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84353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1-12-01
- 条形码:9787518435364 ; 978-7-5184-3536-4
本书特色
1.荣获美国“2015年度《选择》期刊杰出学术专著奖”,入围“2017年度认知发展学会图书奖”。 2.写给期望儿童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的教师、家长和研究者。 3.故事与研究相结合,设置充满悬念的课程,打造好奇的班级,培养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 4.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保护儿童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探究热情。 对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来说,好奇心仿佛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我们常常提及儿童的好奇心,甚至会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好奇心”等话语挂在嘴边。但是,我们真的了解儿童的好奇心吗?好奇心究竟是什 么?它从何而来?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对于这些本源性的问题,我们鲜少深究,好奇心也就成为我们既熟悉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本书以故事形式呈现了从婴儿期到成年早期好奇心发展的整个历程,同时辅以丰富而翔实的实证研究,对好奇心进行了理论探索。阅读此书,读者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儿童好奇心的多元表现与发展特点,而且能进一步掌握儿童好奇心的保护与培养策略。本书既可作 为家长的育儿指南,又可供儿童教育工作者、好奇心研究者以及对好奇心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邱学青(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好奇心,在我们的生活中真实存在,但往往被人忽视;它与生俱来,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是生命初期激励学习的关键动力。 为什么儿童总是喜欢没完没了地聊天? 为什么儿童有时独自沉浸于游戏,不理旁人? 当你大喊着让儿童安静下来听你说时,是否曾怀疑自己的这一行为? 如何利用提问?成.人通过提问儿童来确定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还是尽量鼓励儿童提问? 很多看似与好奇心无关的平常事,其实与好奇心息息相关,而我们虽然知道好奇心极其重要,但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甚至损害了儿童的好奇心。本书将作者的成长经历与相关研究相结合,在引发读者回忆与反思的同时,娓娓道来好奇的本质与发展,指导教师合理介入,打 造充满好奇心的班级,建议家长成为儿童的“讲解员”,共同支持儿童的对话、提问、独处等,培养儿童成为热情、主动的学习者。
目录
第1章 捕捉儿童的好奇心
充满好奇
当感觉变为行动
我们为什么探究
好奇心的发展
个体差异
第2章 安全港和探险
为什么婴儿如此好奇
从“是什么”到“怎么样”以及“为什么”
是什么抑制了学步儿的好奇心
大本营:蹒跚学步的探险家
第3章 对话者
从手指到提问
问题的萌芽
如同指纹一样的语言
不断扩大的范围
第4章 邀请与禁止
父母就是孩子的讲解员
教师的介入
当人和物混合在一起时
成人回应的复杂性
第5章 带着好奇心去上学
儿童在学校里好奇吗
好奇心是什么样子的
课程之外的好奇心
教师的角色
第6章 是什么为学习助力
兴趣的力量
两种兴趣
第7章 八卦
*常见的好奇心
八卦初露端倪
二手知识的价值
八卦成为一种社交工具
不是所有人都是崭露头角的特罗洛普
第8章 利用时间和独处
收藏家
虚构的世界
独处
时间的作用
第9章 培养好奇心
拥抱不确定性
建立在悬念之上的课程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打造充满好奇心的班级的四点建议
节选
3岁时,我喜欢吃小虫子。那时候,我住在美国纽约长岛东端一个名叫萨佳波那克的村子里,在辛奈夸克 位于美国纽约长岛东端的一个印第安部落。——译者注(Shinnecock)语中,萨佳波那克意为“花生之乡”。在我们住的那幢灰瓦小房子的周围是大片大片的马铃薯田。 由于那时我还不会?三轮车,所以我像滑滑板车一样骑着一辆红色三轮车:我站在车子后面,向前弯腰握住车把,左脚踩在脚踏板上,右脚用力在地上蹬,将车往前推。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与现在的儿童相比,那时的我拥有更多的自由。那时的街道上除了一些农用设备之外,一天中只有几辆车通过,所以我可以在萨佳波那克安静的街道上独自玩耍。我妈妈可能也会提醒我在路上小心,但除此之外,我完全靠自己。我有一条自己喜欢的日常游玩路线。首先,我会去拜访尼科尔斯小姐,她住在我家灰瓦房子斜对面的一幢白色房子里。她会请我坐在一张很大的安乐椅上,还会给我饼干吃。那个时候,我只穿那种前面有褶的连衣裙,常常忘了穿底裤。以一个3岁孩子的逻辑来看,我会担心自己因为没有穿底裤而可能尿在尼科尔斯小姐的安乐椅上。接下来,我从尼科尔斯小姐家出发走过三幢房子去拜访露丝·希尔德雷思,她是我们的电话接线员。