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教育管理新概念丛书:领导转型:校长领导伦理的寻求与建构

教育管理新概念丛书:领导转型:校长领导伦理的寻求与建构

1星价 ¥28.5 (7.5折)
2星价¥28.5 定价¥3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1131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19113148 ; 978-7-5191-1314-8

内容简介

  《教育管理新概念丛书·领导转型:校长领导伦理的寻求与建构》是一本重新审视校长领导权力的专著。  校长领导力的合法性重建是既要实现校长领导的人文回归与重塑,又要实现校长领导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教育管理新概念丛书·领导转型:校长领导伦理的寻求与建构》构建了校长领导伦理的“一体两翼”框架体系,揭示了校长领导行动背后的“人”的缺失和行政集权的凸显。

目录

导论

**章 校长领导行动的基础:人与环境
**节 校长领导的人性之维:教育管理理论的视角
第二节 学校组织环境中的制度视角

第二章 校长领导的现实取向考察
**节 制度视角下校长领导的现实取向
第二节 校长领导现实取向的生成机制
第三节 校长领导现实取向中的日常呈现

第三章 校长领导权力的合法性审视
**节 合法性是什么
第二节 校长领导权力合法性的内涵
第三节 校长领导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第四节 校长领导权力合法性危机及其表现形态

第四章 德性伦理:校长领导的人文回归与重塑
**节 德性伦理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德性伦理对于校长领导的影响
第三节 校长作为德性领导者的价值定位
第四节 走向善治:校长德性领导的有效模式

第五章 制度伦理:校长领导的制度变革与创新
**节 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功能
第二节 制度伦理对于校长领导的价值意义
第三节 现代学校制度:校长领导制度伦理革新的模式

结语 在伦理寻求中实现超越与创造
引用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教育管理新概念丛书·领导转型:校长领导伦理的寻求与建构》:  (一)制度环境与学校组织制度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包括了正式与非正式的规则、监督与实施机制以及意义系统,并界定着个人、公司、工会、民族一国家以及其他组织得以运行、相互作用的背景。制度是从各种斗争与讨价还价中产生的设置。它们代表和反映其制定者的资源和权力,同时反过来又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与权力的配置。制度一旦被人们创造出来,就会成为外在于人们的强大力量,并有助于人们理解他们所在的世界之意义,以及他们的行为在他们的世界中的意义。制度对各种冲突起着疏导与调节作用,进而确保社会的稳定。根据罗恩(B.Rowan)和米斯克尔(S.G.Miskel)的观点,制度理论的目的就是解释有组织的社会环境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怎样影响社会行为的。从本质上看,各种社会成员——个体、管理者、教师、利益集团及学校——都可以纳入有组织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环境中制定各种规则、制度、规范,以及限制和规范各种社会行为与行动情景。实际上,人们会发现,各种社会系统(如社会性组织、个体组织和小团体)都有制度安排;都有规定性的、规范性的、认知性的基础:都以稳定的和重复再现的方式发生各种活动与功能。由于制度都是由程序、规范、规则及规章构成的框架,这种框架在一定意义上规定了人们的身份以及在这种身份基础上所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所以,“作为一种制度,学校是经过包装的社会技术,拥有在社会情境中进行合作和开展工作的规章与规程。这样,制度就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环境中展现了普遍性行为和标准化活动。学校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制度,在此意义上,学校被当作社会环境中的固化制度,被解释为在此环境中履行某种功能的制度”。那么,如何理解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又会给学校组织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1.制度环境  斯科特(W.R.Scott)认为:“制度由各种认知性、规范性和调节性的结构和活动组成,它们为社会行为提供了稳定性和意义。制度由各种载体——文化、结构和常规——来运载,并且在多重管辖权限层面上运作。”这个定义包含了大量的思想,表明制度是由规制性、规范性及认知性等多重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是制度结构的重要建构材料,提供了富有弹性的框架来指引制度环境中的各种行为和有效地抵制组织环境的变迁。同时,制度特别强调对于行为的控制与制约力量,制度通过界定规范、规则、规章、道德与文化的边界,而对行为施加严格的制约,并把合法的活动与非法的活动区分开来。制度主要包括三大基础要素,即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及文化一认知性要素,这三大要素构成了一个连续体,构成了一种强有力的组织框架。正如德安德雷德所言:“通过社会奖惩来施加压力、施加内在的本质的精神奖励和价值观,以促进人们遵守,而所有这些社会奖惩都可能一起发挥作用,使制度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指示力量。”一方面,规制性要素强调制度的规制性层面,通过用以建立、监督、制裁活动的正式和非正式规章来描述种种行动,承担发挥稳定作用的角色,即制度会制约、约束和调节行为,其核心成分包括强制性约束,奖惩和权宜性策略反应等,正如诺斯(D.North)所归纳的,“(制度)完全类似于竞技体育运动的比赛规则。也就是说,它们包括正式的、书面的规则,以及通常是非书面的行为律令,对正式规则起着基础与补充作用……如果运动员违反正式的规则与非正式的律令,就会被制裁和惩罚。因此,制度运行的实质内容之一,就是确保违反规则和律令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以及受到严厉的惩罚”。另一方面,规范性要素强调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制度,以价值观和相关行为规范作为基础,规范性系统既具有限制性的作用,也赋予社会行动以某种力量,对行动具有能动作用,因此,它们对于行动者既赋予社会权利也施加责任,既赋予特权也施加义务,既提供许可也实施命令和操纵。正如马奇(J.G.March)和奥尔森(J.P.Olsen)所认为的,“在科层与组织研究中存在的一个共同假定是:组织会遵守规则,组织中很多的行为是由标准的运行程序所规定的。……这种假定可以拓展到政治制度。我们在政治组织中所观察到的行为,都反映了人们做他们被假设要  ……

作者简介

  徐金海,男,1976年生,安徽灵璧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后,中国教育管理学会教育策划委员会学术委员。  2011-2013年作为专家常驻中国教科院杭州下城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013-2014年常驻宁波鄞州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并担任专家组组长。  2014-2016年参与指导宁波北仑实验区及广州荔湾实验区,在实验区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区域教育及学校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理论及区域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中西部乡村高中校长发展状况和生态机制研究》、省人文社科重点课题《教育转型背景下中小学校长领导伦理研究》等多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学术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转摘和转载,曾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