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经纬:《四库全书》读解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80656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50页
- 出版时间:2021-04-01
- 条形码:9787568065689 ; 978-7-5680-6568-9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通识”系列是一套采用新视角、新方法对中外名著进行解读和演绎的开放型丛书,系列定位既不同于注释、翻译,也不同于戏说、调侃,而是邀请具有一定学术和研究背景的青年学人,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和读者一起探索、发现传统经典中不为人知的秘密,将象牙塔中的学术通俗化、趣味化,新鲜而不失品位。根据目前的组稿情况,本系列计划先从“中国卷”做起,以中国传统经典为探索对象,带动读者思维,引发读者思考,从而拉近人们同经典的距离,使读者对民族文化遗产获得全新认识。一、邀请具有一定学术和研究背景的青年学者,以新视角、新方法针对不同经典进行全新解读,道前人所未道,填补当前通俗读物与科研成果结合的空白,保证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品味,同时兼顾趣味性和探索意义。二、丛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行文中配合相关插图,以知识链接丰富语言表述,让尘封的经典活泼起来,新鲜而不枯燥。三、配合书签、笔记本等周边产品发行,更加吸引青年读者。四、配合图书进行微课、音频、视频等进行营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先秦至清中叶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系统整理, 它以目录著录, 分类体系和取舍的方式, 以及提要的形式, 总结古代各门学术源流及传承关系, 介绍作者事迹、图书内容、价值高低, 并在其中反映出当时学者校勘、辨伪和考据成果,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路径, 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目录
一、兰台经纬 / 003
二、纪昀其人 / 013
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 / 021
四、四库开馆 / 039
五、修书之起 / 052
六、四库馆开 / 067
七、《四库全书》之旧貌新颜 / 089
思想篇
一、《四库全书》之“全书” / 111
二、《四库全书》与世界记忆遗产 / 117
文本篇
四库名词佳句赏析 / 135
汲取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代结语) /241
参考书目 /248
节选
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 1.何为四库? 四库,本是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以及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序的学术学科体系及其知识系统的代称。后来演为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序的图书分类名称。唐开元时,皇家藏书以甲乙丙丁为序的经史子集四部书各为一库,任命知书官八人分别掌管。总共四部库书,长安、洛阳两京各一本,共一十二万五千九百六十卷。四库由此得名。 不过,若究它的渊源,则可发现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先秦时期,庄子、墨子、荀子等对其时学术有七派、三家、六派之分。孔子所确定的六艺,也是对书籍的分类。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汉成帝命刘向整理书籍,编成中国*早的解题目录《别录》,可惜没有成书。刘向的儿子刘歆在他的《别录》基础上,在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时编成《七略》。《七略》是中国**部综合性图书目录,比欧洲**个正式的图书分类表,即1545年瑞士人吉士纳的《万象图书分类法》早1500余年。《七略》把当时藏书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一篇总序,序先秦以来学术简史。所以《七略》其实是六分法。《别录》《七略》都失传了。 幸赖班固《汉书?艺文志》流传下来。到西晋武帝咸宁年间(275—279),秘书监荀勖根据魏元帝秘书郎郑默《中经簿》,以甲、乙、丙、丁四部为序,编写子部先于史部的《中经新簿》。其中,甲部收录六艺、小学,乙部收录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收录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收录诗赋、图赞、汲冢书。其后,东晋著作郎李充编定《晋元帝四部书目》,重分四部,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才确定以甲乙丙丁为名的经史子集四部顺序。从此,王亮、谢朏、任昉、殷钧撰书目,都循四部之名。到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时,以经史子集题名为序的四部分类正式确立。到唐玄宗聚书时,甲乙丙丁四库分别对应经史子集四部书籍,于是有了常用来代称四部但内涵外延都高于四部的四库的称谓。其间,即使有如南朝刘宋时的秘书丞《七志》(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附录道经、佛经)、南朝梁时阮孝绪《七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录、佛法录、仙道录7类)析而为七,祖暅别而为五(经史子集外增术数一部),但因四分法反映了典籍的发展实情,切合学术文化发展的需要,于是官私目录书籍大都以经史子集四部著录。唐以后更成为分类主流。到清代乾隆年间,四部分类法遂发展到顶峰。当然,其间还有其他分类法,如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分经、礼、乐、小学、史、诸子、天文、五行、艺术、医方、类书、文类12大类,大类之下分82小类,442种。清代学者孙星衍《祠堂书目》分为经学、小学、诸子、天文、地理、医律、史学、金石、类书、词赋、书画、小说12类,等等。不过,归而概之,仍可以四分法整合。 2.何为“全书”? “全书”本指内容完整且无残缺的书,出自《颜氏家训?风操》:“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宋曾巩《目录序》:“刘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隋唐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后指整部书、丛书、一人的全集、就某一专题进行全面阐述所编次的书。作为书名,起于赵宋,盛行于明代,清代继承明代的风习,所以沿用。《四库全书》的“全书”,即丛书,是一部各门类及其所属书籍齐全,且这些书籍本身内容也是完整的历代典籍总汇的丛书。 “全书”合之“四库”,即为《四库全书》。亦即《四库全书》是四库体系下,即依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齐聚历代典籍的丛书。 3.何为《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大的丛书,该丛书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编纂,并以代表春夏秋冬的四色绢面装帧。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领衔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20余年(含后续工作时间)编成。原抄成7部,分藏在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奉天行宫(今辽宁沈阳故宫)文溯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江苏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江苏扬州天宁寺文汇阁、浙江杭州圣因寺文澜阁。