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解忧相谈室:初诊篇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4115839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41158391 ; 978-7-5411-5839-1
本书特色
剧本卡住,其实是你的情绪卡住了!
这本书,极可能颠覆你对写作的认知!心理咨询师、资深剧本医生三宅隆太给出的建议,超越了我们常见的“剧作方法论”——去深入、敏锐地探寻实际创作中必要的“内观”过程,将负面情绪转化为驱动力,带你我走出创作困局,写出兼具自身特色和创意的剧本。
* * *◎诊断:内向的创作者,是平庸的创作者吗?
□ 失魂症:沦为毫无感情的赶稿工具人□ 孤独者:自我设限,蜷缩在舒适区□ 回避型人格:主人公也成了“好好先生”
◎对症: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体察内心的波动!
? 无论你的剧本如何,地球总是照常转,安心写就好了。
? 业余写手的zui大武器,不是模仿专业编剧,而是“保持自我”。
? 情感共鸣是zui有利的认知武器。
? 好人≠引起共鸣。
? 借助你心中蛰伏的“恶意”来创作。
? 古老的结构+你的世界观→你独特的故事。
? 要将内心转变的风暴,外化为肉眼可见的行动。
? “改变思维方式”唯1的方法就是“改变行为”。
? 修改是专业编剧的日常,若受不了改剧本,就不要入这行了。
◎日本知名剧本医生,开出东方式剧本诊疗秘方持续性焦虑?创作瓶颈?甲方要求离谱?合作者无法沟通?……
三宅隆太亲历过被不懂行的甲方“折磨”至项目“流产”的暴击,深刻体察编剧切身之痛,遂学习心理学,借鉴认知行为疗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东方文化语境的剧本诊疗方法。
“面对生病的手臂,是否存在不去利落地切下再装上假肢的方法,更偏向自愈的、将患者的生命力从内而外激发出来的方法呢?”答案,自在他的这本书中。
* * *「从今往后,你或许还将被绊倒很多次。不过请不要怕。也请不要做出逃避的选择。摔倒了只要再站起来就好,仅此而已。」告别技巧灌输,体察自己的情感波动,直面心结“破壳而出”,释放创意能力写出自己的故事,也是探索真实自我的治愈过程「你zui强大的武器便是你自己。」长期雄踞日本影视畅销书榜首,甫一上市,即刻重版,知名作家争相“问诊”,金牌剧本医生开出温柔“药方”,化解创作焦虑,引发无数共鸣,切中要害的心理疏导+立刻上手的编剧法则,帮你纾解写作之苦,破除思维枷锁,不是“药到病除”,却是“说破无毒”,不只适用于编剧,作家、漫画家、广告游戏文案策划、自媒体写手、短视频达人……讲故事、写字的人统统需要!
剧本是反映复杂人心的东西。本书并不直接诊断剧本,而是直指人心,让人更投入地享受创作,治愈自己,给了我极大的勇气。不仅适用于有志成为编剧的人,如果你想要尝试创作小说,我也推荐你读一读它。真想请三宅老师做我小说的“常务医生”呀!
——日本知名作家
这本书很可能会颠覆你对事物的看法,不想从迷惑中醒来的人千万别看!听三宅先生讲话,让我觉得对影视剧的看法完全升级了!本书深刻展示了创作的真实思考流程,实在是剧作教材的集大成者,不单单希望成为编剧的人,我向所有对“故事”感兴趣的人都大力推荐。
——知名电台访谈Lime Star主持人宇多丸
媒体推荐 在书店,这本书摆在影视类的书架上,跟其他剧作书放在一起,这倒也没错。但这本书辐射的范围远超电影和动画剧本怎么写的问题,甚至超越了如何创作游戏、漫画、小说的问题,到达了“如何生活”的层面。我把这本书当作“幸福论”来读。
——日本亚马逊读者
虽然“人际关系课”和这本书所用的“临床方法”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人生观是共通的。“编剧逃跑的话,登场人物也无法面对问题”,这里很有趣,剧本不知不觉变得荒唐的时候,编剧可能需要意识到,自己正被“未结清的过去”束缚着。
——日本亚马逊读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编剧解忧相谈室”系列的**本, 是一本给编剧初学者指导的编剧教程。作者三宅隆太是导演、编剧, 他结合大量事例, 对编剧创作过程中容易步入平庸的困境进行了心理分析, 提出切实可行的转变方法。本书还着重介绍了剧本医生这一职业。除了是导演、编剧, 三宅隆太同时还是一位剧本医生。剧本医生之所以能够为编剧解忧, 是因为他关注编剧的困扰所在, 帮助编剧从固有的思维方式中找到破除僵局、开辟创作新思路的转折点。
目录
第1章 探索你的世界观
你是否在写“毫无自身特色的剧本”?
主人公的资质
“好人”就能引起共鸣?
常识的陷阱
引人共鸣的人物究竟如何?
为主人公制造绝境
如何发现内心的前提?
