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姆·谢波德戏剧的创伤叙事研究

包邮山姆·谢波德戏剧的创伤叙事研究

1星价 ¥69.6 (7.1折)
2星价¥69.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40509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104050940 ; 978-7-104-05094-0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对象是谢泼德戏剧的创伤叙事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伤叙事视域下谢泼德戏剧中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文本特征以及舞台艺术等,创伤叙事既是戏剧主题思想和人物言说的表现内容,也是戏剧文学和舞台演剧的艺术手法,这四个方面错综交织,相互作用,交相辉映,共同成为构建谢泼德戏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重要要素。本研究首先基于发生学理论探究谢泼德戏剧创伤叙事的创作成因,即戏剧家和戏剧的创伤叙事之间的关系。

目录

绪 论 一、研究对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章 创伤叙事探因 **节 谢泼德戏剧概述 第二节 谢泼德戏剧创伤叙事探因 一、父子矛盾的创伤记忆 二、暴力滋生的创伤书写 三、创伤时代的使命担当 四、创伤主题的戏剧传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创伤叙事的主题维度 **节 家庭创伤 一、伦理关系异化下的亲情创伤 二、家庭男权暴力下的女性创伤 三、孤独漂泊旅途中的失家创伤 第二节 历史创伤 一、西进史上的血腥:印第安土著之挣扎 二、工业化中的驱逐:西部农场主之失家 三、现代化下的变异:生态环境之危机 四、美国身份的困境:移民寻梦之梦碎 第三节 文化创伤 一、战争创伤与英雄主义的悖论 二、创伤悼歌与政治批判的交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伤人物及其叙事功能 **节 创伤人物的家庭群像 一、沉沦堕落的父亲 二、疏离冷漠的母亲 三、暴力怨愤的儿子 第二节 创伤人物的幽灵群像 一、驱之不散的《神圣幽灵》:创伤记忆的赋形 二、为情所困的《情痴》:创伤过往的附魅 三、《已故的亨利·摩斯》的复活:创伤他者的复归 四、《献给康斯薇拉的眼睛》:创伤幽灵的徘徊 五、《震惊》的战争创伤:死亡之地的幽灵 第三节 创伤人物的叙事功能 一、家庭人物的角色功能 二、幽灵人物的身份功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伤叙事的文本特征 **节 创伤叙事的互文性特征 一、《献给康斯薇拉的眼睛》的互文改写 二、《已故的亨利·摩斯》:创伤叙事的互文性 第二节 创伤叙事的元戏剧特征 一、理性和反思:自我指称 二、埋葬与重生:戏中典仪 三、批判与探求:关涉现实 第三节 创伤文本的语言特征 一、意绪言说外化创伤 二、幻想文本凸显焦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伤叙事的舞台呈现 **节 外化创伤的舞台意象 一、《饥饿阶级的诅咒》的羔羊:献祭之挽歌 二、《被埋葬的孩子》的玉米:乱伦之暗恐 三、《地狱之神》的盆栽植物:焦虑之投射 四、《饥饿阶级的诅咒》的门:被破坏的家园 五、《被埋葬的孩子》的门廊:被遮蔽的通道 第二节 渲染创伤的声光效果 一、变异与警示:《地狱之神》的声光交错 二、囚禁与逃离:《情痴》的声声撞击 三、压抑与复现:《被埋葬的孩子》的蓝色雨帘 第三节 隐喻创伤的舞台场景 一、《地狱之神》的阈限空间与身份危机 二、《徒劳》的荒原场景与精神救赎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谢泼德戏剧作品资料年表 附录二 国内研究成果相关统计表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孔瑞,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罗格斯大学访学学者。已经主持完成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1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1项、山西省教育科学项目课题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