而赖以纂修《四库全书》的“四库底本”,包括“存目”书以及重本、禁毁书 ,合计一万数千种藏在翰林院。这7部《四库全书》以所藏地分别命名为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四库全书》。它涵括了中国18世纪及其以前要籍并使之系统化,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大规模的一次汇结,是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记忆遗产。现存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四库全书》,亟待保护弘扬。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文汇阁、文宗阁《四库全书》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文澜阁《四库全书》也在同一期间大量散佚,后经补抄才基本恢复原貌。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英法联军之手。藏翰林院的“四库底本”*终毁于 1900 年庚子事变。现存文渊、文溯、文津、文澜四阁《四库全书》,分别贮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市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图书馆、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图书馆。《四库全书》在整理总结和保存传承中国历代典籍、文化成果等方面,在中国文化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库全书》共分经史子集4部44类66属,收录了3503种古文献,79337卷,36277册,6144函,103架,2291100页(以上6个数字为陈垣统计文津阁数字),总数约9亿9700万字(民国学者杨家骆统计字数),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学术知识体系中所有内容。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等,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了153CD图像格式的文渊阁本电子版,1999年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出版发行电子全文检索版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的纸质影印版1982—1986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1987—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版重印。2004年鹭江出版社出版了线装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另外,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文津阁《四库全书》于2005年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出版、2014年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原大原色原样再次影印,浙江图书馆所藏文澜阁《四库全书》2015年由杭州出版社影印出版。 4. 四库全书馆 为编纂《四库全书》,专门设立了修书机构——四库全书馆。四库全书馆设有正总裁、副总裁、总阅官、总纂官、总校官、总目协勘官、督催官、翰林院收掌官、武英殿收掌官、缮书处收掌官、监造官。馆臣合计360人(据任松如《四库全书答问》统计数字)。 正总裁负责全馆事务,副总裁协助正总裁管理馆务。总阅官负责总管阅定各书之事。总纂官负责编书工作,总纂官的下属是纂修官,具体负责编书工作,又分为四种:①校勘《永乐大典》。② 校勘各省送到遗书。③黄签考证。④天文算学。总校官,负责校订工作,总校官的下属为分校官,负责校订工作,多由纂修官兼任;又分有篆隶分校官和绘图分校官。督催官,专门负责督促编书、抄书工作。翰林院收掌、武英殿收掌、缮书处收掌,负责三处书籍的进出。监造官,专门负责刊刻印刷装订整理工作。总目协勘官,管理协定全书总目。 此外,还设有翰林院提调官、武英殿提调官,管理提取翰林院、武英殿藏书。 另外专门设缮书处,负责抄书工作。由总校官总负责校对脱误、分校官分任校对。 四库全书馆是《四库全书》的编纂机构。四库馆分为翰林院与武英殿两大系统:翰林院四库馆,即是办理《四库全书》处,而武英殿四库馆,是缮写、分校、刊印、装潢《四库全书》处。《清朝文献通考》:“命开四库全书馆于翰林院,遴选儒臣详审编核。又设局于武英殿,专司缮录之事。”从两者的名称即可看出它们的不同职能:办理处是纂办图书的,即下文所说的勘阅编辑;缮写处是缮写图书的,即下文所说的缮写校正。也就是说,四库馆的图书,由翰林院办理处办好后,送到武英殿缮写处缮写、校对。这是四库馆机构的大致构成及运作模式。翰林院、武英殿,再分别按馆职高低、分工层次由上至下排列。至于聚珍馆与荟要处,可以视为武英殿四库馆的附设机构,与四库馆有统属关系,又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可参见郭伯恭《四库全书纂修考》,岳麓书社2010年版;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张升《四库全书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简介
陈晓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四库文化研究分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客座教授(2013.8.22—2014.1.22 )、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四库学》编委。曾在维也纳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学,主要从事四库学教学科研工作。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项目,专著四部,合撰多部,主编《四库学》,发表论文70多篇。2017年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 张群,浙江图书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古籍整理与保护工作,尤其对文澜阁《四库全书》颇有研究。发表《〈四库全书〉南三阁本封面考》《〈四库全书〉南北阁本形制考》《文澜阁及其藏书相关史实考述》《浙江图书馆藏四库进呈本考述》等相关专业论文20余篇。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49.6¥68.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7.2¥28.8 -
金花的秘密
¥10.0¥25.0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5.7¥58.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26.1¥45.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9.5¥29.8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21.0¥28.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东瀛印象记
¥12.3¥35.0 -
中国读本:经典版
¥23.2¥46.0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17.7¥5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9.6¥32.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7.9¥22.0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39.7¥58.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6.0¥39.0 -
经典常谈
¥4.3¥14.8 -
长江人文馆:山水与古典
¥13.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