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712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4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108071293 ; 978-7-108-07129-3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颜色——黄色——的欧洲文化史,一部传记。在当今的欧洲,黄色在日常生活环境里登场的机会并不多,在符号象征领域里的作用也不大。但在历目前并非一直如此。在古代各民族的眼中,黄色代表光明、热量和繁荣,它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神圣的色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宗教仪式上,黄色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则认为黄色代表黄金,拥有不朽不灭的特性。黄色地位的衰落始于中世纪,从那时起它具有了两面性:一方面象征谎言、吝啬、背叛,有时还与疾病和疯狂相联系;另一方面又能象征权力、欢乐和富裕。从16世纪开始,黄色在世俗文化中的地位继续衰落。无论是新教改革派、天主教会还是晚些时候的“资本主义价值观”都对黄色评价很低。虽然在科学领域它位列三原色之一,但黄色的符号象征意义始终具有正反两面性。时至今日依然如此,偏绿的黄色在我们眼中总是显得很不舒服,甚至有些危险,因为它暗示着疾病和毒素;而偏橙的黄色却显得欢快、健康、滋补,正如橙子这种水果一样。本书是“色彩列传”的很后一本。这套系列丛书从2000年起陆续出版,旨在建立起一门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直至今日的色彩历史学。该系列的前四部分别是《色彩列传:蓝色》、《色彩列传:黑色》、《色彩列传:绿色》和《色彩列传:红色》。

目录

导言

1. 吉祥的色彩

从远古到5世纪

旧石器时代的赭石颜料

黄色金属

黄金的神话

太阳崇拜

染成黄色

穿上黄衣

克洛狄乌斯事件

从词汇中得到的知识

《圣经》与教父们的沉默

2. 意义复杂的色彩

6—15世纪

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上没有黄色

纹章上的黄色

双重象征意义

广受追捧的金发

胆汁与尿液

嫉妒、谎言与背叛

扬·胡斯与犹大的黄袍

黄色六芒星的起源?

