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犯罪心理分析-人为什么犯罪

犯罪心理分析-人为什么犯罪

1星价 ¥17.3 (3.6折)
2星价¥17.3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6152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21615203 ; 978-7-5216-1520-3

本书特色

超过150000人都在学 Bilibili近50000人收藏、200000+播放的犯罪心理学 提炼关键要素 28年执教精华、45个知识要点,条分缕析讲解犯罪心理分析

内容简介

  犯罪是天生的,还是社会造成的?当他们犯下罪行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本书从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犯罪动机、犯罪人格、犯罪心理分析、犯罪人格测试等内容对犯罪心理学的传统理论和各个学派的*新观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全面的论述。为广大读者了解、走近犯罪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的普及范本。

目录

绪 论 什么是犯罪心理学

**章 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

01 天生犯罪人? / 012

02 无意识犯罪动机 / 018

03 本能犯罪者 / 026

04 自卑与犯罪 / 033

05 条件反射的犯罪 / 039

06 社会学习的犯罪 / 045

07 利欲驱使的犯罪 / 052

08 道德弱者的犯罪 / 058

09 什么是犯罪思维模式 / 066

10 脑神经功能异常与犯罪 / 070

11 战斗基因与犯罪 / 076

第二章 各类犯罪和犯罪人

12 什么是犯罪动机 / 082

13 个体智力与犯罪的关系 / 088

14 什么是犯罪人格 / 091

15 暴力犯罪心理 / 099

16 杀人犯罪动机 / 105

17 家庭暴力犯罪 / 112

18 性犯罪的生物驱力 / 117

19 强奸犯罪人的动机与人格 / 122

20 女性犯罪人 / 129

21 女性犯罪行为模式 / 134

22 青少年犯罪人 / 140

23 “合金”导致的青少年犯罪人 / 146

第三章 群体犯罪心理

24 群体犯罪心理 / 156

25 天使与魔鬼:路西法效应 / 161

26 团伙犯罪心理 / 168

27 有组织犯罪心理 / 173

28 集群犯罪心理 / 177

第四章 病态心理与犯罪

29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与犯罪 / 182

30 偏执型人格障碍与犯罪 / 188

31 恋童癖与犯罪 / 193

32 怪癖型人格障碍 / 199

33 妄想型犯罪 / 208

第五章 测谎与供述

34 测谎术:PG 技术 / 214

35 测谎术:微表情测谎 / 221

36 测谎术:言语测谎技术 / 227

37 犯罪心理画像 / 233

38 行为证据分析 / 245

39 侦查心理学 / 248

40 审讯心理学:九步审讯法 / 257

41 认知审讯法 / 261

42 情感审讯法 / 269

43 情景审讯法 / 273

44 虚假供述 / 278

45 目击证言的可靠性 / 284

参考文献 / 294

展开全部

节选

无意识犯罪动机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由奥地利临床医生弗洛伊德于19 世纪末在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创立的一套病理心理学理论,同时,它也是一门独特的心理分析技术。无论是从经典的精神分析,还是从新的精神分析角度来讲,精神分析法都是20 世纪以来对人类科学、宗教与哲学、文化与生活各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与理论学派。 精神分析以无意识、性本能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精神疾病(消极能量的对内积累与扩展)与违法犯罪行为力量同源的观点(创伤与压抑力量指向内心世界为精神疾病;创伤与压抑力量向外部世界宣泄则为违法犯罪),以及人格内部冲突(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冲突)、自卑与超越、自我与环境文化的压力、心理创伤、罪恶感及自我防御等观点用于解释与探讨犯罪行为。而精神分析犯罪理论的基本的、典型的体现就是无意识犯罪动机。 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具有无意识的特征。这种动机的无意识性是个体“深层而有意”的压抑,导致该动机隐伏于无意识层面的结果。如个体犯罪者出于安全感或者归属感的需要,主动加入不良团伙、犯罪团伙,但他们在意识层面上可能主要体会到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对其所贪图的物质需求的满足;也可能是在犯罪团伙屈从于潜在的强大压力而被动地实施犯罪行为。它可以满足他们内心的强烈需要,也可以缓解或者解除焦虑。但他们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真正原因。 新精神分析学者希利(W. Healy)与亚历山大(F. Alexander)等,则把某些犯罪行为模式看成是无意识动机作用下的象征性反应。例如,一个抢劫犯使用武器被看成是缺乏男子气概的反向作用(防御机制之一,即用外表强大的力量来掩饰或弥补内心的怯懦),如此,枪支或刀棍被看成是男子气概的延伸性象征表达。入室盗窃犯罪被看成是无意识的强奸欲望的替代性反应。他们提出,支撑犯罪行为的常见无意识动机包括:对自卑感的过度补偿;对父母亲的怨恨(报复性)反应;对团伙强大压力的认同反应;摆脱罪恶感的企图;追求自我惩罚的倾向(自罪动机);等等。 自从精神分析理论提出无意识学说以来,无意识成为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深度探索自身精神世界的有价值的维度。在现实的某些犯罪现象中(个体犯罪、群体犯罪、变态性犯罪、过失犯罪、情绪冲动型犯罪等),确实可以分析出其无意识犯罪动机的力量构成(包括完全的无意识犯罪动机、低自我意识性的犯罪动机两个水平)。同样,在犯罪人心理现象的研究、分析中,无意识动机、无意识心态客观地存在于犯罪心理结构里的动力结构、特征结构、调节结构及心理状态之中,是犯罪人或者潜在犯罪人的犯罪心理不可缺失的方面。

作者简介

  刘建清,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美国加州大学UCB心理系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教授,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在B站上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其主讲的国家精品线上课程犯罪心理学(网易爱课程平台)迄今共有超过15万学员注册学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