倾听登场人物的心声
承认自己内心的“恶意”
“社会面具”的圈套
舍弃不必要的“世界观”
第2章 性格结构与高潮的相关性
破壳的瞬间
“壳”的产生源自“未结清的过去”
社会面具与“未结清的过去”
破壳还须靠自己
电影与真实人生的连接点
“壳”的产生机制
思考模式的流程
改变性格(思考模式)的方法
制造破壳时机的秘诀
作者压力的消除与剧本的关系
人生不是戏剧性的,而是走向戏剧化的
第3章 选择中心轨迹,简化矛盾纠葛
并非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
看清中心轨迹的能力
即使属于同一体裁,中心轨迹也可不同
抽象化与类推思考
注意“毫无关联的发言”
知识与体验的结合
第4章 做场景列表,培养结构能力
美国电影的剧本技巧
电视中的外国电影剧场
做完场景列表后的发现
电影与感情的波动
“出乎意料”才更有趣!
光剑与原力
攻势反转的场景
Double Tap(双发快射)
关联型叙事法
做场景列表的具体方法
第5章 剧本医生的工作方法(前篇)
剧本状态不佳
推进修改的方法
不署名合同
成为剧本医生的契机
对署名的盲目信任
初诊的流程
修改的各种理由
剧本医生的委托方法
与客户的受理面谈
剧本医生不是魔法师
受理面谈的意义与重要性
倾听的方法
目光不要朝向自己,而要投向对方
剧本(草稿)的通读
自我意识与语言节奏
阅读草稿的准备
分析评价表(报告)的撰写及提交
为何主诉是必要的?
关于电影结构
关于配角
关于故事评价
关于市场
第6章 剧本医生的工作方法(后篇)
报告的撰写
探索编剧的想法
初诊后的续约
以修改人身份再次参加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剧本医生的职业,并非推销自我的机会
与目标编剧的面谈
与目标编剧的关系
商讨时应着眼的事项
前提与真心的忽隐忽现
编剧自身所忽略之处
心理咨询能力的必要性
从初稿阶段开始参与的重要性
结 语
致 谢
《蓝霹雳》的场景列表及说明
第1章中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及影片
分析评价表
出版后记
节选
第1章
探索你的世界观 ●“好人”就能引起共鸣?
接下来,我们谈一下厌恶的人(令你感到不快的人)为何能够成为主人公。通常来说,成为主人公的条件,就是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
当然,这条规律本身并没有问题。
但是,业余作家,尤其是“窗边系”作家,对于“能够引起共鸣”这一点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
到头来,作品多是单纯地以“品行端正的人”或“好人”为主人公。在选定主人公之际,总是难以逃脱中规中矩,注重保持社会性平衡的类型。
编剧们之所以会这样去写,也许是因为他们盲信或是片面地断定,只有将好人作为主人公,才会被一般人(也就是观众)接受。
但这样想是不行的,或许在平时的生活中,“品行端正的人”和“好人”更容易相处,然而在剧本中,他们就不一定能够引起共鸣了。
因为“好人”极易“沦落”为“好好先生”。
话说回来,绝对意义上的“品行端正的人”和“好人”,真的存在吗?
无论何人,都会有其特有的乖僻之处。
正是那些乖僻,造就了每个人身上*为与众不同的部分,甚至构成了一个人物的魅力点。
平日观察他人的时候,切忌肤浅、单方面地了解一个人。
常识的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而喻。
缺乏常识,就难以正常地生活,也会逐渐与社会脱节。
但问题在于,若是过分拘泥于常识,当眼前出现行为超脱常识的人时,会条件反射一般十分恼火或是受到惊吓,极难保持冷静。
常识终究只是常识,无须“上纲上线”。
有些时候是轮不到社会公认的常识来指手画脚的,你的感觉和思考更为关键。
换言之,意识到“个人的思索和考量”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你对自身不能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那么,你就很难以旁观者的身份,看透旁人的行动以及其中蕴含的真意。
在我看来,无论是评阅剧本,还是身处现实世界,在评判人物之际,个人的思考都是颇有分量的关键点。
当然,如果你不管缘由不问状况,坚持表示难以容忍,无法原谅违背常识者的话,那么这种抗拒和反对,就无疑是你的个性,也是你的世界观。这样强烈而清晰的想法,也能够成为创作者强有力的武器。
然而,如果你只是觉得“在社会上,违反常识的人不是好人,这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既然如此,想必他们是真的品行不正吧”,并基于这样的想法去评价、审定他人,那你需要再考虑一下了。
因为,那并非“真正的你”所给出的评价或是判断,只不过是对“常识”的现学现卖而已。
●常识的陷阱
假设你想写一个剧本,目的是希望观众能认真思考一下“杀人的对与错”这个主题。
这个时候,写下“杀人是绝对禁止的行为”之类的内容,是没什么意义的。
因为,那是理所应当的(常识)。
将理所应当的事情理所当然地描述出来,实在是难以打动读者的心。读者读过之后,除了发出“嗯,的确”“对,确实如此”之类平淡的附和之外,再无其他回应。
在读完剧本,或是电影结束的那一刻,观众们想必已经忘记了故事的主题。
现在换一种思路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是描述了“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有必要采取杀人这一行为”的剧本,观众的反应会如何呢?
