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912412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0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19124120 ; 978-7-5191-2412-0
本书特色
网络与信息技术已经渗入了学校的校园、教室与课堂,丰富着教育与学习的“工具箱”;它通过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人类的某些技能与职业,重新拷问“什么知识*有价值”;而依托网络与信息技术形成的网络社会,作为一面虚拟的镜子,则通过与现实镜子的分离,导致了分人与分语以及教育的非连续性,使教育已经“学以无己”。本书描述和分析了这种现象及对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社会教育变革的重要任务,并相信“破镜一定能够重圆”。
内容简介
网络与信息技术已经渗入了学校的校园、教室与课堂,丰富着教育与学习的“工具箱”;它通过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人类的某些技能与职业,重新拷问“什么知识很有价值”;而依托网络与信息技术形成的网络社会,作为一面虚拟的镜子,则通过与现实镜子的分离,导致了分人与分语以及教育的非连续性,使教育已经“学以无己”。本书描述和分析了这种现象及对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社会教育变革的重要任务,并相信“破镜一定能够重圆”。
目录
一、“镜子”的故事 /009
(一)库利的“镜中我” /009
(二)“镜子”的变迁 /017
(三)“镜子”的破裂 /026
二、“分人”:自我的镜像 /032
(一)何谓“分人” /032
(二)“分人”的含义与现实基础 /036
(三)“分人”与自我的迷失 /039
三、“分语”:语言的镜像 /047
(一)何谓“分语”? /048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 /055
(三)“分语”:一种生存方式 /060
四、非连续性:教育的镜像 /072
(一)“后真相”的世界 /073
(二)教育的非连续性 /075
(三)从“学以为己”到“学以‘无’己” /087
五、“破镜重圆”的可能性 /095
(一)Taking 与 Making /096
(二)“破镜重圆”的可能性 /103
结语 破镜一定能够重圆 /127
参考文献 /129
作者简介
谢维和,江西人,哲学博士,清华大学资深教授,曾先后在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以及若干译著、研究报告等。
-
女性生存战争
¥20.8¥66.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4.3¥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6¥36.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4.3¥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6.2¥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2¥5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4.9¥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怪癖心理学:解读种种怪诞现象背后的心里秘密
¥12.2¥36.0 -
文言浅说
¥10.1¥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