从这里出发,我朝海滩方向走700多米到达马路,希望能在那里遇到我的哥哥或姐姐。但是我很少能走那么远,因为当我推着三轮车沿着温暖的柏油路向海滩走时,我总是会被沿途一望无际的马铃薯田吸引而停在路边。我把三轮车停在草地上,蹲在田边,屁股下沉,膝盖向上弯曲到耳边(好像只有3岁孩子可以这样做),呼吸混合着杀虫剂甜甜香气的泥土气息。在我视线所及之处,我看到小马铃薯甲虫正忙碌地爬向有序排成一排的马铃薯叶子。马铃薯甲虫虽然比瓢虫大,但是像瓢虫一样,它们的背上也有一个隆起而有光泽的圆顶状的壳,花纹是橙黑相间的条纹状。我着迷地看着它们迈着丝线般细长的腿,仿佛每只虫子都是一个发条玩具。然后,突然之间,马铃薯甲虫的两只半透明的翅膀不知从哪里无缘无故地冒了出来,紧接着它就低空飞行到另一片马铃薯叶子上去了。果然,就像3岁孩子那样,我会以一种近乎无意识的状态伸手从地里抓起一只马铃薯甲虫小心翼翼地塞到嘴巴里咬。我喜欢咬起来那种嘎吱作响的感觉,以及它临死前在我嘴巴里轻微颤动的感觉。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我对自然世界的**次探索。我吃马铃薯甲虫并不是因为饿,也不是因为我很残忍,而是单纯地想探究一下这些东西的表层之下是什么。 几乎每一个3岁孩子都会有类似的冲动,而且这种冲动也不是一时性的,而是每天都会出现很多次。在生命*初的三年里,我们甚至是由这种探索的冲动所定义的。但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学生、青少年或朋友进行的非正式观察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好奇心越来越少。科学文献也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表明,儿童在5—12岁时,好奇心会逐渐减弱。但是,这是一个问题吗? 大多数人似乎都悲观地认为,好奇心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是不可避免的。很少有研究者追问,为什么好奇心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当然是指本书的读者,一定相信好奇心是极其宝贵的。我们认为,好奇心是人类文明中许多重要成就的基础,如电的发现、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进化论的提出这三项西方世界的伟大成就就足以说明这一点。我们认为,并不是只有人类历史上的伟人才有求知欲。我们大多数人都坚信,好奇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让儿童对学校感兴趣、终身学习的价值以及求知欲的好处多么重要。大多数接受采访的美国父母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及自己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渴望,实际上他们也常常会使用“好奇”一词描述自己的孩子,而且他们这种来自民间的观念也是正确的。有大量实证研究证实,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感到好奇时,他们才会学得更多、更好。 好奇心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但奇怪的是,我们对于好奇心是如何发展的却知之甚少。我们不知道,在生命*初的12年里,好奇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父母、学校以及其他儿童是如何塑造某个儿童的好奇心的?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好奇心如此漠不关心。 充满好奇 为什么关于好奇心发展的研究一直这么少?原因之一可能是,好奇心是一种特别难以捕捉的现象。回到我在马铃薯田边度过的那段时光,3岁的我肯定感觉到了一种对于求知的渴望,但那个时候的我还不能将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因为好奇心常常是稍纵即逝的,甚至会被一些更具紧迫性的问题掩盖,所以即便是成人也很少会停下来注意自己的好奇心。 好奇心始于一种感觉,一种激动人心或不安的感觉。有时候,这种感觉比其他感觉更强烈、更明显。大多数人(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好奇是什么感觉,但这种感觉常常会被其他想法、情绪和冲动掩盖。正因为如此,我们难以确定或识别好奇这种内在体验。即使是在好奇心表现得很强烈、很突出时,它往往也是短暂的(当然也并非总是如此,如耗时几十年撰写某一著作的文学家、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具有重大意义的遗物的历史学家、多年来一直努力追踪某种疾病起源的科学家,以及用几个月寻找罪魁祸首的侦探……他们都足以证明好奇心可以持续存在)。但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好奇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来来去去的。所以,好奇并不是一种容易被报告或被记录的心理体验。 读者可能会想到自己感到好奇或者是看到别人表现出好奇的某个时刻(如问问题、拆东西、阅读百科全书等)。但是若要对好奇心进行测量,就需要一些预感和偶然性认知以外的其他东西。为了对好奇心进行实证性检验,我们必须测量它。而为了测量它,我们就必须定义它,因为有了好的定义才会有准确的测量。但是,为好奇心寻找一个好的定义(以及一个好的测量方法)的历史并不长。 丹尼尔·伯莱因 英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动机与唤醒、思维与心理美学以及视觉艺术等领域。