3. 不受欢迎的色彩

16—21世纪

绘画中的黄色

黄色与科学

日常生活中的黄色

词典与百科全书

东方时尚的兴起

现代化进程中的黄色

橙色:位于黄色系的边缘

体育赛场上的黄色

今日社会的黄色

致谢

注释


展开全部

节选

在中世纪末的符号象征和文艺创作领域,黄色是一种非常不受欢迎的色彩。与它相关联的有嫉妒、虚伪、谎言、背叛、疯狂等诸多恶习与负面概念。尽管如此,在现实生活和世俗文化中,黄色的使用却并不罕见,尤其是在纺织品和服装上。在15世纪,社会各阶层都不排斥黄色服装。尤其是女性,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市民还是农民,都对黄色服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喜爱。但到了16世纪,情况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贵族阶层的人们对黄色的使用越来越少,它不再是一种时尚的、优雅的、受人追捧的色彩了。可以说,它的地位再也未能恢复,即便是被称为启蒙时代的18世纪,科技的进步使得各色系内的色调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对黄色地位的提升作用有限。事实上,尽管它未曾彻底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但从近代初期开始,黄色就进入了一个漫长的衰退时期,而这种衰退逐渐波及整个社会。从19世纪中叶起,黄色的衰退加剧,其影响至今犹存:无需多高的洞察力便能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环境中黄色使用得依然不多,在欧洲各地都是如此。 要想找到这场衰退的全部原因并不容易。或许是因为黄色在符号象征领域的负面形象终于影响了现实生活,把象征叛徒的色彩穿在身上并不令人愉快。此外,除了昂贵的番红花染料之外,其他的黄色染料,无论是木犀草还是金雀花染出来的色调都会将人的面色映衬得更加苍白。或许与大部分黄色颜料和染料的化学性质也有关系,化学上的不稳定性令人对这种色彩失去了信任。与绿色系中几乎所有的颜料和染料一样,黄色不仅不稳定,而且容易变脏,在某些种类的光线下会失去光泽,在临近的其他色彩映衬下会显得丑陋,并且一旦受到一点点混色的影响就立刻改变其性质。歌德曾经这样总结黄色的缺点:“黄色是宁静而悦目的,但在阴影之下它会迅速变得难看起来。若有哪怕一点点混色都会令黄色变得肮脏、丑陋、毫无生气。”或许出于这样的原因,黄色在近代的服装方面不受欢迎,只能出现在农民、工匠和仆役身上。出于同样的原因,在艺术创作方面,尤其是巴洛克艺术时代,黄色的位置往往由金色取代。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黄色在日常生活中地位下降的原因,那就是从16世纪起兴起的新教伦理。新教改革继承了中世纪末的限奢法令和着装规定,向一切所谓过于鲜艳、过于醒目的色彩宣战。与天主教金碧辉煌的风格不同,新教在各领域都倡导使用黑—白—灰色调,在这一点上与同一时期兴起的印刷书籍和黑白版画恰好不谋而合。在《色彩列传:黑色》这本书中,我曾花费大量篇幅论述新教改革过程中的“毁色运动”以及新教改革先驱们对色彩的厌恶。在本文中我只想做一些简要的概括,主要关注的是黄色在这场运动中的遭遇——如同红色一样,它也是这场针对色彩的斗争中的主要牺牲品之一。无论是路德派还是加尔文派,新教改革的毁色运动首先针对的就是教堂和礼拜仪式。新教改革的先驱们认为,教堂里的色彩过于丰富了,应当减少色彩的种类,或者干脆将色彩驱逐出教堂。在布道中,他们引用了《圣经》中先知耶利米斥责犹大王约雅敬的话:“难道你热心于香柏木之建筑、漆上丹红的颜色,就可以显王者的派头么?”红色是《圣经》中提及*多的色彩,在16世纪的新教改革者眼中,红色*能代表罗马教廷的奢华与罪孽,因此他们*厌恶的就是红色。但他们对黄色和绿色也毫不留情,这些色彩必须全部从教堂里清除出去。新教徒在各地的教堂中进行了粗暴的破坏,*主要的是彩色拼花玻璃窗,其次是各种彩色装饰。器物上的金漆被剥落下来,然后重新刷上石灰水;壁画被黑色或灰色的油漆涂抹覆盖,完全掩藏起来。新教的毁像与毁色两项运动是同步进行的。 在新教改革的飓风中,教堂变得朴实无华。但毁色运动造成的后果并不仅限于此,它在日常生活和服装习惯方面的影响或许才是更加深远的。在改革派看来,服装始终是羞耻和原罪的标志: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生活时是赤裸的,当他们违抗上帝,从而被驱逐出伊甸园的时候才得到了一件蔽体的衣服。这件衣服象征着他们的堕落与过错,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唤醒人们的悔过之心。因此服装应该是简单、朴素、低调、适合劳作的,借助服装引人注目是一项严重的罪孽。所有的新教先驱都对奢侈的服装、美容化妆品、珠宝首饰、奇装异服以及不断变化的时尚潮流无比反感。因此他们主张在穿着方面应该极度简朴,摒除掉一切不必要的图案和配饰。在生活中,新教改革的先驱们也以身作则,我们从他们留下的肖像中就能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在画像中,他们每个人都穿着朴素的黑色或深暗色衣服,没有任何花纹装饰。 他们认为一切鲜艳的色彩都是不道德的,不应该出现在服装上:首当其冲的是红色和黄色,然后是粉色、橙色、绿色,甚至包括紫色在内。而他们推崇的则是深色服装,主要是黑色、灰色和棕色。白色作为纯洁的色彩,一般只允许儿童穿着,有时妇女也可以穿。而蓝色系中只有低调的暗蓝色才可以容忍。所有花俏的衣服,所有“把人打扮成孔雀”的色彩——这是墨兰顿(Melanchthon)于1527年在一次著名的布道中使用的词句——都是受到严厉禁止的。在各种色彩之中,*受针对的就是黄色与红色。 在17世纪,对这两种色彩的排斥运动并不仅限于欧洲的新教地区。因为天主教会虽然反对新教改革,同时却也吸收了一部分新教的价值观。于是在整个欧洲,黄色和红色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包括服装,也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出于同样的原因,在文字和图片资料上,黄色也越来越罕见。当然,它并未彻底消失,但很明显涉及黄色的资料越来越少,篇幅越来越短。所以与其他色彩相比,要对黄色在这段时期的历史进行研究会更加困难。在整个旧制度时期,黄色对于研究者而言,似乎总是若隐若现。

作者简介

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 1947年出生。历史学家, 是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I’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的退休研究员,专攻色彩、图画、纹章和动物的历史。他还在该校担任了三十五年西方符号历史学教授。 发表了大量著作,其中一部分被翻译成三十多国语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