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星火:58名中共早期党员寻踪

星火:58名中共早期党员寻踪

1星价 ¥45.3 (7.3折)
2星价¥45.3 定价¥6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8559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4,339页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09855980 ; 978-7-5098-5598-0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回首初心”丛书的一册。该丛书由红船精神研究院编, 由嘉兴市委宣传部部长祝亚伟主编。本册由嘉兴学院副教授史晴著。本书以集体传记的形式, 将58名中共早期党员的事迹汇集起来, 以大致相同的篇幅简要介绍每个人物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本书在叙述中, 既注意选取典型事迹, 又注重对这些党员的生平作大致的勾勒, 反映了早期共产党员的基本情况。本书的出版, 有助于读者了解早期的党员状况, 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初心。

目录

前言
14名上海早期党员
陈独秀
天生的革命家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党*主要的创立者
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
李汉俊
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推进建党工作筹备中共一大
脱党后坚持革命工作英勇牺牲
李达
选择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中共创建勇挑重担
脱党而不放弃信仰
陈望道
浙江一师“四大金刚”之一
《共产党宣言》的**个中文全译者
为建党而奔走脱党后依然为党工作
杨明斋
闯俄谋生投身革命洪流
共产国际代表推动中共创建
传播革命真理客死异国他乡
俞秀松
小小少年拔发奋志
探索革命真理
在莫斯科的日子
在新疆从事统战工作
沈玄庐
参加辛亥革命投身新文化运动
发起领导衙前农民运动
背叛中共
加入西山会议派成为反共急先锋
邵力子
民国报人在《觉悟》副刊上战斗
中共“特殊党员”主张国共一家
国民党“特殊官员”力主和平
袁振英
求学香港就读北大
……
16名北京早期党员
8名武汉早期党员
6名长沙早期党员
4名广州早期党员
3名济南早期党员
5名旅法早期党员
2名旅日早期党员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星火——58名中共早期党员寻踪》:  中共一大以后,各地的党员发展十分迅速。中共中央与各省组织之间的信件和人员的往来日渐频繁,急需一位可靠的党员来担任联络员,负责全国各地和中共中央的联络工作。老渔阳里2号被法租界巡捕房搜查,陈独秀被捕旋又释放后,中央局经常变更办公地点,与各省中共组织联系很不方便。中共中央认为沈雁冰工作的商务印书馆是个很好的掩护,于是决定各地给中央的信都寄给沈雁冰,然后由他汇总转送中央。这些信的外信封上写沈雁冰收,内信封上则写:沈雁冰先生转钟英小姐玉展,“钟英”即中央的意思。从此,沈雁冰以《小说月报》主编为掩护,做着“中央联络员”的秘密工作。若外地有人到上海找中央,都先找他。对过暗号,问明来人住址,沈雁冰会让人回去静候,他则把情况报告中央。这“中央联络员”的秘密工作,一直持续到他1925年底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为止。  1926年初,沈雁冰出席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奉命留在广州,担任国民党代理中央宣传部长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正忙于筹备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不能天天到宣传部办公,所以把沈雁冰留了下来。当时,毛泽东一家住在东山庙前西街38号,沈雁冰即和毛泽东、杨开慧、萧楚女及毛泽东的两个孩子岸英、岸青住在一起。沈雁冰在宣传部负责起草宣传大纲、处理日常事务,还负责编辑《政治周报》。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沈雁冰返沪,遵照毛泽东的嘱托,着手筹办上海《国民日报》。经他多方努力,已有眉目,但终因法租界工部局不批准而告吹。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沈雁冰随即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一代文学巨匠**任文化部部长  1927年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沈雁冰在汉口隐蔽了半个月后,在中共组织的安排下,几经曲折回到上海。这时,沈雁冰亦在国民党通缉名单之列,他只好转入地下,蛰居在上海景云里11号半的三楼家里,足不出户。没有工作,生活便出现了问题,于是他拿起笔开始以大革命时期为背景的**部小说《幻灭》的写作。《幻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时,沈雁冰使用了“茅盾”这个笔名。次年6月,完成《动摇》《追求》三部曲的创作。  1928年7月,沈雁冰迫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东渡日本,1930年4月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1932年底,他的长篇小说《子夜》脱稿,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接着,创作了《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著名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和《子夜》一起,把“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成就,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37年抗战初期,沈雁冰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沈雁冰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副刊《言林》供稿。长篇小说《**阶段的故事》,便是这时完成的。1939年3月,沈雁冰在新疆学院任教,并担任新疆文化协会会长。1940年转道延安,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皖南事变后,沈雁冰去香港,参与建立新的宣传阵地《华商报》,担任复刊后《大众生活》的编委。在香港的九个月中,他发表了《腐蚀》《如是我见我闻》《客座杂忆》,还有散文、杂文和文学评论120多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沈雁冰辗转抵达桂林。其间,写下了《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抗战胜利后,沈雁冰在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1949年2月,沈雁冰夫妇应中共邀请,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不久,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沈雁冰出任新中国**任文化部部长。他亲自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和《译文》,还一度兼任英文版《中国文学》的主编。他还发表了许多理论文章,主要收集在《鼓吹集》《鼓吹续集》中,撰写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两本学术性著作。  1949年前,沈雁冰多次要求重新加入共产党没有得到批准。1981年3月27日,沈雁冰在北京病逝。弥留之际,他又郑重提出了自己的入党要求。他还将自己25万元稿费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学奖金的基金。  ……

作者简介

  史晴,女,1962年出生,浙江嘉兴人,硕士,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先后参与《嘉兴市城市史》《中国共产党嘉兴历史》《中共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与书稿的撰写。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