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16919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31691969 ; 978-7-5316-9196-9

本书特色

品尝一杯葡萄酒,*多可以调动人的几种感官?至少有多少种元素,会影响一杯葡萄酒的口感?人工踩皮与机器压榨,它们究竟有何区别?橡木酿造与橡木桶酿造,二者到底差在哪里?……关于葡萄酒,你还有何不解之谜,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叙事的手法全面揭示了关于葡萄酒的一个持久和舒缓的秘密——从将葡萄炼制成酒的神奇进程、玻璃瓶的形状如何影响它的口味,到由谁来决定哪种葡萄酒品质好、是什么让葡萄酒成为一种健康的饮品、如何将品尝葡萄酒作为一种休闲爱好等。

目录

在一座法国葡萄园中
缠绕的葡萄藤
品酒的奥秘
愉悦
味觉的游历
好年份
一方风土一方酒
置身于天堂
灵丹妙药
口碑
这款酒能打多少分?
时尚的葡萄酒,腾飞的新西兰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我只要一抬头,玛丽·特蕾丝的背影便遮性了我的视线。在一队缓缓移动的背影里,玛丽是排头兵,她的背影总是离我越来越远。 普罗旺斯粗大的葡萄藤都趴在地上,想要拉起藤条,把注满果汁的黑紫色小葡萄摘下来,*好的法子是半弓着腰——确切地说,这已经是痛苦*轻的一种姿势了。此时此刻,“累断了腰”是对这项劳作*贴切的形容。如果停下手里的活儿,舒展一下身子,我便能暂时缓解一下难忍的脊椎酸痛。可这样一来,我就会落在大伙儿后面。 玛丽·特蕾丝和她的朋友们在一垄垄的葡萄藤间往前移,就像在散落的谷粒间专心啄食的母鸡。有时她们将我远远甩在身后,我得拼命追赶才能缩小差距,可是这种紧追猛赶也可能招来另一种痛苦——匆忙中,我拿着修枝剪胡乱发力,左手至今还留有割伤的疤痕。 我们这班人马来自南北两个半球:6个新西兰人,分别是3对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夫妇;其余大多是60—70岁的老太太,她们来自弗莱奥斯(Flavosc)的佩舍村,村庄就在附近,俯视着我们干活的葡萄园中的大片风景。我们每日的劳作随着弗莱奥斯教堂的钟声开始和结束。 玛丽·特蕾丝是弗莱奥斯一带葡萄采摘工中的翘楚。50多年前,她的父亲在死伤无数的凡尔登战役中去世了。经她手采摘的葡萄数量在这一带怕是无人能及。虽说在葡萄园里,玛丽是吃苦耐劳的一把好手,可她看人的眼光却是极其狭隘的。大伙儿对某位公认的法国“文化明珠”津津乐道,玛丽·特蕾丝一句话就能让大家闭嘴:“皮雅芙吗?她就是个妓女。” 尽管眼光狭隘,口无遮拦,但看得出来,玛丽挺喜欢我们这帮年轻人。与其他人相比,她更愿意填补这群人中北半球的老人与南半球的青年之间的代沟。我至今还记得她教过我的几句普罗旺斯方言,其中有一句是“Fa cao I'estiu”,翻译过来的意思大约是:“她真火辣。” 午间休息时,大伙儿会停下手里的活儿去吃午餐。在凉爽的小石屋里,十几个人围靠在未经打磨的桌子边。我们通常自备食物,有夹着粗红肠的法棍面包、法式蒜味香肠或者卡蒙伯尔干酪。偶尔,桌上那只巨大的碗里还会出现自家种的鹰嘴豆。大家依据喜好加入洋葱粒、土豆、酸黄瓜和煮鸡蛋,再淋上满满一层橄榄油,就能开吃了。 午餐当然要喝酒。怎么喝?我们“咕咚咕咚”地大口喝着一年前酿造的红葡萄酒,酿酒的葡萄就来自我们采摘的葡萄园,有歌海娜(Grenache)、佳丽酿(Carignan)、神索(Cinsault)、西拉(Syrah)。整个法国南部沿海地区布满了这些高产的品种,将它们随意混合在一起就酿出了我们喝的这种葡萄酒。这种酒一般只有11度,度数轻,口感纯,稍加冰镇之后味道更佳。大伙儿拿着大平底玻璃杯灌酒,却毫无醉意。 我们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喝酒的理由:振奋精神来一杯;增添滋味来一杯——食物单调,酒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搭配;而寻求酒精刺激时,还要来一杯。红酒减轻了身体的酸痛,振奋了大家的士气,让我们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炎热而漫长的下午。酒让我们干劲倍增,我曾惊叹于自己午餐后采摘葡萄的那股猛劲。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酒精在我的肝脏里被转换成燃料,迅速进入我的血管,一点就会燃烧。 我们开怀畅饮,知道桌上的酒瓶就像无底洞,葡萄酒似乎比水还不值钱。在这里,酒和面包一样,有每天必须摄取的营养,受人尊重却很少被谈起。它只是“vin”(法语:葡萄酒),一个不起眼的单音节词,没有附加任何酒庄的名字,仅此而己。 此后的人生里,我再没有像26年前在葡萄园的那几天里一样酣畅淋漓地喝过葡萄酒。 时光流转,20多年之后,惠灵顿的一间酒窖里人声鼎沸。博若莱葡萄酒酒窖(The Beaujolas Wine Bar)里挤满了前来参加“品酒之夜”的人,该活动定期举办,欢闹有趣。酒窖一面墙上挂着法国国旗,一面墙上挂着新西兰本国红、白、蓝三色国旗,昭示了酒窖经理安德鲁·帕金森为“品酒之夜”确立的主题——法国对新西兰:不拼橄榄球,只拼葡萄酒。 P3-7

作者简介

约翰·萨克尔,曾先后就读于新西兰和美国大学,毕业后在法国开启了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生涯。1984年,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在法国期间,萨克尔开启了对葡萄酒经久不息的热爱。他于1998年开始从事葡萄酒写作,目前是《美食》杂志的新西兰葡萄酒酒评人,同时也为《星期日》杂志撰写葡萄酒专栏。 其出版的作品有:《黑皮诺:新西兰的故事》、《教你说行话:葡萄酒爱好者知识大全》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