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费希特文集(第2卷)

费希特文集(第2卷)

¥110.2 (4.3折) ?
1星价 ¥157.4
2星价¥157.4 定价¥2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0210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12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100102100 ; 978-7-100-10210-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中专院校师生、研究伟大的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的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本文集包括费希特在其哲学体系形成、建立和演变时期公开发表过的重要著作。文集共分为五卷:一卷是 1792-1794年的著作,二卷是1794-1798年的著作,三卷是1798-1800年的著作,四卷是1800-1806年的著作,五卷是1806-1813年的著作。 本文集是根据《费希特全集》巴伐利亚科学院版译出,按照问世的时间顺序编排的,各卷正文之后均附有译者注释。

内容简介

本书是《费希特文集》的第二卷。第二卷共收录费希特9部著作,包括:《关于学者使命的若干演讲》、《论激励和提高对于真理的纯粹兴趣》、《论语言能力和语言起源》 、《略论知识学的特征》、《评论较为和平》、《施米特体系与知识学的比较》、《自然法权基础》、《知识学新说》、《哲学论调纪事》。第二卷收录的著作均是费希特1794-798年的著作。

目录

关于学者使命的若干演讲

前言

**讲 论自在的人的使命

第二讲 论社会的人的使命

第三讲 论社会各阶层的差别

第四讲 论学者的使命

第五讲 试论卢梭关于艺术与科学影响人类幸福的主张

论激励和提高对于真理的纯粹兴趣

论语言能力和语言起源

略论知识学的特征

1.关于特殊理论知识学的概念

2.**定理:上述事实是由感觉设定的;或感觉的演绎

……

评《论永久和平》

施米特体系的说明

以知识学为原则的自然法权基础

**编 法权概念的演绎

第二编 法权概念适用性的演绎

第三编 法权概念的系统运用;或法权学说

知识学新说

哲学论调纪事

译者注释

本卷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费希特文集(第二卷)》:  在这些痛苦感觉的冲击下,卢梭除了看到引起他激动的对象,就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感性生活占了统治地位;这是万恶之源。不管遇到什么危险,不管付出多少代价,唯独这种感性生活的统治地位是他想要消灭的。因此,他陷入相反的极境,这难道值得奇怪吗?感性生活不应当占统治地位;如果这种感性生活整个遭到扼杀,如果它根本不存在,或根本不发达,或根本没有获得任何力量,那它也根本占据不了统治地位。这就是卢梭的自然状态的由来。  在卢梭的自然状态中,人的特殊天资还不可能得到发展,还不可能一下预示出来。人除了自己的动物性需求,不可能有任何别的需求;他应当像动物那样,同动物一起生活在草地上。毋庸置疑,在这种状态下不会发生任何引起卢梭那样愤懑的罪恶;人饿的时候就要吃,渴的时候就要喝,这就是摆在他眼前的首要事情;当他吃饱的时候,他就没有兴趣从别人手里掠取他自己不能再吃下去的食物。当他吃饱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在他面前安静地吃喝东西,想吃想喝什么就吃喝什么,想吃想喝多少就吃喝多少,因为他现在恰恰需要安静,没有时间去打扰别人。人类的真正特点在于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是一切人类罪恶的根源。排除这个根源,就不再会有罪恶;卢梭确实是借助自己的自然状态来排除这类罪恶的。  但人确实是人,而不是动物,他一定不会停留于这个状态中,这也同样是毫无疑问的。自然状态诚然会消除罪恶,但同时也会消除德行和整个理性。这样,人就会变成没有理性的动物,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动物物种;于是,人就根本不再存在了。  毫无疑问,卢梭待人是诚实的,他自己也渴望生活于他以巨大热忱向别人赞颂的这种自然状态,当然,这种渴望是通过他的一切言论表露出来的。我们可以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卢梭在这个自然状态中寻求的东西,真正说来究竟是什么呢?他觉得自己由于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受到限制和压抑——这对于通常人当然是不足挂齿的坏事,但对他这样的人就觉得比什么都难受——这种种需求就是这样常常使他自己离开诚实和道德的正路。他想,假如他生活在自然状态中,他就不会有这种种需求,也不会由于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遭受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由于用不光彩的手段来满足这些需求而经受这么多更为深重的痛苦。这样,他在自己面前就可以安然自若。他处处感到别人在压迫他,因为他阻碍了满足别人的需求。人类为恶,并非徒劳——卢梭是这样想的,我们也同意:假如他不感觉到那种需求,一切伤害过他的人就没有一个会侮辱他。假如他周围的一切人都生活在自然状态中,他在别人面前就会安然无恙。因此,卢梭希望有不受干扰的内在宁静和外在宁静。好吧!那我们要进一步问他:他要这种不受干扰的宁静是为了什么呢?毫无疑问,为了考虑自己的使命和自己的职责,从而使自己和自己的同胞高尚起来,为了这个目的,他确实利用了他终究享有的那种宁静。但他在他假定的那种动物性状态中怎么会有这类考虑呢?要是不具备他只有在文明状态中才能获得的传统教养,他怎么会有这类考虑呢?因此,他不知不觉地把他自己、把整个社会连同整个文化发展——只有摆脱自然状态,社会才能得到这种发展——都搬到自然状态里去了;他不知不觉地假定,社会早已摆脱这种自然状态,走上整个文化发展的道路;但社会又不应当摆脱这种状态,不应当获得发展;这样,我们就不知不觉地接触到了卢梭的错误推论,而现在我们则可以毫不费力地完全解决他的悖论。  ……

作者简介

费希特(1762年-1814年),德国古典哲学家,是自康德的著作发展开来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译者简介:梁志学,别名梁存秀,男,1931年6月生,山西省定襄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教授,主要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与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