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包邮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1星价 ¥31.9 (6.5折)
2星价¥31.9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5142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09页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59651426 ; 978-7-5596-5142-6

本书特色

★ 文化元典,人人推荐阅读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诗歌的代表,在中国文学目前起到上承《诗经》,下启建安诗歌乃至唐诗的重要作用,历代推崇备至。 ★ 认知破壁,直击诗意 流沙河先生矢志于中国古典的研究与普及,他将文学、历史、社会学、文字学等知识,融入平易风趣的讲述,凿通社会世情与文字语言的古今隔阂,引领读者进入文字背后的诗意世界。 ★ 身临其境,情感共鸣 流沙河先生早年即以诗歌成名,诗作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他以“诗人之心”和口语化的散文讲解古诗十九首,通俗、生动、幽默,代入感十足。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流沙河先生向大众读者讲解“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魏五言诗的作品。《古诗十九首》是汉代诗歌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上承《诗经》,下启建安诗歌乃至唐诗的重要作用,历代推崇备至。这些诗歌所抒发的,多是人人可共鸣的离愁别绪、去国怀乡、人生苦短等普遍的情感和思绪,表达形式也到了浑然纯熟的境地,很多诗句早已深入人心。不过,由于时代久远,社会环境和语言文字多有变迁,《古诗十九首》又具有言浅意深、语短情长的特点,普通读者阅读起来还有一定难度。流沙河先生早年即以诗歌成名,诗作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晚年又致力于中国古典的研究与普及。在本书中,他以“诗人之心”和口语化的散文讲解古诗十九首,通俗、生动、幽默,代入感十足,兼具知识与趣味,还特别补充讲解了“李陵苏武诗”以及秦嘉、曹操、曹植的五言诗,便于读者更完整地了解汉魏诗歌的风貌。

目录

绪言 什么是“ 古诗”?
**讲 李陵苏武诗(其一)
第二讲 李陵苏武诗(其二)
第三讲 秦嘉《赠妇诗》(其一)
第四讲 古诗十九首·其一
第五讲 古诗十九首·其二
第六讲 古诗十九首·其三
第七讲 古诗十九首·其四
第八讲 古诗十九首·其五
第九讲 古诗十九首·其六
第十讲 古诗十九首·其七
第十一讲 古诗十九首·其八
第十二讲 古诗十九首·其九
第十三讲 古诗十九首·其十
第十四讲 古诗十九首·十一
第十五讲 古诗十九首·十二
第十六讲 古诗十九首·十三
第十七讲 古诗十九首·十四
第十八讲 古诗十九首·十五
第十九讲 古诗十九首·十六
第二十讲 古诗十九首·十七
第二十一讲 古诗十九首·十八
第二十二讲 古诗十九首·十九
第二十三讲 曹操《蒿里行》
第二十四讲 曹植《送应氏·其一》
展开全部

