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横滨中华街:一个华人社区的兴起,1894-1972

横滨中华街:一个华人社区的兴起,1894-1972

1星价 ¥44.3 (7.5折)
2星价¥44.3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805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20180566 ; 978-7-5201-8056-6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横滨中华街为切入点,记述了从1894-1895年甲午战争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华人社区的发展历程,探讨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民族归属感与地域归属感等。作者广泛使用当地报纸、政府的官方记录和规划文件、已出版的回忆录,以及与部分当事人的访谈,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还原来描绘横滨的华人与中国和横滨的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和法律机制的联系。它对于社会学框架下的身份认同问题、历史文化视角下的华人华侨历史的研究都有助益。

内容简介

世界各地有很多华人聚居地,如历史悠久的马尼拉唐人街、亚洲以外规模较大的旧金山唐人街等,它们如同一块块霓虹招牌,既反映了中华文化对外国人的强烈吸引力,也投射出外国对中国人的普遍刻板印象。 横滨中华街就是这样一个华人社区,类似民族“飞地”一般扎根在这个港口城市,挑战日本的单一民族神话。这里的居民自称为横滨人,但没有声称自己是日本人,也没有否认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他们的民族身份与地方身份相互矛盾却又彼此共存,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中日邦交正常化,二者间的关系相继受到流亡民族主义者和杂居地政治、国际主义和合作主义、战争和冷战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华人在横滨的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作为少数族裔的社会地位,可以让我们解析历史情境中错综复杂的身份认同,洞察民族主义的构建和中日文化的底蕴。

目录

致谢001 引言001 **章 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团结,1894~1895年023 第二章 流亡民族主义者与杂居地政治,1895~1911年057 第三章 一个国际港口的合作、冲突与现代生活,1912~1932年090 第四章 中日战争、“中日亲善”与横滨人认同,1933~1945年127 第五章 分裂之城:冷战时期的横滨中华街,1945~1972年162 结论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族裔及日常生活中的 微观政治200 附录228 缩写说明230 参考文献232 索引260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韩清安(Eric C. Han),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博士,现任威廉玛丽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日本近代史、移民史。目前正在研究泛亚洲主义与日本战前民主制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