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3086540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0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213086540 ; 978-7-213-08654-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纽约时报》畅销No.1,《华盛顿邮报》《出版商周刊》年度图书。 ◆中文出版7年,影响和鼓舞超30万人。《新京报》年度好书,国家图书馆郑重推荐,荣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 ◆比尔.盖茨夫妇、希拉里.克林顿、安吉丽娜.朱莉、乔治.克鲁尼、《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斯蒙德.图图、闾丘露薇、蒋方舟力荐。比尔.盖茨更是称其为“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必读书” ◆媒体称赞本书可以改变世界,但首先,本书可以改变你自己。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走访亚非拉国家二十几年震撼呈现。本书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佐以大量的数据,没有局限于对女性遭遇的报道,还展示给读者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思考。本书是填补亚非拉女性生存现状领域研究一项空白的重磅级畅销书。  ◆震撼的叙述,翔实的记录,悲伤与希望交织的生命万象。一本给你自己(没错,不是别人)的希望之书。 ◆请给予这些故事以坚定的注视,它们离你我并不遥远。

内容简介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夫妇这对有丰富联合报道经验的记者伉俪的带领下,我们在本书中去亚非拉国家做了一次长途冒险旅行。在那里,我们看到性别歧视、性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等现象,让女性犹如仍置身在18、19世纪的炼狱。我们也看到那里的女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以及如何一点小小的帮助就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整个世界对此困境的态度,以及女性身上自我觉醒的力量。她们将绝望化为希望,勇敢争取生命尊严。 本书以人物故事为线索,佐以大量的数据,没有局限于对女性遭遇的报道,还展示了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思考。同时,本书也为那些想为世界尽一份力的人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 震撼的叙述,翔实的记录,悲伤与希望交织的生命万象。或许你已经衣食无忧,却不能不关注另一个世界的艰困,那个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

目录

前 言 女孩效应

**章/解放21世纪的奴隶

    学校帮助学校

第二章/禁令与卖淫

    解救女孩容易,防其重操旧业难

第三章/学习大声反抗

    新废奴主义者

第四章/以强暴作为统治手段

    穆赫塔尔的学校

第五章/“荣誉”之耻

    海外留学到刚果

第六章/孕产妇死亡率——一分钟一名妇女

    治疗国家,而不只是病人

第七章/妇女为何死于分娩

    埃德娜的医院

第八章/家庭计划与“上帝鸿沟”

    简 罗伯茨与3400万名朋友

第九章/投资于教育

    安与安琪莉

第十章/小额信贷:金融改革

    送给戈蕾蒂的“关怀”包裹

第十一章/中国与卢旺达

     大声说出心底的秘密

第十二章/草根VS 树顶

     女孩帮助女孩

第十三章/你能够做什么

     花十分钟就能付诸行动的四个步骤


如果你想了解妇女救援组织

致谢


 


