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1775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18页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112177578 ; 978-7-112-17757-8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三个方面梳理公共艺术的基本问题,为在中国新兴的这一学科提供思想基础。 **方面,身体、空间、环境中的公共艺术; 第二方面,传统、城市社会、空间生产中的公共艺术; 第三方面,社区、个人及未来成长中的公共艺术。 环境中的精神生长是奠定在身体感知和体验之中;扎根于身体为中心的空间及环境是公共艺术的不可取代的基本作用。 空间生产中,公共艺术作为传承载体和符号表征,在城市社会中发挥着唯一性作用;本书指出这一作用的过程、方法及节点内涵。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的核心在于对个人的公共性和未来性的塑造。本书指出这一过程的具体方法以及顶层制度设计的一般结构。

目录

绪论:建立中国公共艺术理论的专属概念系统 **编 公共艺术给予城市什么 **章 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价值的构成 一、公共艺术是讲述城市公共空间梦想的工具 二、公共空间之性:共存、分享、宽容的“唤醒”和“开启” 三、超越个人之上的“公共领域”是公共艺术公共性的基石 四、公共艺术体现的公共精神 五、关于以上论述的例证说明 第二章 公共艺术的“元价值”介入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发展的“景观社会”与公共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二、元价值的理论建构 三、元价值探索的三条途径 四、实践中的元价值的社会植入 第三章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人类学意义 一、公共艺术的供给:经济学的正外部性问题 二、公共物品的作用:建造灵魂的房子 三、如何享用公共物品 四、公共艺术对个体的未来性塑造 第四章 20世纪的公共雕塑:阅读主体和时间展开的空间理念 一、撤除了底座的雕塑,从建筑摆放物成为建设物自身 二、“我”与“是我”的空间阅读 三、场景地形学与反纪念碑 第二编 从思考城市到空间美学生产 第五章 从空想到实践:公共艺术的空间美学生产 一、想城:空间景观的哲学观 二、读城:当代语境的空间美学取向 三、置身于城:公共空间生产的美学实质 四、建城:公共艺术置入公共空间的历程 第六章 论场所与恋地情结 一、恋地与恋城的理由 二、恋地情结的想象性和场所的魅力源 三、神的城市和人的精神镜式:初始性质的公共艺术的“恋地”塑造 第七章 公共艺术呈现的身体城市 一、身体与城市空间形态 二、身体的第二习性与身体美学记忆及空间形态 三、情境意图与身体空间的公共艺术 第三编 城市社会价值的源发 第八章 社区与公共艺术:城市社会的价值源发地 一、空间行为和空间感知:空间的偏好性编辑 二、社区生活与心理构成:空间的价值源发地 第九章 纪念场所:传统与未来价值观生产 一、纪念场所嫁接过去与未来的价值观传递的基本原则 二、欧美国家传统的纪念性场所的生产:诗意景观和碑铭纪念 三、警惕纪念碑权力造假及塑造的民族主义危害 第十章 纪念碑与城市主体发展的四个历程 一、神的城市与纪念碑 二、英雄的城市与纪念碑 三、人民的城市与纪念碑 四、公民的城市与纪念碑 五、各个阶段的公共精神的性质和空间形态 第四编 美学造城方法论 第十一章 公共艺术塑造城市魅力的实践特征 一、公共艺术是知识与智慧创造的美学实践 二、公共艺术是地域性与稀缺性的美学实践 三、公共艺术是原创性和唯一性的美学实践 四、结论 第十二章 公共艺术如何塑造世界性的城市“节点” 一、“地方性”品质是打造国际性的公共艺术“节点”的基础 二、城市作为“艺术作品”的永恒利息 三、公共艺术打造世界“节点”的四个路径 第十三章 公共艺术对场所的意义塑造 一、场所的力量 二、公共生活中的公共艺术空间 三、场所角色:公共生活的表演性与公共艺术对身份的塑造 第十四章 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一、材料、材料性质的解放 二、公共艺术运用材料肌质的基本原则 第五编 附录 公共艺术论纲 中国当代雕塑突围的开幕典礼 大都市何以不可缺少艺术想象空间? 从一个专业到一所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科发展历程简论 建筑是长眼睛的——读孟建民工作室作品《失重》 本原设计与社会公平——孟建民与马钦忠的对话 公共艺术不是设计服务一访马钦忠教授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