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

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

1星价 ¥17.2 (4.3折)
2星价¥16.8 定价¥4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39679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5
  • 出版时间:2021-10-01
  • 条形码:9787563967971 ; 978-7-5639-6797-1

内容简介

  工艺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成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主要论述其中的手工艺。  《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大部分内容是从活态传承出发,在传统手工艺传承理论下,结合安徽传统手工艺传承典型案例,展开对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研究。*后一章则提到了传统工艺的代表——徽州民居。  《优秀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路径与典型案例研究》共八章,约20万字,由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刘爽撰写。为了保证内容的丰富性与研究的多样性,笔者在撰写的过程中参阅了很多关于传统手工艺传承方面的资料。

目录

**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
**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的界定
第三节 传承传统手工艺的意义

第二章 传统手工艺的传统传承方式
**节 家庭传承
第二节 师徒传承
第三节 职业传承

第三章 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环境
**节 传统手工艺衰落的原因
第二节 传统手工艺的角色变化
第三节 行业变革的专业化过程

第四章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
**节 传承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保护性传承方式
第三节 产业开发传承

第五章 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的方法
**节 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界定和保护
第二节 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的条件

第六章 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焦点问题
**节 手工艺鉴定问题
第二节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第三节 传承与创新问题
第四节 生产性保护与产业化经营问题

第七章 芜湖铁画的活态传承
**节 芜湖铁画概述
第二节 芜湖铁画的主要手工艺
第三节 芜湖铁画的现代传承

第八章 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的活态传承
**节 徽州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概述
第二节 徽州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但在这种形式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即部分家庭成为一种力量,且这种力量对氏族形成了一种威胁。之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致使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专门的技艺。这种脱离使手工艺的劳动价值被大幅提升,价值的提升又为人们谋取了私有财产,随之而来的“分居”状态又促使以血缘为核心的家庭单位逐渐形成。  人类社会形态中的家庭包括了文化及民俗相关的各种内容。中国传统家庭是典型的父系模式,以男性为家庭延续的谱系。儒教文化的熏染使中国传统社会重视敬祖、敬宗的观念,这种观念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一家每一户都受制于男性财产所有者的权威。不仅妻子受制于丈夫的权威,而且子女、仆人、学徒和其他任何附属于这一家的人或物都自然归属于家庭中的男性。“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足以表明家庭对封建社会时期在社会生活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它是生产资料的消费单位、生产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中的手工业在传统自然经济中占有的一定的比重。在商业经济发展的促使下,手工业渐渐成为一种可以用来谋生的专门职业,然而手工业中的技艺开始被垄断。  元代开始把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称其为匠户,隶属子族式的继承是技艺垄断的主要手段。具有专业技艺的手工业者主要依靠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进行技艺的传授。明清时期,继承手工艺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其中渗入的是亲情。手工制度代代相传,以轮班或驻坐为政府服役,但这种形式的传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限制了工艺的发展和创新。  对家族的生存而言,手工艺者的技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技艺如同生产资料。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手工作坊,就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整个家庭成员都在从事与该项技艺相关的工作,虽然存在雇佣关系,但主要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在他们当中,掌握该项技艺的人就是“家长”,亦称作“当家人”。这就是依靠某一项技艺为生的大家庭。  “当家人”是整个家庭中的核心,他不仅具有分配成员的权力,还有精湛的手工技艺。通常情况下,家族都会将他们所创造的技艺传授给该家族的男性,且让其从小跟随父亲,成为父亲的助手,从而渐渐了解并掌握该项技艺,等长大成人后,他便时刻准备继承家业,从而担当家族的新一任“当家人”。  就我国上述这种传统家庭继承方式来讲,家族型手工艺的传承是对家族技艺的传承,与此同时,它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家庭权利持有者的转换。这是一个相对严肃的问题,关系到子承父业的责任。子嗣继承该技艺就代表了该家族的长辈以及生计都有了依托。  在我国,手工艺的家传被视为传统家族观的一种体现,这种继承是围绕责任与权利进行的。关于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长子问题,一般是这样理解的:由于技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维系家庭生计的重要所在,因此,它便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家产的象征,这时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便出现了,它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谁来继承家庭的技艺。在通常情况下,技艺的首选应该是该家庭中的长子,只有在长子不具备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将“当家人”这一位子传给次子。如果家族里没有男性子嗣,该家族也可能选择将技艺传授给女婿。  某个子嗣继承了家庭的手艺也就标志着他将承担维持家庭生计的重大责任。众所周知,家庭成员对家产是有自由支配权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家庭中的各个成员并没有完全享有同等权利。谁是所谓的“当家人”,谁担任其家庭的重担,谁就有更多的财富,谁就具有更多所有权。由此可见,对手工艺传承者来讲,继承是一件严肃的大事。所以说,作为家族技艺的传承者,父辈会注入更多的心力,将其毕生技艺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继承者。  保守性是技术传承中所具有的明显特征,这是为了将其生存竞争的优势保持下去。要使技艺得到良好的保护,“艺不轻传”这种方式是*好的保护手段。古代相关的技艺不会被传给女子,主要是恐因女子嫁到别的地方而将技艺外传,如果不将技艺传给女子,女子便不能将该技艺传到所嫁之地。但这种形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即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艺的延续,致使部分手工艺逐渐消亡。具备一定的独特性是家传技艺的另外一个特征,如经验、绝活、风格、制品可以体现家传技艺的特点,而具有口碑信誉的手工艺者,要继承这种技术资源。  学艺的过程中要先掌握其基本功、学习技能,随之在加工一些相关半成品的工艺流程里逐步训练“手”的感觉。那些自小就在手工艺作坊长大的手工艺者们,起初都是跟着父辈学艺,并时常做些简单的用具。  古往今来,产品的品质都是作坊信誉和保障所在,只有品质好的产品才能得到稳定的销售。所以说,手工艺者们是依靠手艺来养家糊口的。这是导致传统作坊主对生产出来的产品有着相当严格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连学艺时所制作的产品也从不懈怠。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国时期,宗族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传统的家长权威观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城市工业逐渐兴起时期,部分子女在成年之后离开自己的家庭甚至是故土,到另一方土地生活,所以这种现代家庭与传统宗族家庭有着巨大区别。同时,这也是血缘谱系过于简单造成的结果.这种结果致使人们对家庭的依赖度呈递减趋势,而传统的家庭家长制的观念也在逐渐消解,所谓按辈分继承家业的传统也荡然无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