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32655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303265541 ; 978-7-303-26554-1
本书特色
本书从政治与民族两个层面探讨安史之乱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河北胡化问题。以安史之乱的爆发为界点,河北胡化可分为幽营胡化和恒魏胡化两个阶段。其中幽营胡化的核心在于种族迁徙,其标志是营州杂胡群体的形成;而恒魏胡化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主要源于叛乱期间军镇势力的持续发育。这两个逐步递进的历史阶段与唐朝中央政治斗争密切相关。底层偏裨出身的武将在叛乱平定前夕成为燕朝地方权力的实际掌控者,他们与唐朝达成政治妥协,终结了燕朝的统治,使得“节帅出偏裨”的模式被固定下来,并与掌握中层军事力量的军州形成制衡,成为唐后期河北藩镇格局的基本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从政治与民族两个层面探讨安史之乱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河北胡化问题。以安史之乱的爆发为界点,河北胡化可分为幽营胡化和恒魏胡化两个阶段。其中幽营胡化的核心在于种族迁徙,其标志是营州杂胡群体的形成;而恒魏胡化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主要源于叛乱期间军镇势力的持续发育。这两个逐步递进的历史阶段与唐朝中央政治斗争密切相关。底层偏裨出身的武将在叛乱平定前夕成为燕朝地方权力的实际掌控者,他们与唐朝达成政治妥协,终结了燕朝的统治,使得“节帅出偏裨”的模式被固定下来,并与掌握中层军事力量的军州形成制衡,成为唐后期河北藩镇格局的基本模式。
目录
**章 被建构的“安史之乱”
一、“羯胡乱常”的中兴隐喻
二、从天命到人事:陆贽对于肃、代、德三朝历史的阐释
三、六十年重回太平:宪宗朝史臣群体对 安史之乱以来国史的重新书写
四、“盛唐”概念的演变与唐史分期
第二章 论河北胡化的两个阶段
一、从“胡地”到“戎墟”:河北意象的变迁
二、河北胡化说的演进
三、“营州胡”辨析
四、幽营与恒魏:河北胡化的两个阶段
五、“河北”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 天宝党争与幽州格局变化
一、“忠王党”与朔方集团
二、玄宗对边镇新势力的培植
三、安禄山崛起的人事因由
四、安禄山叛乱前夕的实际权力分析
第四章 安禄山的族属与身世
一、“韩公屠帐”说考
二、六胡州之战与安禄山生父
三、安延偃:被迫的身份标识和后天的情感追寄
四、胡人家族势力与安禄山的崛起
五、“牧羊羯奴”与“互市牙郎”:马政视角下的青年安禄山
第五章 安史之乱借兵回纥事发微
一、弃置范阳:北线平叛方略的兴废
二、从“助顺”到“借兵”:借兵回纥事在唐人话语中的变化
三、朔方军与借兵回纥
四、仆固怀恩嫁女事发微
五、借兵回纥与唐马政变革
第六章 燕政权的嬗变与河北藩镇格局起源
一、从“燕”到“后燕”:安史之乱的分水岭
二、幽州文士集团的覆亡
三、偏裨与军州:节帅的两种成长模式及其消长
四、孤立史燕与媾和中兴
第七章 蕃部弃儿与河东公敌——仆固怀恩叛乱新探
一、仆固氏世系探原
二、仆固氏政治立场及其与回纥之渊源
三、反仆固氏诸蕃部的家世渊源及政治立场
四、仆固怀恩暗通河北藩镇的证明
五、蕃部弃儿与河东公敌:仆固怀恩反叛原因
附录:安史之乱年表
说 明
安史之乱年表
后 记
作者简介
王炳文,1986年生,甘肃庆阳人,兰州大学历史学学士、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唐代政治史与中古民族史。在《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唐研究》、(台北)《新史学》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
明末农民战争史-修订版
¥18.5¥4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6.7¥49.0 -
人类酷刑简史
¥23.6¥59.0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8.7¥52.0 -
中国近代史
¥15.1¥39.8 -
安史之乱
¥24.1¥68.0 -
华戎交汇在敦煌
¥20.3¥58.0 -
历史的沸点-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第二卷
¥16.8¥48.0 -
敦煌学新论(增订本)
¥41.8¥68.0 -
清朝穿越指南
¥17.1¥45.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19.9¥49.8 -
中国历史常识
¥18.9¥4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法国大革命
¥20.6¥56.0 -
希特勒死后:欧洲战场的最后十天
¥26.1¥68.8 -
1956:觉醒的世界
¥19.6¥5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4.5¥39.0 -
中国通史
¥16.3¥45.0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8.3¥25.0 -
中国历史:大明王朝三百年
¥2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