展开全部

节选

【观点选摘】 ◇当一名重要的异议分子在异国遭逮捕时,我们会写一篇头版新闻;而当10万名女孩常态性地遭到绑架及被非法卖到妓院时,我们甚至认为这不是新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记者往往善于报道特定日子发生的事件,却疏于报道每日常态性发生的事情,比如妇女每日遭受的残暴对待。 ◇如同男性一样,女性也接受并传播厌女价值观。这不是一个二分法的世界,并非男人施虐、女人受虐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更为杂乱的境地,其压制女性的社会习俗是男女共同遵守的。 ◇西方国家的性别问题跟薪资不平等、体育队伍资金不足或是上司不令人喜欢的触碰有关,而在世界许多地方,性别歧视却是致命的。比如,每四分钟,一名印度小女孩死于性别歧视;每一分钟,一名孕产妇死亡;每十秒钟,世界某处有一名女孩被强制切除外阴,而且大多没有打麻药。 ◇在大多数社会,人们想出神话或者神学的种种理由,来解释妇女为何应该承受生产之苦,而且排斥做让分娩过程更为安全的任何努力。麻醉剂被研发出来后,几十年来不让分娩妇女使用,因为妇女受苦被认为理所应当。只有极少数社会采取相反的观点,其中之一是墨西哥的惠乔尔人(Huichol)。惠乔尔人认为生产之苦应该男女共同分担,因此生产时,产妇会抓着一根绑在丈夫睪丸上的绳子,每一次阵痛,她就会拉扯绳子,好让男人也"阵痛"。要是其他地方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娩伤害想不被关注都不行。 【精彩试读】 卡斯特巴纳加的臭水沟渗透出污水、臭味和绝望。当地居民是达利人(Dalits)--碰不得的"贱民"。他们大多肤色黝黑,从服装和举止看得出来出身低下。他们住在弯曲泥土巷的简陋小屋里,每逢下雨,巷子就成了污水和烂泥混杂的沟渠。卡斯特巴纳加的男人大多拉人力车、当仆人或从事肮脏的体力工作,妇女则出去做帮佣或在家里带孩子。 在这种几乎失去了一切可能性的恶劣环境里,竟有一名叫作乌莎那拉亚尼(UshaNarayane)的年轻女子在逆境中甩掉了绝望。乌莎28岁,脸蛋圆润,浓眉大眼,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她虽然个子矮小,却全身充满活力。在印度这种地方,人们长期营养不良,身上的肉可能是地位和名望的象征,而乌莎的体重正显示了她的成功。她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她父亲马都卡那拉亚尼也是贱民,但有高中学历,目前在电话公司上班,这在当地算是一份好工作。乌莎的母亲奥卡也是难得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虽然15岁就嫁人了,但是她读到了九年级,阅读书写都难不倒她。父母皆认定小孩要接受扎实的教育,这才是脱离卡斯特巴纳加之道。他们节衣缩食,省下每一卢比来用到孩子的教育上--果然每个孩子都闯出了一番事业,在一个从没有人上过大学的贫民窟里,那拉亚尼家的五个孩子,包括乌莎,都拥有大学学历。 想到这样的教育对女儿带来的影响,乌莎的母亲虽然欢喜,但也有点恐惧。"她什么都不怕,"奥卡说,"任何人都吓不到她。"乌莎大学毕业后拿到了酒店管理的学位,将来似乎一定会在印度某处管理一家高级酒店。她已经逃离了卡斯特巴纳加,正准备接受一份工作。没想到当她回来探望家人时,却遭遇了野心勃勃、志得意满的阿酷亚达夫。 阿酷亚达夫可以说是卡斯特巴纳加的另一种"成功"。他的种姓阶级较高,原本是黑帮老大底下无足轻重的走狗,后来成为无恶不作的流氓,称霸贫民窟。他手底下有一帮恶棍,这些人控制了整个卡斯特巴纳加,抢劫、施虐、谋杀,无所不为,而且总能逍遥法外。在中产阶级的小区里,印度当局会防止黑帮如此嚣张跋扈。但是在贱民或低阶种姓居民所住的贫民窟,当局鲜少插手,只会接受贿赂,因此流氓帮派有时候会成为绝对的统治者。 15年来,阿酷亚达夫不断欺压卡斯特巴纳加的居民,同时精明地建立了一个小型企业王国。他的特长之一就是以强奸要挟、恐吓任何与他唱反调的人。