节选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2021版)》:  这首诗的主题,就是古人说的“去国怀乡”。什么叫“去国怀乡”?从前这个“国”和我们今天的意思不同,那时候一个城市就叫“国”,离开了你自己生长的故乡、故城,就叫“去国”。去国之后对故乡、故城的怀念、回忆的心情和思绪,就叫“去国怀乡”。这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诗歌一开始的“行行重行行”,是行路人(也就是诗人自己)的感慨。“行”的古文字形就是画的一个十字路,意思就是要在路上走,“行”就是走。在那个时候,不管是什么原因出行,外出去做官也好,被贬了官派往外地也好,或者带兵外出打仗,都要靠走路。“重”者,再一次也。“行行重行行”,就是走啊走啊,走了又走,走不完的长路!那时候不像我们今天出行,开起汽车就跑,已经很难有这种体会,也就很难产生这样的感慨了。  他在怎么走呢?“与君生别离”。“君”就是“你”。诗歌像戏剧一样,也是有角色的。前一句“行行重行行”,是一个人在走,走着走着他回过头来,对一个留在远方的人说“我和你生别离了”,这第二个人物就出现了。那么,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有了悬念,有了戏剧性。我们往下读,慢慢就会明白。  什么叫“生别离”?《诗经》里面有“别”,也有“离”,但都是单独出现,没有“别离”这个词。“别离”就是“别”,也就是“离”,这是《诗经》以后,由语音变化而出现的一个新词,一个偏义复词,就是一个音拖长了,再用一个字来表示那个被拖长了的尾音。不能把两个字扯开来分别讲。古人认为有两种别离,一种是人死了,永远也回不来,这叫“死别离”;还有一种是被活生生地分开,再也见不到了,就叫“生别离”。杜甫想念流放中的李白,就写的是“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可见唐朝人还在使用这两个概念。  诗人这一走,已经走得太远,很远很远了都还在走:“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涯”要读作“yí”。“万余里”,是诗学上的距离表达,“很远很远之外”的意思,绝对不是数学上的一万多里,那样机械的理解就很可笑了,就是不懂诗歌的特点了。“各在天一涯”,就是指天各一方。古人认为“苍天如圆盖,大地如棋局”,在天圆地方的结合部,圆形锅盖和方形棋盘的边缘相连的地方,就叫“天涯”,也叫“地角”。这两句是说,我们分开得太远,就像分隔在天地的两个边沿一样。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阻”者堵塞也,原来这条路不仅很长很远,沿途还有很多阻塞和障碍。为什么呢?因为那是战乱年代,沿路很多地方都不能通行,关卡啦,战场啦,各种禁区啦,都是“阻”。下面的“安可知”,是“怎么可能知道”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隔了这么远,沿途又有这么多阻碍,不晓得这一分别后,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这样,两个人的关系就出来了:他们本来应该是还要见面的,是不应该一旦分别就再不相聚的关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还要等一下。诗是不能一下子把话说尽的,要慢慢展开,让人去寻味、去揣摩,才有绵长的诗意。在另一种版本当中,这一句是“会面安可期”,期待、期盼之意,和“安可知”的意思是一样的。  接下来两句,诗人不是直接说自己的心如何地想念家乡、思恋故人,而是借物说事:“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在汉代就是指匈奴,包括当时生活在蒙古、新疆一带的少数民族;“胡马”是原产于匈奴的马,特别高大,韦应物说的“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就是指这种马。它是从北方来的,在那边长大,到了中原以后,还保留着依恋故乡的本能,对北方刮来的风,它会特别“依”。这个“依”,是依靠、依傍、依恋的意思,因为北风是来自北方的大漠、草原,带着它所熟悉的故乡的气息,令它依依不舍。“越”本来是指春秋时候的越国,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到了汉代,“越”就变成了“百越”,这个地域概念就宽得多了,长江流域以南广大的地区都称为“越”,也包括广东、广西这一大片,所谓“百越”,是泛指其多。“越鸟”就是南方的鸟。“越鸟巢南枝”,这是诗人按自己的想象写的,不能用鸟类学的常识去衡量,因为鸟类学的知识恰好不是这样。雀鸟的巢,确实是有固定朝向的,但是所有北半球的鸟类,它们在森林里筑的巢,门全是朝着西方的。因为鸟类是黄昏时候飞回家,它要尽量利用夕阳的那一点余晖找到自己的家。如果门朝着东面,到了黄昏以后,巢里面就没有光线,就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但是诗人要表达他自己的情怀,就无心去考究鸟类学的常识,也顾不得事实验证,他可以依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去创造,说南方飞到中原来的鸟,都要把自己的巢筑在朝南的枝丫上,就为了多看故乡几眼。他不直接说人的感情,而是说了马、说了鸟,传递出的情绪是:马与鸟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

作者简介

  流沙河(1931-2019),诗人、作家、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幼习古文,做文言文,十七岁发表新文学作品。毕业于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7年开始受“反右”影响,“劳动改造”二十年。1979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致力中国古代典籍和古文字学的研究与普及。著有《白鱼解字》《流沙河讲诗经》《庄子现代版》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