——译者注(Daniel Berlyne)是好奇心研究领域的先驱。作为**个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好奇心的研究者,伯莱因将好奇心定义为一种类似于食欲或性欲的内驱力。他认为,就像饥饿感会刺激我们进食,力比多会刺激我们寻找伴侣一样,当环境中的某些事物调动起我们的好奇心时,我们就会试图通过寻找信息来满足这种感觉(1960)。他还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们为了降低好奇心所做的努力来测量他们的好奇心——就好比人们可以通过测量抓痕来理解瘙痒一样。 伯莱因*初的人类实验是以他早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即当老鼠被放置在一个陌生的迷宫或盒子里时,它们会探索环境。对这一现象的普遍理解是,老鼠将新奇感视为一种威胁,并渴望降低这种来自未知的威胁——它们通过探索来降低危险。但伯莱因(1955:239)很快就意识到,解释老鼠的探索行为比人们想象得要困难得多。 大多数对于老鼠探索行为的调查……将老鼠穿过迷宫通道的次数作为因变量。这些调查已经发现了许多众所周知的观点,但是老鼠穿过迷宫通道的行为背后可能受到众多不同动机的激励以及多种众所周知的因素的影响,所以这类研究似乎只是揭示我们所谓的好奇心的一种间接的方式。此外,跑动次数多的老鼠是否就意味着比跑动次数少的老鼠更具好奇心呢?这是一个难题。哪一种动物表现出了更强的探索倾向?是在短时间内探索大量物体或区域的动物?还是在少数几个物体或区域上花费较长时间的动物?相对来说,该问题仍处于探索阶段。 如果我们对于“老鼠的探索行为表征了它的什么经验”这一问题都难以了解,那么可想而知,理解人类的探索行为又将是何等困难。伯莱因对老鼠探索行为表现不足的哀叹揭示了好奇心的一个主要特征——探索永远不能与引发探索的感觉完全分离开。一方面,研究人类的探索行为相对来说可能会比较容易,因为他们可以告诉你一些有关他们为什么要以特定的方式,或在特定的时间进行探索的相关信息。但另一方面,人类又远比老鼠复杂得多。正是人类与老鼠之间的这种差异,伯莱因发现了人类好奇心的重要特征。我们展现出了一些其他物种很少能够做到的事——对明显没有实用功能的事物的探索欲望。我们体验到了认知层面上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将那些似乎触发了人类对于信息的渴望的刺激、话题以及事件真正地拓展到了令人惊讶的广度。我们不仅想要了解如何从这里走到那里?回家的路上可能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面前的植物是否可以食用(这是所有啮齿动物都想知道的事)?也想要了解在我们出现在地球之前发生过什么?与我们素未谋面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一座建筑或一台机器是如何被组合起来的?是什么导致朋友表现出某种行为?以及为什么某个小说家停止了写作?我们对于知识的渴望跨越了时区和地理区域,从巨大的事物到微小的事物不断扩大或缩小。由于能够激发人类好奇心的事物范围几乎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不能从刺激物中寻找好奇心的定义。但是,在这些无止境的、动态的现象背后具有一些共同之处,即它们都出于同样的原因驱动我们去发现——在任何给定的情况下,当我们感到惊讶时,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
作者简介
苏珊·恩格尔(Susan Engel) 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教学项目主任及心理学高级讲师,著有多部备受关注的专业图书。 译者简介 杨恩慧 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系博士研究生,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先后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三项,在国内核心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与他人合译出版著作《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环境、课程与儿童发展》。
-
三国演义-(全二册)
¥9.9¥30.0 -
谈文学
¥6.2¥20.0 -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6.7¥15.0 -
想念地坛
¥10.4¥36.0 -
趣谈楹联-典藏版
¥5.1¥19.8 -
小王子
¥8.9¥29.8 -
朝花夕拾
¥4.3¥16.8 -
中学文言文解惑
¥7.0¥22.5 -
毛姆短篇小说集
¥14.1¥38.0 -
道德经
¥17.2¥48.0 -
妙品汉字-典藏版
¥4.5¥18.0 -
飘
¥17.2¥35.0 -
艺术卷[先秦-唐]-图解中国文化
¥3.2¥19.8 -
老人与海
¥6.9¥28.0 -
吃透古诗文:夏昆带你学语文(初中卷)
¥15.2¥38.0 -
聊斋志异-(无障碍阅读本)
¥7.0¥26.0 -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25.6¥32.0 -
写作课
¥18.4¥46.0 -
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
¥7.6¥38.0 -
世说新语
¥10.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