要是出了人命,留下尸体倒是麻烦,还需要准备红包,好防止警方介入调查。而被强奸却严重有损名誉,通常受害者不敢声张,因此性羞辱是控制社群的有效手段。 贫民窟的街坊邻居表示,阿酷亚达夫曾经在一名女子刚结婚之后就强暴了她。另一次,他把一名男子身上的衣服剥光,用香烟头烫他,然后强迫他在自己16岁的女儿面前跳舞。他们说他曾经虐待一个名叫艾秀巴格特的女人,在她女儿和几名邻居面前割下她的乳房,然后在街上把她碎尸万段。邻居阿维纳许提瓦力对于艾秀惨遭杀害心生恐惧,打算报警,于是阿酷亚达夫也把他给杀了。 暴行一件接着一件。他和几个跟班儿轮奸了卡尔玛,而她十天前才刚生了孩子。卡尔玛觉得从此以后无脸见人,就往身上浇了煤油,然后点火烧死了自己。另一名妇女怀孕七个月时,这帮恶棍把她从家里拖出来,剥光她的衣服,众目睽睽之下强暴了她。这帮人越是惨无人道,当地居民就越是噤若寒蝉。 25个家庭搬走了,但是大部分贱民别无选择。为了适应这样的恶劣环境,他们只好让女儿辍学,锁在家中,不让别人看到。卖菜的小贩都避开卡斯特巴纳加。而只要阿酷亚达夫专找贱民下手,警方就不会介入。 "警方的阶级意识非常严重,"乌莎说,"你要是肤色较浅,他们就会认为你阶级较高而可能帮你忙。但是任何肤色较黑或蓬头垢面的人,他们就会欺负你。经常有人去向警方投诉,却反遭警方逮捕。"一名妇女报警,说她被阿酷亚达夫和他的手下轮奸,结果警方反过来也轮奸了她。 乌莎一家是唯一逃过阿酷亚达夫的魔掌的。他对他们避而远之,担心他们有高等教育撑腰,向警方投诉可能会很有效。在发展中国家,欺负文盲通常是没有风险的,但想要找受过教育的人下手,就比较危险了。不过,当乌莎回去探望家人时,势不两立的这两家终于杠上了。 阿酷亚达夫刚强暴完一名13岁少女,正觉得自己雄风大展,好不威武,趁势与手下到乌莎家的邻居蕾娜登吉利家勒索。那些走狗摔烂她的家具,威胁要杀了她家人。乌莎事后赶过去,她让蕾娜去报警,蕾娜不肯,于是她自己跑去警察局报案。警方把此事通报给阿酷亚达夫,他勃然大怒,带了40个跟班堵在乌莎家门前。他拿着一瓶硫酸,在门外喊着要乌莎少管闲事。"你撤回诉状,我就不会伤你。"他说。 乌莎挡住门,大声吼回去,说她永不妥协,接着手忙脚乱地打电话报警。警方说他们会过来,但是一直没动静。这边,阿酷亚达夫正在砰砰砸着大门。 "泼你一脸硫酸,看你还敢告状!"他咆哮道,"你落到我们手里,叫你吃不了兜着走!轮奸算什么,我们会怎么对付你,你想都想不到!" 乌莎骂回去,阿酷亚达夫不甘示弱,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会如何强暴她,用硫酸烧她,把她碎尸万段。正当他和手下试着砸门时,乌莎打开家里用来做饭的瓦斯桶,然后抓起一根火柴。 "你们要敢闯进来,我就点火,咱们同归于尽!"她疯狂地吼道。那些混混们闻到瓦斯味,踌躇了起来。"走开,要不然你们全会被炸飞!"乌莎再度喊道。攻击者往后退了。 这场对峙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邻里街坊。大家都为乌莎深感骄傲,想到阿酷亚达夫可能会杀了她,他们非常心痛。邻居们本来已经聚集在不远处了,只是不确定要采取什么行动。但是当看到乌莎反击回去,冲着阿酷亚达夫大声痛骂,*后还逼得他的手下撤退了几步时,他们不禁士气大增。很快地,街上聚集了100名愤怒的贱民,他们捡起棍棒和石头。 "大家逐渐明白,要是他连乌莎也不放过,那这座村庄是真的没救了。"一名邻居解释。乱石砸向了阿酷亚达夫的手下,他们看见这群怒气冲冲的村民时,一个个抱头鼠窜。贫民窟一片欢腾,贫民对抗黑帮获得胜利,这是破天荒头一遭。贱民涌上街头,欢欣鼓舞。接着他们走到阿酷亚达夫的家,一把火把他的房子烧了个精光。 阿酷亚达夫跑去警察局,警方为了保护他而将他逮捕。这些警员显然是打算先将他拘留,等到居民的怒火熄灭后再放他回去。阿酷亚达夫的保释听证会已经安排好,谣传警方已被买通,打算释放他。保释听证会在数英里外的那格浦尔市中心举行。那天,几百名妇女从卡斯特巴纳加步行到那里,走进挑高天花板、铺着大理石地板的法庭,虽然其富丽堂皇的英式装潢早已有了岁月的痕迹,但看起来依然十分宏伟。贱民妇女们穿着拖鞋,裹着褪色纱丽,她们在这样的建筑里非常不自在,但还是在前面几排坐了下来。