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3791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7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20379106 ; 978-7-5203-7910-6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考察当代诗歌翻译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关系,力图依托对译者的研究来呈现中国当代诗歌翻译的总体走向和整体面貌。总体而言,中国当代翻译诗歌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翻译诗歌主要表达了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情感诉求;其次,“”时期的诗歌翻译除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之外,很多诗人借助翻译诗歌来间接表达不能正常抒发的自我情感,或进行诗歌艺术探索;第三,步入新时期以后,译者往往能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去翻译外国诗歌,并且在市场经济语境下,出版商和个人交流左右了诗歌翻译的选材和出版,也有译者借助翻译诗歌去承担知识分子对社会苦难的担当。由此,本书呈现出当代翻译诗歌与时代语境的复杂关联。
目录
**章 诗歌翻译与国家诉求
**节 “十七年”翻译诗歌的解殖民化
第二节 个人审美与时代诉求的强力结合
第三节 “共名”时代的情感诉求
第二章 诗歌翻译与自我抒情
**节 作为替代性写作的诗歌翻译
第二节 历史束缚中的自我歌唱
第三节 翻译中的诗艺探索
第三章 诗歌翻译与个人志趣
**节 朝圣路上的文学姻缘
第二节 以翻译之名遨游诗海
第三节 翻译与作家梦
第四章 诗歌翻译与“赞助人”
**节 私人交流与翻译选择
第二节 出版需要与诗歌翻译
第五章 诗歌翻译与苦难担当
**节 诗歌翻译对苦难的担当
第二节 诗歌翻译对人类命运的见证
后记
作者简介
熊辉(1976.10— ),四川邻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供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翻译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兼事中国现代新诗批评。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美富布莱特研究学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担任韩国韩东大学和东亚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客座教授等职。独立出版学术专著11部,在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十余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并被转载十余次。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5.4¥4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回声与倒影
¥11.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