观众们也许会感到出离愤怒:“简直是胡说八道!不管有怎样的理由,杀人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也许会回想自身的经历,对比自身的价值观加以评论:“杀人当然是不可以的,
但我也曾经那样想过。”
这样来写“杀人的对与错”,就能够引起观众对这个问题的深思了。
如此设定,带动了观众情绪的波动。情绪的起伏,促使观众围绕着“杀人的对与错”这个议题层层发掘,深度思索。
无论如何,提高写作意识,需要将常识先抛之脑后。
在写作的时候,你并不是芸芸众生的一员,而是只以“你”为名的独立个体。
●引人共鸣的人物究竟如何?
那么,“引人共鸣的人物形象”,究竟是怎样的呢?
“引人共鸣的人物”,应是令人无法忽视的人,令人不得不在意的人。
观众会想要更多地了解那个人,了解他的遭遇,想要看他*后是如何解决了问题。
在你的伦理观中,“相处时让你心情愉悦的人(喜欢的人)”即是你所认可的人。你会衷心希望这种人过得开心,希望能够见证他*终收获幸福。
另一方面,从你的伦理观来看,让你感到不快的人(讨厌的人)属于你不认可的人。在想到讨厌的人的时候,你的内心有何反应?完全没有波澜吗?
恐怕不会无动于衷吧,难道不会感到愤怒或是暴躁吗?
想到讨厌的人,内心应该会出现“那家伙真是不可原谅!不得好死!”的想法,令你如鲠在喉,愤恨之气难以平息。
事实上,这样激愤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共鸣”。
●为主人公制造绝境
从古至今,增强故事情节推动力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为主人公制造绝境。
人这种生物在被逼迫到极限时,断然不会逃避或束手就擒,而必定会主动出击。
主动采取行动,强化自身与世界和他人的联系,他所处的事件状况也会随之变化,事态得以进一步发展。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是如此行动的。
这样重要的事实,同样可以运用到剧本写作中。
“窗边系”剧本的弱点之一,就是主人公并未被逼迫到绝境。
大部分“窗边系”作家,都有将与自己相似的人选定为主人公的倾向。
这种选择本身并非坏事,问题在于,因为作者自身在主观上与主人公太过步调一致,不知不觉中就会过于娇惯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很难施以严酷的磨砺。
受到作者宠爱的登场人物一贯十分保守,绝不会自发采取任何行动。
这与在过分保护下长大的孩子是一样的。在与外界接触的时候缺乏自信,畏惧失败,在内心给自己设定种种限制,宛如戴上了枷锁,总是沉闷地苦恼着。结果,也只能在窗边陷入无尽的思虑。
归根结底,是主人公过于依赖作者了。
作者简介
三宅隆太,日本编剧、电影导演、剧本医生、心理咨询师。曾任若松制作副导演,后转职为自由摄影师与照明技师,参与大量影视剧制作。此外,他以剧本医生的身份参与了诸多电影项目,不乏好莱坞作品,并执教于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等高校及其他编剧培训学校。
三宅参与编剧的电影作品有:《剧场灵》(2015)、《黑百合小区》(2013)、《凌晨是神的时间》(2011)、《怪谈新耳袋:怪奇》(2010)、《咒怨:白老妇》(2009),电视剧作品有:《世界奇妙物语25周年秋季特别篇》(2015)、《黑百合小区:序章》(2013)、《古代少女队Dogoon V》(2010)、《毛骨悚然撞鬼经》系列等。
史逸青,翻译与电影爱好者,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8.1¥30.0 -
书法非常道-五千年书法名流轶事
¥17.4¥58.0 -
梵·高手稿-精装
¥35.3¥138.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0.2¥30.0 -
千刃千眼
¥19.0¥56.0 -
纯艺术--欧洲电影(原始冲动影像视觉的内在张力)
¥8.9¥29.8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8.1¥30.0 -
友妖经
¥18.4¥68.0 -
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唐人摹兰亭序三种
¥2.2¥8.8 -
观众心理美学
¥8.1¥29.8 -
一白书画印
¥22.0¥88.0 -
花与女组画
¥2.9¥4.8 -
吠月:萩原朔太郎诗集
¥24.7¥55.0 -
艺术创造学/余秋雨
¥16.6¥52.0 -
焦小健-当代艺术家
¥22.9¥89.0 -
摄影一本通
¥14.9¥49.8 -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八品)
¥15.4¥49.8 -
当代艺术家:章晓明
¥22.5¥90.0 -
世界摄影艺术之旅
¥19.0¥75.8 -
百年画坛钩沉
¥28.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