温暖,精选情感暖文打动亿万读者 《旷野里一颗引路的星》,汇集五十余篇散文,汇集二月河、汪曾祺、刘再复、林清玄、钱穆、刘震云、余光中、林海音、刘墉、木心等知名作家暖心美文,带领读者感受温暖的力量。
内容简介
《旷野里一颗引路的星》是“读者丛书·百年辉煌读本”之一。 本书秉承《读者》杂志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标准,从图书、报纸、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上精选大量优质美文汇集成册。所选的文章的作者多为名家,比如陈忠实、王安忆、张炜、麦家、曹文轩、韩少功、苏童、肖复兴、童庆炳、阿城、余光中、雾满拦江、李敬泽、毕飞宇、六神磊磊等。 《旷野里一颗引路的星》汇集二月河、汪曾祺、刘再复、林清玄、钱穆、刘震云、余光中、林海音、刘墉、木心等知名作家暖心美文,说金庸、自得其乐、童心百说、他种了3000颗星星、我为什么愿意穿越回宋朝、飞到天际、爸爸的花椒糖、林肯中心的鼓声……在本书中,既可以窥见作家丰富浩瀚的想象力,又可以看到他们不忘初心的赤子之心。我们可以在想象中飞往天际、穿越古今,也可以关注自身,从衣食住行、亲情爱情到内心的坚守。仰望星空时,仍脚踏实地,人生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前进,创造奇迹。你是你自己,你赋予自己成为自己的全部可能。
目录
目 录
001 承载与担当/ 木蹊
006 百校之父,大爱无名/ 张明萌
013 一个日本老兵的身后事/ 蔡星天
021 爱在川南/ 孙立极
025 说金庸/ 二月河
029 沙发客的环球之旅/ 李蕊娟
034 梭罗河畔/ 蔡怡
038 自得其乐/ 汪曾祺
040 童心百说/ 刘再复
044 人性的光辉/ 傅绍万
047 生命之始,花开花谢/ 林清玄
051 独立与抱团/ 郭恺迪
054 紫衣/ 三毛
059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 钱穆
063 欧洲人吃火锅/ 张佳玮
066 他种了3000颗星星/ 秋桐
072 美是回来做自己/ 蒋勋
075 春草明年绿/ 范春歌
081 求学之道/ 黄霑
084 香港廉政公署的考题/ 朱国勇
086 不愿让风吹大了孩子/ 淑洁
090 中国绿卡/ 周洁
093 中国外交撷趣/《壹读》编辑部
097 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 杨澜朱冰
102 我为什么愿意穿越回宋朝/ 吴晓波
105 朋友/ 古龙
108 俺村、中国和欧洲/ 刘震云
111 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赵晓兰
117 别对这个世界有偏见/ 杨熹文
121 于细微处见李敖/ 曹景行
126 飞到天际/ 王小峰
130 幸存的那个班/ 罗婷
137 另一段城南旧事/ 余光中
142 他们就是我的城市/ 秦珍子
146 车·马·三生石/ 潘向黎
149 开会迟到,听会睡觉/ 李肇星
153 细味那苦涩中的一点回甘/ 杨绛
155 鹣鲽情深/ 贾孟影
160 增田达志/ 薛萍
165 爸爸的花椒糖/ 林海音
170 梦里不知身是客/ 清心
175 花好月圆/ 水格
185 双文化人/ 冷益华
189 奇人高罗佩/ 何映宇
192 林肯中心的鼓声/ 木心
195 守岛记/ 杨书源
202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传统婚姻/ 李宗陶
208 海峡两岸的“世说新语”/ 李寒芳
211 中国人无法向脾胃妥协/ 朱天衣
214 妻的导盲犬/ 刘墉
217 明月前身/韦羲
223 日本街头拉行李箱的中国人/ 莲悦
226 舌尖上的汪曾祺/ 苏北
230 河湾没了/ 冯骥才
236 致谢
节选
承载与担当 木蹊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了,这座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 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天降大任,负重前行 2018 年10 月23 日的伶仃洋上,从太平洋灌入人工岛的海风,也吹不散建设者的自豪、喜悦。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在此之前,谁能想到,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里程*长、投资*多、施工难度*大、设计使用寿命*长的跨海公路桥梁,会诞生在中国? 时间拨回到2005 年。那一年,建设港珠澳大桥的计划刚刚被提出,现实情况是,在沉管隧道领域,中国的技术还无法达到国际水平。在此情况下,国外媒体都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都没有遇到的。 可这个重担, 偏偏就落在工程师林鸣身上。 要建造港珠澳大桥,必须突破三个难点:一、港珠澳大桥需要建造一个外海沉管隧道, 但在建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 公里。二、这是我国**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三、技术力量不够,钱也不够。 作为建造了中国**大跨径悬索桥润扬大桥的负责人,林鸣一宿未眠,坐待天明。 每一步, 都是**步 为了准备这个工程,2007 年,林鸣带着工程师们去全球各地考察桥隧工程。当时世界上超过3 公里的隧道,有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韩国釜山巨加跨海大桥的海底隧道部分。 巨加跨海大桥由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主持,但安装的部分却全靠欧洲人提供支持。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 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 林鸣带着团队来到釜山时,向接待方诚恳地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却被对方拒绝了。 从釜山回来后,林鸣下定决心,港珠澳大桥一定要找到世界上*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 于是,他们找了当时世界上*好的一家荷兰公司谈合作。对方开出了天价:1.5 亿欧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5 亿元。 谈判过程异常艰难,*后一次谈判时,林鸣妥协说:“3 亿人民币,一个框架,能不能提供给我们*重要的、风险*大的这部分支持?” 但是,荷兰人戏谑地笑了笑,说:“我给你们唱首歌, 唱首祈祷歌!” 跟荷兰方面谈崩之后,林鸣和他的团队就只剩下*后一条路可以走:自主攻关! 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咨询费用,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沉管隧道技术,也无法在港珠澳大桥上照搬套用。