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出版简史

包邮中外出版简史

1星价 ¥17.8 (4.6折)
2星价¥17.8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558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303255887 ; 978-7-303-25588-7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中外出版史》基础上,进行重新提炼增补而成的。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内容以“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为主,介绍人类很初的出版形态和介质,阐述其在人类文明曙光升起和到来之前的硬质出版的价值。中编内容侧重以“以柔克刚的软质出版”为主。通过梳理世界主要的文字符号系统的出版,介绍出版载体从坚硬走向柔软,以及其具备的轻量化、可承印、能折叠、便携带、易传播等优点。下编以“有容乃大的虚拟出版”为中心,论述数字出版的崛起和发展,介绍数字出版不同于传统出版的形态与成就。全书围绕以上三个中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外出版的历史,有利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中外出版的历史。

目录

上篇 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 导语 开启文明的硬质出版 **章 古代非洲的硬质出版 **节 古代非洲的石质出版 第二节 古埃及的莎草纸出版 第三节 古代非洲硬质出版的成就 第二章 古代两河流域的硬质出版 **节 两河流域的文字符号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出版载体 第三节 两河流域的出版成就 第三章 古代中国的硬质出版 **节 古代中国的硬质出版萌芽 第二节 古代中国硬质出版的发展 第三节 甲骨文和青铜铭文 第四节 竹简木牍与印章 第五节 古代中国硬质出版的主要成就 第四章 南亚及亚洲其他地区的硬质出版 **节 古代印度的文字符号系统 第二节 南亚次大陆贝叶出版和石质出版 第三节 朝鲜半岛的陶质出版和日本的木质出版 第五章 古代欧洲、美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硬质出版 **节 古代欧洲的硬质出版 第二节 古代美洲的硬质出版 第三节 世界其他地区的硬质出版 中篇 以柔克刚的软质出版 导语 以柔克刚的软质出版 第六章 古代中国的软质出版 **节 古代中国的帛书 第二节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传播和影响 第三节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及传播 第四节 软质出版的书籍形制与出版制度 第五节 中国古代软质出版的成就 第七章 近现代中国的软质出版 **节 晚清时期:软质出版的近代转型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软质出版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主要软质出版机构和人物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软质出版事业 第八章 古代欧洲的软质出版 **节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软质出版 第二节 造纸术传人前的中世纪软质出版 第三节 造纸术传人后的欧洲软质出版 第九章 近现代欧洲的软质出版 **节 新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 第二节 近现代欧洲的软质出版业 第三节 近现代的欧洲软质出版成就 第十章 世界其他地区的软质出版 **节 亚洲其他地区的软质出版 第二节 美洲地区的软质出版 第三节 非洲地区和大洋洲地区的软质出版 下篇 有容乃大的虚拟出版 导语 有容乃大的虚拟出版 第十一章 声光电磁发明发现:虚拟出版的“萌芽期” **节 声光电磁的发明发现与音像出版萌芽 第二节 感官世界的全面开启 第十二章 计算机革命:虚拟出版的发展期 **节 各种虚拟出版新载体的快速成长 第二节 计算机技术带来虚拟出版技术革命 第三节 发展期的虚拟出版对传统出版的重构 第十三章 数字出版:虚拟出版的当下状态 **节 数字出版及其新载体的创新发展 第二节 数字出版物的主要形态 第三节 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 第十四章 虚拟出版的发展趋势 **节 虚拟出版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第二节 移动出版和按需出版 第三节 人工智能出版和大脑意识出版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万安伦,男,安徽宣城广德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副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等职。主要研究编辑出版、数字出版、媒介融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文明礼仪、文学奖励等。出版学术著作10种,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省部级等课题25项。201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