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53195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20531955 ; 978-7-5205-3195-5

内容简介

  查济民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先后创办中国染厂、名力集团、查氏企业集团等。查济民作为杰出的实业家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保存与发展和我国染、织、造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査济民传》以时间为线索,全面介绍回顾查济民胸怀理想,执着追求,辛勤创业,爱国爱港爱乡的一生。充分展现查先生的真实人生、风采风范,让广大读者从中有所学、有所悟、有所鉴,这并非易事。

目录

小引
一、出身名门 好学少年
二、初到上海 崭露头角
三、乱世砥柱 脱颖而出
四、沪渝转场 勇担重任
五、香江开拓 织就辉煌
六、投资非洲 合作共赢
七、成功跨界 完成嘱托
八、福泽乡人 情系故里
九、桑麻耆宿 求是一生
十、爱国爱港 赤子情怀
十一、诗意黄昏 神仙眷侣
十二、斯人虽去 典范长存
尾声
查济民生平大事记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査济民传》:  海宁,历来是钟灵毓秀之地,世家名人辈出。查家在海宁可谓名门望族,遐迩闻名。在当地流传着一支民谣,概述了诸多世家显赫名声背后的影响力,“查祝许董周,陈杨在后头。”查氏在海宁望族排行榜中一度位居榜首,举足轻重。  当然,民间还有一句俗语:富不过三代。如何保持一个家族旺盛的生机和崇高的声望,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可持续发展呢?历朝历代的大家族均进行了不同方式方法的实践与探索,*终得出一个比较集中的结论:*有效且*持久的办法就是培养人。人才,不仅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和源泉,更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唐宋由来旧族,东南有数人家。”  这是清康熙帝专门为海宁查家题写的一个对子。它一直铭刻在海宁查氏宗祠门楹上,熠熠生辉,赫赫有名。这既是至高荣耀,也是自勉与自律。  查姓是我国著名姓氏之一,原为姬姓。周朝分封八百诸侯于各地,有一个名延的,在周惠王时以子爵始封于查,后代即以分封土地为姓,其后代子孙分布全国各地。迁居江南一支人丁兴旺,尤以安徽、浙江境内为*,到明嘉靖年间大概有120个分支。  据《海宁查氏》族谱记载,查氏传至十二世查何(字文杰),于西汉武帝时从征塞外,后徙治西河,居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被封济阳伯。魏晋时期,由于中原战乱,其后裔辗转迁徙至江南一带,先后迁居至丹阳、九江、济宁、高邮、歙县、泾县等地。时光如白驹过隙,沧海而桑田。查氏四十九世查昌(字宗儒,号兴嗣)出任唐吉王府长史,为避兵乱而迁居休宁城北。其次子查文徵(字希音),曾任南唐宣歙观察使,晚年隐居婺源城西凤山冈,后称查公山。岁月悠悠,但在没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历史长河中,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光,也只是一晃而过的间隙。  查氏传至六十五世,查伯圭(字璋叔,行千五)任元代校书郎。他被海宁查氏尊为家族始祖。查氏与海宁之间有案可稽的关系和历史由此开启,故事与传说也由此粉墨登场。  查伯圭之孙查均宝(又名瑜,小字詹记,号仁斋),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自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率领族人翻越北浙岭,顺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水路而下,寻找落脚安顿之地。经过跋山涉水,一路艰辛,他们来到了浙江嘉兴槁李,查均宝要求族人在此暂时安身栖息,然后再作决断。经过四处察看分析,以及与族人协商,*终决定在海宁袁花龙山东南之古朴桥(后人称龙山查家桥)定居。所以,查均宝被奉为海宁龙山查氏之祖。或许是慧眼识珠,又或许是上苍恩泽,袁花龙山与查氏祖籍凤山冈连在一起,正巧有“龙凤呈祥”之意。如此说来,此地乃吉兆之地。  关于查氏迁居,寻找合适之地,还有一个传说。查均宝父母早亡,家境贫苦,兄嫂刻薄,所以查均宝的童年很是灰暗与苦难。其母亲去世后,无意中葬在一个“鲤鱼靠傍”形的坟地上。母舅是个风水先生,他告诫查均宝说:“鲤鱼靠傍得不到水,子孙无法生存。只有迁到海边,靠近水源,子孙才能兴旺。”对此,查均宝一直铭记在心。海宁袁花毗邻钱塘江,是个山清水秀之宝地,完全符合当初母舅的说法。  安居乐业是有前提的。查均宝是个读书人,而本地人对读书比较看重,所以,查均宝有了用武之地,不久谋得教书职业,以此养家糊口。不懈的努力与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阶段性成果。几年之后,查均宝因学识和人品等而赢得认可,赢得口碑,便在当地开设私塾,招募学子,教书育人。这也标志着查家在此站稳了脚跟。海宁查家从此繁衍生息,渐入佳境。  名师出高徒。由于查均宝教得好,管得严,学生中后来有几个科举成功,封官加爵,飞黄腾达。师以生贵,于是,查均宝不仅名声大振,物质回报也有所体现,日子变得有滋有味,犹如芝麻开花。  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后,查均宝决心将祖坟从查公山迁徙到海宁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在海宁袁花有一个形似“乌龟望日”之地貌,甚是满意。于是买下这块风水宝地,并将在婺源的先人骸骨迁葬于此。尊重先人,是尊重历史*直观的体现。此事*终大功告成,这是尽孝心。尽孝道,也是心安所在。有道是,好人有好报。当然,这也是做人的品质与本分。自此,查氏在海宁逐渐走上发家致富之路,以至荣华尊贵,成为一方之望族。  ……

作者简介

  刘培良,浙江海宁人,地方文化与文史研究者、作家。著有《早安 香港》《徐申如——诗人徐志摩之父》《刘质平传》《沈鸿》《徐永祚》等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