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6660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51页
  • 出版时间:2021-02-01
  • 条形码:9787544666046 ; 978-7-5446-6604-6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的代表作《自杀论》的解析。本稿从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学术影响三个方面,对《自杀论》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和分析。透过此,读者可以一睹埃米尔·迪尔凯姆生平事迹与其学术流变之大概。对有志于深入了解欲登堂入室者来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入门读物。

内容简介

  迪尔凯姆写于1897年的《自杀论》是一部重要的实证研究著作,旨在探析自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在19世纪后期,人们还普遍认为自杀是一种个人现象,因情绪低落、遭遇挫折和经济拮据等因素引起。但是,迪尔凯姆认为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较之关注自杀个案,迪尔凯姆更注重研究自杀率背后所涉及的普遍的社会背景。他收集了26000多起自杀事件的数据,从中发现了四类导致自杀率较高的社会因素。

目录

引言
埃米尔·迪尔凯姆其人
《自杀论》的主要内容
《自杀论》的学术价值
**部分:学术渊源
1.作者生平与历史背景
2.学术背景
3.主导命题
4.作者贡献

第二部分:学术思想
5.思想主脉
6.思想支脉
7.历史成就
8.著作地位

第三部分:学术影响
9.*初反响
10.后续争议
11.当代印迹
12.未来展望

术语表
人名表
展开全部

节选

  思想探究  《自杀论》的**个主题是:唯一可能找到自杀率变化原因之处是社会领域。在迪尔凯姆写《自杀论》的当时,有人提出某些非社会因素可能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迪尔凯姆一个接一个地仔细研究这些阐述,然后指出心理学、遗传(即精神或身体上特征的代代相传)、“种族”和气候等因素无法解释自杀率的差异。他因此推断,这只有一种可能性:自杀率必定有其社会原因。  该书的第二个主题是:迪尔凯姆提出了导致高自杀率的三种主要社会条件。他认为社会整合是自杀的关键变量。他把低社会整合称为“利己主义”,并认为一个全面整合的社会为陷入困境的人提供了一种安全网。如果社会整合遭到削弱,或者从一开始就不存在,那么人们就会面临更高的自杀风险。迪尔凯姆认为利己主义助长了自杀倾向,因为在现代世界我们是社会生物。我们的高级活动(如艺术、科学、道德)被社会赋予意义,如果没有社会,这些就没有价值。因此,如果我们失去与社会的联系,那么这些高级活动都开始变得毫无意义。  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相反,通常产生于社会和个体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迪尔凯姆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为什么军人比平民更有可能自杀。他使用数据证明他们的高自杀率无法用单身、饮酒或军队生活的艰苦来解释。迪尔凯姆认为,军队中的人习惯于服从命令,导致个人意识和自我意识较低。这使得英勇的自我牺牲在激烈的战斗中更容易发生,但是由于这些人不珍惜自我,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足以引发自杀。  迪尔凯姆称第三个社会条件为“失范”,这实际上是道德秩序的瓦解。为了解释这个概念,迪尔凯姆运用了自杀与经济危机之间的统计相关性。他认为,经济危机导致自杀率上升,因为经济危机破坏了道德规范。在正常情况下,公众舆论根据人们的职业或阶层确定了他们可以预期的生活标准。即便如此,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经济的崩溃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瓦解。当经济进步不再被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时,利己主义也会产生。这就产生了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利润没有了道德上的约束,而且市场的欲望几乎是无限的,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结果工商业中普遍存在的失范使得经济危机变得更加危险:“当一个人除了不断地超越自己的目标之外没有其他目标时,倒退回去该有多痛苦!”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迪尔凯姆认为这些社会条件通常一起出现。这就形成了灵活、可行的自杀类型学(也就是说,依据类型对自杀进行归类),这一分类社会学家们一直沿用至今。语言表述  迪尔凯姆的写作风格细致而又审慎。然而,当他描述利己主义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时,采用了一种有力的、近乎诗意的风格,旨在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这也许是一种有意识的尝试,以弥补个案中有关利己主义、失范和利他主义出现方式的证据不足。因为迪尔凯姆可以向读者展示整合与规范对自杀率的数值影响,所以他使用分析性语言撰写了这些部分。但由于他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影响实际上是如何产生的,所以改变了自己的语言风格。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贯穿整部《自杀论》,迪尔凯姆使用了集体力量的语言和潮流的语言,尽管他从未真正定义过“集体力量”或“潮流”的含义。使用这些术语是迪尔凯姆建立社会学学术领域意图的一部分,但政治学和社会学教授史蒂文·卢克斯提出,“辩论[也就是措辞强硬的论点]和隐喻[修辞格的使用]往往有违迪尔凯姆的本意,使他误传自己的想法,并且误导自己和读者,使他们会错这些观点的意义。”卢克斯认为,虽然《自杀论》写的确实是关于“心理健康的社会先决条件”,但迪尔凯姆的语言却使我们误以为它写的是“社会的力量”。  尽管如此,迪尔凯姆所提出的三个社会条件已进入社会科学专业词汇。特别是“失范”一词,多年来一直激发着评论家们的想象力,其描述的资本主义对人们心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被证明是有影响力的。  ……

作者简介

  罗伯特·伊斯特霍普,在伦敦经济学院主修种族和后殖民研究,获理学硕士学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