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里的教育学

包邮红楼梦里的教育学

1星价 ¥30.2 (6.7折)
2星价¥30.2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9099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62290995 ; 978-7-5622-9099-5

本书特色

作者不仅在《红楼梦》里构建了一个系统的教育世界,而且对有些细节的挖掘也特别独到和精彩,可以说这部著作填补了红学研究的另一个空白。这部书可当作一部家庭教育的著作,因为,尽管时移事异,但大观园里反映出来的那些家庭教育问题,在我们今天的大部分家庭里依然存在,甚至更加恶化。以本书为鉴,打开自己的第三只眼睛,也许能够让我们更理性、更自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教育学的视角系统地探讨《红楼梦》中的教育思想和曹雪芹的教育理想,在红学研究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家族培养继承人而失败的书。封建教育的制度体系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原因;大观园的宏大设计与众女儿在大观园里的学习生活,充满着曹雪芹的教育理想;主人公贾宝玉的怕读书和红楼众多人物身上呈现出来的教育元素,是曹雪芹教育思想的反映;贾府的家庭教育再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传统。本书观点新颖,语言精炼,呵读性强,对阅读《红楼梦》、学习大语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贾氏之弊在富而不教吗?
贾氏之弊在富而不教吗?
可卿托梦有深意
贾府里的义学
曹雪芹的女子教育思想
塾师贾代儒
贾府之气数,首乱于教育——品读第九回(一)
附学背后——品读第九回(二)
正当青春年少——品读第九回(三)
“未来学校”大观园
“未来学校”大观园
快乐校园
词坛吟社诗人雅会
大观园里青春萌动
宝钗论诗
黛玉教诗的核心是阅读
李纨:走出“槁木死灰”
贾宝玉的读书生活
贾政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贾宝玉读了哪些书?
贾宝玉的读书生活
谁是贾宝玉崇拜的偶像?
贾宝玉的人性关怀
贾元春堪称教育家
贾元春堪称教育家
理性认识封建淑女薛宝钗
周先生为什么不爱林妹妹?
“牙牌令过失”与林黛玉的成长
香菱为什么要学诗?
刘姥姥进贾府的感恩主题
贾雨村现象
为什么偏偏是贾瑞死?
保护表现欲
贾府家教有方吗?
贾府的家教
王夫人:被扭曲的母爱
“风流名士”史湘云
薛蟠是怎样“炼成”的?
“问题学生”的问题
贾探春的自强自尊
贾府的礼仪教育(一)
贾府的礼仪教育(二)
读《红楼梦》学大语文
曹雪芹的价值观
读《红楼梦》学大语文
影视剧无法代替原著阅读
“觑”眼看红楼精彩呈瞬间——趣谈描写红楼人物眼神动词的运用
意象“芦雪广”
《红楼梦》里的诗词
《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贾氏之弊在富而不教吗? 曹雪芹不是教育家,没有当过校长,不像明清之际的很多小说家那样教过私塾、当过老师,但是,我看到的《红楼梦》,通篇却都关乎教育!他没有提出和他同时代一些思想家那样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但是.这并不影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教育现象、表现教育思想。我们知道,与曹雪芹同时代的法国思想家卢梭,他也没当过老师,没有做过校长,但是他却写出了传世的教育经典《爱弥尔》。比曹雪芹晚约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教育家怀特海也不是教师出身,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他却写出了闻名于世的《教育的目的》。曹雪芹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和思想家,他在《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中,如实地描写了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兴旺和衰落,当然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封建家族的教育问题,小说中渗透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教育的批判,突显了作者所向往的教育理想。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说:《红楼梦》里的理想世界,是抽象的、理念的、虚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彰显的教育思想是抽象的、理念的,是潜意识的,也许,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他所呈现出来的贾府教育对我们认识那个封建末世的重大意义。 《红楼梦》写的是贾府这么一个大家族的衰落。对于衰落的原因,有的人认为是“贾氏之弊,总在富而不教”。把家族衰落的根源归咎于教育.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却很有道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制约或决定着一个时代教育的发展,教育虽然对延缓封建家族的没落并不起决定的作用,但是对于这种影响却不能小觑,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隐性到显性的过程。对此,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回作了回答。冷子兴道:“……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贾雨村纳罕道:“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教子有方的。”曹雪芹的意思是说,不论贾府如何“教子有方”,也避免不了封建家族“一代不如一代”的末世趋势!但像贾府这样的百年家族,其子弟的教育虽然不是其兴衰的决定因素,但一定是重要的因素。第七十五回贾赦说:“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这样的家庭,读不读书并不要紧,只要封建朝廷还在,皇亲国戚还在,其家族就不会衰落。这正是贾赦这样的当家人不鼓励子女读书的认识,也正是贾府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其实秦可卿向凤姐托梦办学,比贾赦一类人的认识高多了!这难道不是一个悲剧么! 自明朝以来,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由盛到衰,清朝的康乾时期才是一个重振期。在此前的后金时期,努尔哈赤一向重武轻文。1625年定都沈阳之后仍然对知识分子进行镇压。一直到皇太极继位之后,才开始重视文化人才,设立文馆,发展教育。清军入关之后.其政治制度包括教育制度体系基本上沿用明制,《红楼梦》描写的正是这一个时期。作为封建国家而言。教育的目的是要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作为个人(家族或家庭)而言,教育的目的就是当官,掌握权力,继承家业,光宗耀祖。这两个主体的教育目的虽然不同,但其达到目的的手段却是一致的——科举考试。皇帝通过科举取士控制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加强思想的钳制,给希望进入官僚体制的参与者个人进行洗脑。这个洗脑的“药水”就是程朱理学。儒家学说经过汉代董仲舒的发挥,继而到宋代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阐释成为理学,被明清统治者定为正宗。尤其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更成为儒学标准。程朱理学就成为清朝时期给人们洗脑用的浓烈的“药水”。 在教育的实践上,清朝教育*大的问题是把科举取士作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红楼梦》写贾政那么着急,那么严厉地要贾宝玉读书,读“四书”,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应对科举考试,实现蟾宫折桂。第二回中冷子兴介绍说:贾政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祖父钟爱,原要他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即叫长子贾赦袭了官,将贾政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现已升了员外郎。贾家没有科举出身的官员,贾政心里很别扭、很焦虑,在朝堂上也很没面子。在第九回,曹雪芹就把贾政这种恨铁不成钢的焦虑心态写活了。贾政先是对宝玉一阵责骂,然后叫仆人李贵去学校给先生带信:“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要紧的。” 明清科举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只有接受学校教育取得出身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同时,在科举考场上,是以八股文“惟其所取”,因而“士子为应试.贪图近功,企慕速化,置经史实学于不问,竟取近科闱墨.摹拟剽窃,在明清蔚然成风”。教育变成了科举的附庸。曹雪芹对此深恶痛绝,累次借贾宝玉之口表达出来。其实,这个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如李贽

作者简介

张晓冰,湖北省监利县教育局原局长、党委书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著有《乡村笔记》《农村教育改革的一场风暴》《做一个理性的教育者》等书。曾获2009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全国首届教育改革创新奖”。有红学随笔和论文在有关教育报刊、微信公众号上发表。2018年起,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未来教育家》杂志开辟“红楼梦里的教育学”专栏。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