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裂变的交响:20世纪中国艺术的三个当代时刻(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丛)

裂变的交响:20世纪中国艺术的三个当代时刻(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丛)

1星价 ¥60.8 (6.2折)
2星价¥60.8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9668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7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503966811 ; 978-7-5039-6681-1

本书特色

本书为罗中立、谭平主编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丛”之一,由复旦大学青年学者鲁明军撰写。他从“1919”“1979”和“1999”三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的艺术发生出发,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进行了深刻的解读,独辟蹊径。

内容简介

什么是“当代”?时至今日,这依然是纠缠着当代艺术界和思想界的一个根本问题。当然,也成了他们思考和实践的动力之一。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当代”无法定义,它没有一个本质意义上的含义,或者说,所谓“当代”就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艺术家和思想家们通过不同的实践和思考,对“当代”本身不断地定义。如果说它是一个不确定的、动态的文化和政治概念,那么在优选化衰落或逆优选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基于中国之历史与现实,及其与西方乃至世界的关系这一不可回避的视角,如何重新思考“当代”显得尤为迫切。本书独辟蹊径,从“1919”“1979”

目录

序言
**章 1919:“美术革命”的另面
一、“写实”之辨:艺术运动.抑或社会革命?
二、“赤字”:从“无政府”到“乌托邦”
三、“参与式艺术”的全球联动与“大同”构想
余论 超越“世界剧场”:进化、变异与全球化
第二章 1979:“没有航标的河流”
一、解冻:“圆明园”、中美建交与伊朗革命
二、解禁:自然、身体与人民公园
三、解放一解殖:“形式美”“可口可乐”与普遍性
余论 解离:诸众之行动,抑或临时的集体逃逸?
第三章 1999:“后感性”与“超市”
一、“后感性”与“超市”的相遇
二、身体与媒介:展览的政治
三、“后一后感性”与“超市”之后
四、一个个案:刘麟的早期实践
余论 “重要的是让新的事情发生”
代跋 “Post-2008”:影像、(非)虚构与后媒介
附录 访谈二则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鲁明军,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策展人。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9)、《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紀》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上河卓远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