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至1966年的中国档案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建
- ISBN:978752038594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1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20385947 ; 978-7-5203-8594-7
本书特色
本书是档案学史领域的一本研讨性著作,书中提出的核心问题则是“中国档案学是如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创建的”。围绕这一问题,闫静博士从内在观念建制和外在社会建制两方面详细地对十七年来中国现代档案学的发轫与发展进行条分缕析,并从学科视域、学理视域、历史视域和现实视域对这一段学术遗产进行多维审视和历史哲学层面的省思,勾勒出这段时期中国档案学在整个档案学史中的学术地位和历史贡献。尽管对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研究在不少学术著作中均有涉及,但对这一段学术史揭示与剖析得如此清晰与透彻,却是作者的一大贡献,书中对中国档案学独立化建制的历史考察亦不失为这部书稿对档案学研究的一大推动。当然,瑕不掩瑜,书中难免有些缺点,如尽管书中基于“学术成果”的“历史哲学”思考较有见地,但这其中“时间性”论述中的历史延展线以及“空间性”论述中的不同地域档案学的对比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希望这些不足可以开启新议题的探讨与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内外部关系、学说、规律作为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对中国档案学的独立化建制进行历史性考察。在探讨中国档案学所经历的不平凡历程中,既探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档案学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又试图深入到档案学研究内部,探究档案学自身的发展逻辑和特殊规律,勾勒出新中国档案学创建时期的历史图景;同时,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学内在观念建制和外在社会建制的具体情况,记述新中国成立后**批档案学人的学术观点、社会实践和理论探索与争鸣,探析中国档案学与时代兴替、社会思潮的种种联系,并力求从学科视域、学理视域、历史视域与现实视域对1949年至1966年的中国档案学在整个档案学史中的学术地位和历史贡献予以相对客观的评价。
目录
一 研究的源起:历史命题与时代挑战
二 研究的基础:中外思想会通下的档案学史研究
(一)概念界定
(二)国外档案学史研究现状
(三)国内档案学史研究现状
(四)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三 研究的范围:方向、内容与框架安排
(一)研究方向与内容
(二)研究框架安排
四 研究的实现:方法与资料支持
(一)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法
(二)历史考据与深度访谈法
(三)共时性与历时性分析法
五 研究的贡献:价值及可能的创新
(一)研究的价值所在
(二)可能的学术创新
六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社会背景与建设成就
**节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创建的社会情境
一 档案事业及实践发展对档案学术的需求
二 学习与借鉴苏联的档案理论体系
三 批判与继承“旧中国”的档案学术思想
第二节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进路
一 现有学术史分期及其依据与缺陷
二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历史脉络
第三节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建设成就
一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中国档案学研究
二 建设成就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外在社会建制
**节 档案学的学术研究机构
一 档案学教育机构的建立
二 档案学研究团体与机构的成立
第二节 档案学的学术交流平台
一 档案学期刊的出版
二 档案行业会议的召开
第三节 档案学研究主体的形成与分化
一 “外来专家型”档案学者群体
二 “革命者型”档案学者群体
三 “‘民国遗老’型”档案学者群体
第四章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内在观念建制
**节 档案学术的探索与争鸣
一 陆晋蘧的《档案管理法》及其讨论与批评
二 档案与资料问题的大讨论
三 “以利用为纲”方针的提出与争辩
四 档案学学科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开展
一 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起点与整体情况
二 档案管理学与技术档案管理学
三 文书学
四 中国档案史与世界档案史
五 从文件材料保管技术学到档案保管技术学
六 从文献公布学到文献编纂学
七 档案学概论与档案学基础
第五章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多维审视
**节 学科视域的审视:“由外而内”的学科创建路径
一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学科创建路径
二 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特点与规律
第二节 学理视域的审视:档案学的“自我改造”与价值定位
一 档案学的“自我改造”
二 档案学的价值定位
第三节 历史视域的审视:档案学的外在环境归因
一 对民国档案思想的矛盾心态
二 对苏联档案理论的微妙转变
三 对我国档案实践的坚实拥趸
第四节 现实视域的审视:坚守、批判、拓展、反思
一 坚守档案学的独立性
二 批判档案学的附庸性
三 拓展档案学的包容性
四 反思档案学的时代性
第六章 中国档案学的哲学反思
**节 档案学的时间性
一 对待档案学的“历史遗产”
二 对待档案学的“当代发展”
三 对待档案学的“未来图景”
第二节 档案学的空间性
一 自然空间之档案学进程中的地理基础
二 社会空间之权力因素、史学传统与技术发展
第三节 档案学中客观条件与主观创造的互动性
一 框架——档案学的结构功能及其叙述
二 前景——档案学的社会意义及其重读
第七章 结论:回顾·省思·前瞻
一 回顾: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外在社会建制与内在观念建制
二 省思:1949年至1966年中国档案学的特点与偏弊
三 前瞻:中国档案学的历史基因与后续命题——从独立学科走向成熟学科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闫静,中国人民大学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与档案、档案学史、档案学基础理论等。参编著作5部,独立主持***、省部级、校级项目共计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偏见
¥16.8¥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5.2¥45.0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4.9¥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万物皆无序
¥23.4¥42.0 -
性心理学
¥26.1¥58.0 -
语文闲谈
¥10.4¥29.0 -
理解人性
¥11.9¥39.8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6.6¥36.8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2.2¥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6.5¥55.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9.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