阿酷亚达夫趾高气扬地走了进来,他捕捉到了这些妇女在这里的不知所措,脸上更加信心满满。他瞥见自己曾经强暴过的一名妇女,轻蔑地嘲笑她是妓女,冲她喊,说他还会再强暴她。那名妇女冲上前去,用拖鞋敲打他的头。 "我跟你拼了!"她尖声咆哮。说时迟那时快,众人如水坝决堤一般蜂拥向前,显然是事先安排好的。卡斯特巴纳加的所有妇女一拥而上,呐喊着,把阿酷亚达夫团团围住。有些人从衣服底下拿出辣椒粉,往阿酷亚达夫和两名看守警员脸上撒。警员的眼睛被弄瞎了,吓得连忙逃离了现场。接着,几名妇女从衣服里掏出刀子,开始往阿酷亚达夫身上猛刺。 "原谅我,"他大叫,吓坏了,"原谅我!我不会再犯了!"妇女轮流传递刀子,往他身上不住地戳。她们之前已经说好,每个人至少要刺他一下。接着为了报复他割掉艾秀巴格特乳房的举动,她们采取恐怖手段,把他的阴茎割掉了。*后,他成了一团碎肉。我们后来拜访时,法庭的墙壁上还留着他的血渍。 沾染血渍的妇女踏着大步凯旋,告诉她们的丈夫和父亲,她们灭了那个魔鬼。贫民窟沸腾了,家家户户播放音乐,在街上翩翩起舞。他们把钱筒里的积蓄掏出来购买羊肉和甜食,把水果分给亲朋好友。整个卡斯特巴纳加的欢乐程度不亚于一场大型婚宴。 很显然,攻击阿酷亚达夫的举动是事前仔细规划好的,而乌莎是领导者。因此,乌莎虽然能够证明她当天没有在法庭里,但是警方还是逮捕了她。然而,这场杀害事件让公众的视线聚焦到卡斯特巴纳加,舆论强烈抗议。已退休的高等法院法官包法翰公开支持那些妇女,他表示:"在那样的情况之下,她们别无选择,只能杀掉阿酷。妇女们曾再三向警方寻求保护,但是警方没有保护她们。" 贫民窟的数百名妇女认为,要是她们全部人都表示为这起攻击事件负责,那么就没有一个人要为谋杀负责。她们的理论是:如果几百名妇女每人都往阿酷亚达夫身上刺一刀,那么就没有一个伤口是致命的。整个卡斯特巴纳加的妇女皆喊着同一口号:我们一起杀了他,逮捕我们全部吧! "这件事我们全都有责任。"一名害羞的年轻妈妈拉佳诗莉蓝黛说。拘谨的45岁家庭主妇吉嘉摩儿补充:"我很得意我们做了这件事……如果有人得受惩罚,我们所有人一起担当。"吉嘉心满意足地声明,"我们女人变得什么都不怕,我们在保护男人。" 沮丧的警方在两周之后释放了乌莎,条件是她必须待在老家,哪儿都不能去。酒店经理的生涯规划可能要泡汤了,她也确定阿酷亚达夫的手下为了报复,可能会强暴她或泼她硫酸。"这我倒是不在乎,"她信心十足地扬起头,不以为意地说,"我才不担心他们来报复呢!"她成为小区工作的组织者,展开了自己全新的生活。她运用管理技巧来凝聚贱民,大家一起制作渍菜、衣服和其他产品在市场上卖。她要贱民开创事业、增加收入,才会有足够的资金接受更多教育。 现在乌莎的收入仅能糊口,但是她成了卡斯特巴纳加爆发力十足的新领袖、贫民窟的女英雄。我们去拜访她时,出租车司机一直找不到她家。司机在卡斯特巴纳加不时停下来问路,但是每个人都坚持说没有这个人,或是故意指错方向。*后,我们只好打电话给乌莎报告我们的困难,这才看到她走到大街上,向我们招手。她解释每一个误导我们方向的人都会派一个小孩跑去跟她通报,报告她一名陌生人正在找她。"他们想保护我,"乌莎笑着说,"整个小区都在当我的眼线。" 卡斯特巴纳加的一连串事件令人惴惴不安,其中没有简单明了的道德训示。虽然我们对于这样的血腥结局感到不安,也无法认可谋杀的行为,但是看到女性经年默默承受虐待,而终于有乌莎这样的女子带头反抗,的确是宣泄了一股不平之气。

作者简介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在担任《纽约时报》驻北京特派员期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他们也是**对共同获得普利策奖的夫妇,随后克里斯多夫先生又于2009年因《纽约时报》的报道再获普利策奖,他曾被派驻《纽约时报》洛杉矶、香港、北京、东京分社,现任《纽约时报》副主编。 尼可拉斯.D.克里斯多夫和雪莉.邓恩已共同创作了多部纪实作品,这本《纽约时报》重磅畅销书《天空的另一半》是美国近十年来的畅销人文佳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