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753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68075312 ; 978-7-5680-7531-2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水系统的复杂性,基于多角度、多尺度、多源数据构建了城市水安全评价的综合模型,作为精准识别城市水问题及关键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依据,对于水生态修复策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对于指导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修复等实践具有理论前沿性、实践指导意义和方法创新性。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水安全问题逐步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有效地解决水问题、实现水安全,各城市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实践。当前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存在理论研究匮乏、重项目轻系统统筹的问题。本书遵循“研究源起——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策略提出”的逻辑思路,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探讨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模型理论构建、水安全问题识别分析、水安全问题导向的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等问题。理论构建部分,基于对水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解析,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生态四个方面构建城市水安全评价综合模型,并明确了各系统评价的范围、指标、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对城市水安全状况进行分区、分级、分类问题识别,划分安全风险等级,识别出城市“水量-水质-水患-水活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水安全问题识别实证分析部分,基于水安全评价模型,采用襄阳市近几年的水文数据、地理统计数据、经济社会数据、网络监测数据,分别从市域、中心城区、次流域等空间单元对襄阳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水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和关键问题识别。水安全问题导向的水系统生态修复策略部分,基于对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水安全主要问题识别,确定了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的目标和主要空间布局,分别提出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水资源高效利用机制、水资源保护意识提升的资源保障对策,源头控制、中间环节管控、末端治理等环境改善对策,防洪涝绿色基础设施、洪涝工程设施、水灾害安全相关设施建设等水灾害防治对策,河道综合服务效能提升、水生态保护意识提升两项生态恢复对策。

目录

第1章城市水系统的构成与特征(1)
1.1城市水资源及其特征(1)
1.2城市水循环(4)
1.3城市水文(6)
1.4城市水系统的构成与特征(7)
1.5本书研究内容概述(14)
第2章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水系统问题(17)
2.1城市水资源匮乏问题(17)
2.2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20)
2.3城市水灾害频发问题(23)
2.4城市水生态破坏问题(26)
2.5城市地下水危机问题(28)
2.6本章小结(30)
第3章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模型构建(31)
3.1城市水系统安全概念(31)
3.2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综合模型构建思路(33)
3.3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范围确定(34)
3.4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指标选取(34)
3.5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方法(47)
3.6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结果分析方法(60)
3.7本章小结(62)
第4章城市水系统安全评价实证分析(64)
4.1襄阳城市发展概况(64)
4.2襄阳城市水安全评价范围及分析单元确定(89)
4.3襄阳城市水资源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95)
4.4襄阳城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110)
4.5襄阳城市水灾害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123)
4.6襄阳城市水生态安全评价及问题识别(137)
4.7本章小结(153)
第5章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规划(155)
5.1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的政策背景(155)
5.2水系统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159)
5.3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规划的内容(161)
5.4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技术(163)
5.5襄阳城市山水格局保护(171)
5.6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修复目标及空间布局(176)
5.7襄阳城市水系统资源保障规划(181)
5.8襄阳城市水系统环境改善规划(185)
5.9襄阳城市水系统灾害防治规划(194)
5.10襄阳城市水系统生态恢复规划(200)
5.11以绿地系统修复为核心的水源涵养规划(206)
5.12本章小结(212)
第6章城市水系统综合防治展望(214)
6.1研究结论与局限(214)
6.2城市水系统综合防治展望(216)
附录(220)
参考文献(234)
展开全部

节选

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城市水循环是发生在城市区域内,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耦合构成的水循环系统,分为自然、人工、经济和社会水循环四类(徐瑾,2013)。 ①自然水循环是指将大气和地下水与城市水通过水循环中的相关作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具体作用包括蒸腾、蒸发、降水、地面径流、土壤渗透等(朱坦,2003)。自然水循环主要考虑在水循环大系统中运用自然因素,包括重力、太阳辐射等。 ②人工水循环由城市的给水、用水、排水和处理等部分组成,通过部分水量的消耗、污水的产生与处理等手段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城市用水一部分蒸发,一部分利用后变成污水,经过环境工程及生态工程处理成为回用水资源,其余部分渗滤成为地下水或者通过蒸发及降水成为城市水资源。人工水循环主要通过污水深度处理和回水循环利用对水资源、水环境作出贡献(陈康贵,2003)。 ③社会水循环是人工及自然水循环建立的保障,指通过增强人的保护意识,促进水环境恢复与水循环系统完善。通过尊重水系统的自然规律,合理使用水资源,将废水净化后加以回用,促进已恶化或循环利用效率低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逐步良性运转,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水资源。在社会水循环过程中,污水处理厂起到净化城市污水、制造再生水的作用,是维持社会水循环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张杰,2004;刘俊良,2003)。 ④经济水循环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及一系列经济杠杆,增强自然水循环,规范社会取水量、促进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达到经济水循环的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

王宝强,陕西宝鸡人,同济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联合培养城乡规划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韧性城市、城乡生态环境规划、城市与区域发展。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基金2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与教材4本。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