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返回中心 李湘萍选集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3607311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9
- 出版时间:2021-07-02
- 条形码:9787536073111 ; 978-7-5360-7311-1
本书特色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将以系统性、专业性的编选形式,成就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大典。其意义,一是展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整体性学术成果;二是抢救已故学人的研究力作;三是弥补此一研究领域的空缺,以新视界做出新的开拓;四是凸显典藏性,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人文价值。
内容简介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第2辑)·从边缘返回中心:黎湘萍选集》是作者黎湘萍的自选集。所选的论文、随笔、序跋是作者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台港澳地区作家作品和海外华人文学的观察、思考和评论。**部分,主要是学术论文,有的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有的则在学术会议上做过交流,曾收入有关会议的论文集,但尚未在学术期刊发表,此次收集在一起,并做了一些补充和修订。这些论文,有宏观的论述,涉及观察和研究台港澳和海外华人文学的视野、方法和理论问题;也有具体的文学史议题(如台湾光复初期公共领域与文学的关系的问题)、文学史上的“失踪者”的问题;有两岸文学的比较研究(如《两种现代性》中关于冷战初期两岸小说的比较研究);还有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例如关于杨逵、陈映真、白先勇、王文兴、郭松棻、江文也等人的研究,这些个案研究都尝试挖掘出作家作品背后的更为深广的社会、历史和文学的意义,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有所拓展。第二部分主要是一些人物随笔,仍然以台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作家为主,对老作家的新创作有所追踪和论述,也有一些怀人的文章;第三部分是作者写的序跋、书评,涉及台湾文学、文学理论、哲理小说和台湾纪录片研究等方面的介绍,留下一点读书的痕迹。*后是附录,收入一篇关于台湾文学研究的访谈。
目录
**辑 观察与思考
思想者的“孤独”?
——关于陈映真的文学和思想与战后东亚诸问题的内在关联
时间与叙述
——观察“殖民地”文学的一种方法?
“一”与“多”的辩证:江文也的诗艺与生命伦理
光复初期公共领域的建立与文学的位置:1945—1949
“杨逵问题”:殖民地意识及其起源
细读的烦恼
——从《家变》评论看海峡两岸台湾小说之研究
两种现代性?
——冷战初期两岸小说初论
从边缘返回中心
——关于华文文学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族群、文化身份与华人文学
——以台湾香港澳门文学史的撰述为例
第二辑 随笔
是莱谟斯,还是罗谟鲁斯?
——从海峡两岸“走近鲁迅”的不同方式谈起
历史清理与人性反省:陈映真近作的价值
——从《归乡》、《夜雾》到《忠孝公园》
谪仙白先勇及其意义
闻弦歌而知雅意
——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开始的文艺复兴
痛失耀德
第三辑 序跋与书评
“走出国境内的异国”
——《台湾的忧郁》人间版自序
隐地的时间
——序《草的天堂》
“狐狸”文论
——序龚鹏程《文学散步》
毋忘香港
——读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
附录
疗伤与救赎
——黎湘萍教授谈台湾文学研究
黎湘萍学术年表
后记
节选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第2辑)·从边缘返回中心:黎湘萍选集》: 《台湾新生报》的第二个贡献,是歌雷(史习枚)主编的“桥”副刊(1947.8.1-1949.3.29)所掀起的“台湾新文学建设”的论争,何欣所期望的战后“台湾新文学运动”是以“桥”副刊的讨论作为开端的。参加这场论争的一共二十七人约四十一篇文章,这是继二十年代新旧文学之争、三十年代白话与台湾话文之争和30年代普罗文学之争之后的一场重要理论争鸣,二二八事变之后,省内外作家之间仍能在“桥”副刊上运用左翼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和现实主义理论来讨论台湾文学的重大问题,意义深远。其中所涉及的问题,例如台湾社会性质问题,台湾文学史的评估问题,新写实主义问题,文章下乡与台湾新文学运动问题,大众文艺问题,台湾新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问题等,与中国内地的左翼文坛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又紧密联系台湾战后的脱殖民或解殖的问题来展开,成为光复时期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①。 与《台湾新生报》言论不大一样的是民营的《民报》。1945年10月10日创刊的《民报》是台湾战后**份中文报纸,该报以继承日据时期《台湾民报》的精神自许,其社论、小专栏充满了批判色彩,经常批评时政,抨击接收人员贪污腐化,报道经济恐慌和社会不安等实情,然而因1947年二二八事变爆发,该报社长林茂生不幸罹难而停刊。1946年1月1日创刊的《人民导报》是具有左翼色彩的报纸,由大陆来台知识分子与台湾本地进步人士合办,二二八事变中,该报前后任社长宋斐如、王添灯被害,主编苏新逃往大陆,报纸被迫停刊。除了这些报纸,还有大量的新兴的杂志,如杨逵创办的《一阳周刊》以《易经》复卦“一阳来复”之说来表达台湾光复的喜悦与期许。*早公开发行的杂志的《台湾民主评论》(旬刊,1945年10月1日创刊),也具进步色彩,它以民主而不仅仅是“民族”的立场来讨论台湾诸问题,与当时左翼的报刊如《人民导报》、《台湾评论》、《政经报》等一样致力于战后台湾民主社会的重建①。 除了上述主要报纸,光复后创刊的中日文期刊更多了,其中综合性的刊物,除了发表政论、新闻分析、史料、国语学习资料等非文学作品,还刊登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创作和译作,*为集中地呈现了这个时期文学的复杂面貌。如“台湾留学国内学友会”创办的《前锋》(光复纪念号)②,反映了光复之初台湾知识者的精神状态,他们欢呼光复,介绍孙中山的传略和“三民主义”,呼吁台湾同胞对这次战争和收复台湾“应有认识”,讨论台湾知识阶级所面临的新任务。廖文毅《告我台湾同胞》指出“回到祖国,做了中华民国的国民,能够与世界任何的民族并肩的一等国民”、“我们的乡土也已经完全受着祖国的风气,这样的台湾和大陆的融合变成一体,这才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毅生《光复的意义》认为光复意味着民族精神的振兴、台湾与中国合一、国土重圆、家人再聚、统一国家与政府的出现,因而台湾人应该为团结起来,为台湾、中国而努力。林萍心《我们新的任务开始了——给台湾知识阶级》认为当前台湾知识分子的新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三民主义和国民革命,启蒙民众,去除日本“大和魂”的思想,使台湾能走向新中国的大陆。 ……
作者简介
黎湘萍,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台湾的忧郁》、《文学台湾》等。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山月记
¥14.8¥39.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