林鸣没有绕开这些问题,他坚信:只有走自我研发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 可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林鸣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需要将33 节,每节重8 万吨、长180 米、宽38 米、高11.4 米的钢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 米深处,加上东西岛头预设段,安装成长达6.7 公里的海底通道。 没有经验, 不被看好, 外国人都在关注,中国工程师到底行不行? 当然行!2013 年5 月1 日,历经96 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节沉管被成功安装。这是不平凡的96 个小时,仿佛一个从来没有人教过,也从来没有驾驶经验的新手司机,要把一辆大货车开上北京的三环。 林鸣和他的团队在海上连续奋战,5 天4 夜没合眼。终于,海底隧道的**节沉管被成功安装! 然而,**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 32 节的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 每一次安装前,林鸣离开房间的时候 都会回头再看看那个房间。因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自己的*后一次出发。 死神对林鸣的第 15 个“孩子” ——E15——发出了通告。在安装第 15节沉管时,他们碰到了*恶劣的海况——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都被海浪推倒在沉管顶上。 尽管如此,工人还是护送沉管毫发无损地回到坞内。当时起重班长说:“回家了,回家了, 终于回家了。”命是捡回来了,可E15 的安装计划却就此搁浅。 第二次安装是在2015 年的大年初六,为了准备这次安装,几百个人的团队春节期间一天也没休息。但是当大家再一次出发,现场出现回淤,船队只能再一次回撤。 林鸣当时压力很大,只装了15 个沉管,还有18 个沉管要装,这样下去,这个工程还能完工吗?拖回沉管之后,许多人都哭了。 10 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 在工地。只有体型的变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 斤。 2017 年5 月2 日早晨日出时分,*后一节沉管的安装终于完成了,船上一片欢呼。 世界*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 中国乃至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为这项超级工程的完美竣工欢呼。此时的林鸣,却在焦急地等待*后的偏差测量结果。 偏差16 厘米,就水密性而言已算是成功。而中国的设计师、工程师,包括瑞士、荷兰的顾问……大多数人都认为滴水不漏,没问题。 但林鸣说:“不行,重来!” 茫茫大海,暗流汹涌,把一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6000 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重新对接,一旦出现差错,后果将不堪设想。 “算了吧。”“还是算了吧!”几乎所有人都想说服林鸣罢手。 这时,林鸣内心出现一个声音:如果不调整,会是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 他把已经买了机票准备回家的外方工程师又“抓”了回来。经过42 个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从16 厘米降到了不到2.5 毫米!缩小到百分之一点几!那一夜,他终于睡了10 年来的**个安稳觉。 大国工匠 清晨5 时许,林鸣又开始了自己风雨无阻的长跑。 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营地出发,途经淇澳大桥,*后到达伶仃洋上的淇澳岛, 来回10 多公里。 在近40 年的职业生涯里,林鸣走遍大江南北,建起了众多桥梁。但对他来说,珠海有着特殊的意义。 读大学前, 林鸣当过3 年农民、4 年工人,曾经到工厂做学徒,拿着锉刀或者锯条, 练习锉、锯、凿、刨等基本功,学当铆工和起重工。后来,才到西安交通大学接受了为期半年的技术培训。 在同行看来, 他的动手能力无人能出其右。在工地上,他可以拿着榔头、扳手等工具给数以千计的工人一个个讲原理、讲方法。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10 多年的时间,林鸣走完了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界*长、难度*大的“钢丝”。向他迎面而来的是“*美工程”“*美隧道”的标语。在他看来,高品质的工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越是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 越要做好。 这个“*美”,不仅仅是自娱自乐、自我陶醉,还要有益于他人,并得到社会认可。2010 年,大桥下的白海豚大概有1200 头。2018 年是多少呢?2600 头,翻了一倍多。 蓝天为卷, 碧海为诗; 深海白豚, 踏浪伶仃。2018 年10 月23 日的港珠澳大桥上,林鸣又完成了一次长跑。 (摘自《读者》2018 年第24 期)
作者简介
《读者》杂志善于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亚洲期刊排名**,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品牌”。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6.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9.3¥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8.9¥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8.1¥49.0 -
诗经演
¥10.5¥39.0 -
我与地坛
¥15.4¥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4¥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汉字里的中国
¥12.2¥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8.4¥49.8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22.1¥63.0 -
茶馆
¥10.8¥36.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8.5¥45.0 -
熊镇.2
¥17.4¥49.8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6.7¥45.0 -
一曲难忘
¥15.1¥35.0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4.8¥39.9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我在史铁生
¥1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